首页 / 要闻 / 加盟头条 / 因人施教才是科学的育儿指导(图)

因人施教才是科学的育儿指导(图)

2024.01.05 14:38

文章来源:火爆孕婴童招商网

摘要:

近年,伴随着新生儿高峰期的到来,80后的“青年”正逐步加入“家长”的行列。而对于80后的新妈妈而言,如照顾宝宝成了一个难题。近,一份“婴语单词表”在网上甚为流传,为急需弥补育儿知识的年轻家长提供了帮助。但有些专家认为,育儿指导还得因人而异。

近年,伴随着新生儿高峰期的到来,80后的“青年”正逐步加入“家长”的行列。而对于80后的新妈妈而言,如照顾宝宝成了一个难题。最近,一份“婴语单词表”在网上甚为流传,为急需弥补育儿知识的年轻家长提供了帮助。但有些专家认为,育儿指导还得因人而异。

宝宝传递身体信息

所谓的“婴语”其实就是指婴儿的“语言”,也就是小宝宝通过自己的身体和行为,向外界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80后父母们将这些“婴语”制成了一份单词表,汇总了17条婴儿可能会出现的行为和表情,并配有他们认为“正确”的解释和能“普遍适用”的解决办法。由于这份“婴语单词表”对小宝宝出生后可能遇到的大部分行为做了详尽解释,因此,它的出现受到了许多年轻父母的热捧。

湿疹、溢奶、辅食添加、咳嗽、睡眠不好、缺钙、肠绞痛、大便、发热、中耳炎、流口水、怕水、安抚、吃药、喝水、认生、依恋,17个“婴语”单词都有一一对应的注释。比如,湿疹是指“一种常见的新生儿和宝宝guomi性皮肤病”,怕水是指“宝宝洗澡哭闹可能是因为曾经有过不愉快的经历所致”,而依恋则是指“婴幼儿对于关怀和爱抚他的成年人的强烈依恋情感”。

重视孩子个体差异

当然,对于“婴语”也并不是每个家长都奉若圭臬,儿科专家们更是持谨慎态度。因为,由于宝宝个体差异及养育差异,相同的表象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可能出现不同的解读,即便是单独的表象也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造成的,这就需要家长们从多方面来仔细观察和解读。例如:握紧拳头代表想吃奶,上下摆动小手代表想洗澡等。此外,在解读“婴语”的过程中,家长与宝宝之间的互动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婴语”的产生更需要得到父母的回应,这对宝宝的健康成长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长宁区少科站小周老师的儿子四岁了,她说自己会经常总结一些带孩子的经验,“照本宣科并不好,比如,该看医生时还是要去看医生,我会通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决定是否去医院的。”小周说,“我的育儿知识基本上一半来自于长辈的言传身教,一半来自各类育婴网,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发育情况也各不相同,对有些‘婴语’的释义,我是会做认真筛选的。”

育儿知识更须科学

有专家表示,“婴语单词表”可作参考,但孩子生病了,还是要到医院就诊。“就拿孩子咳嗽来说。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也可能是哮喘所致,如果按‘婴语’的注释,只是简单地从一个症状来判断认为这只是孩子的一个反射动作,那就不合适了”。

普陀区美墅幼儿园园长董琼说,年轻的家长缺乏一些必要的哺育和教养孩子的经验,“婴语单词表”的出现,仿佛填补了这一“空白”,但专业的、科学的育儿知识,才是家长们所必须掌握的。

浦东新区六一幼儿园园长蒋耀琴则略感遗憾地说,现在的“婴语”等于是由民间人士编撰的,来自家长的自发意识,然而,要在社会上普及推广的正确育儿知识,最好是出自专家之手,如果是家长们的经验总结,也最好请专家给予必要的指导、鉴定,论证其科学性和准确度。而且,现在网上出现的也只有17个“婴语”单词,还需要不断予以补充和丰富,使之真正成为家庭育儿的知识宝典。

网上的育儿经验只能最为参考,科学得育儿要因人而异,每个宝宝的生活习惯和个性都不相同,正确的分辨宝宝的“言行举止”,对症下药,找到适合自己宝宝的育儿经验才是关键

文章来源:火爆孕婴童招商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火爆孕婴童招商网,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0)
0/20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