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0 11:03
从奥莱到网红Mall 李宁的店为啥越开越潮?
文章来源:女装网
一般潮人身上总是混搭着多个牌子,李宁钟情的有且只有一个--LINING。而线下门店,则成了李宁品牌最佳的展示台。运动感爆棚的陈列区、T台式美陈、'高街运动风'起范...
“已经成为众多购物中心在新开或调整时,优先引进的目标品牌之一,已与多家地产商达成合作。”李宁方面,如是回应商业地产头条。
从赢商大数据收录的11家中国李宁时尚店数据,可看出以下特征:
· 偏爱城市市级商圈,交通便利,客流集中,比如广州天河路、成都春熙路商圈等。
这些商圈是年轻人集中地,19-34岁人群占比在60%-70%左右;且购买力相对较高,中产、富人、超级富豪占比超过40%。
珠江新城商圈人群画像 来源/赢商大数据 制图/商业地产头条
以广州K11店所处的珠江新城商圈为例,客流指数、消费力指数、交通便捷指数均达10分。商圈内19-34岁年轻群体占比69.9%,中产阶级占比46.8%、富人11.4%。
· 打通了多个连锁购物中心品牌,比如大悦城、华润万象城、龙湖天街、太古里、新鸿基IFS、新世界K11,目前二线城市门店更多。
多位于商场休闲潮流楼层,毗邻国际运动潮流品牌,同楼层开店关联品牌包括耐克、阿迪、FILA等等。
李宁时尚店同楼层开店关联品牌TOP10
来源/赢商大数据 制图/商业地产头条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时尚店不断受到新消费群体青睐,其之于购物中心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渐渐开始在购物中心一楼的黄金铺位展露头脚。
李宁方面表示,“李宁时尚店的选址主要参考购物中心一层,或者是运动潮流品牌汇集的楼层。”
“潮”的底气
市场、财力与渠道,缺一不可
接轨国际时装周,选择与阿迪耐克为邻,李宁的门店越来越潮,不无道理,也有底气。
“消费既是一个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目前90后、95后与00后已经成为潮流市场的主力军,消费规模占到总体规模的80%。
据唯品会联合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社会新人消费报告》,新生代消费群体呈现以下特征:
· 追求性价比的专家;
· 国货本命,对国货的接纳度和消费热情空前高涨;
· 越正经越不受欢迎,着装越来越休闲、随性化;
· 偶像、网红效应弱化,社会新人更愿意相信真实用户评价。
正因为有这样一群“格格不入”消费者,消费才不仅仅是消费,它开始变得有趣,变得有文化,也造就了国产IP火热。国货潮,兴起。
在小红书中,飞跃的帆布鞋随便一搜就有超过三万条安利反馈。而关于李宁的帖子,点赞最多的一条题目叫做“我不是什么巴黎世家!我是中国李宁!!”。
知萌咨询机构发布的《2019年中国消费者趋势》报告显示,“国货新潮”已经成为2019年十大消费趋势之一。
一份来自京东的数据则详细指出:2018年,新用户下单商品中,90%是国货产品,且认可的品类更集中在服饰内衣和食品饮料。
从这个角度而言,李宁的门店“潮”起来的底气,首先顺消费趋势变化而为。其次,则是品牌升级及竞争的需要。
以往印象中,以李宁为代表的本土运动服饰品牌一直是“土”和“low”的代名词,为改变品牌形象,提升品牌认可度,增强消费者认同感,变潮势在必行。
对此,李宁方面对商业地产头条表示,借助时装周平台,李宁以这样一种被时尚产业接受的方式,把一个专业体育品牌对运动时尚的理解呈现给大众,并收获了积极的市场反馈。
但门店变“潮”变“酷炫”,并不是李宁家独属风景线。Nike、Adidas国际运动大牌“潮”不打烊,国内一众本土品牌纷纷加入,还有时不时冒出的大白兔、旺旺等这些国民老字号。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制图/商业地产头条
李宁家的门店,如何突破重围,一“潮”到底?内生财力,是基础。
2015年,创始人李宁回归后,对公司品牌、产品、渠道、营销进行一系列改造,实行“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策略。
来源/公司年报、公开资料整理 制图/商业地产头条
通过严控广告及推广支出费用,李宁公司的净利率水平大幅提高,并于2015年扭亏为盈,这无疑为李宁开启门店“潮路径”打下基础。
减少对非核心品类的投入。广告推广、赞助专注于五大核心品类。
调整激进策略,合理缩减赞助费用。比如,2012 年李宁与CBA签订了5年20亿元赞助合同,2017年仅则仅耗资10亿元续约了5年赞助权益。
“李宁式体验价值”,所代表的外生形象,则是不可或缺的催化剂。作为创始人,李宁自带偶像光环,亦成了李宁门店最佳形象代言人。
通常,创始人的辉煌经历,就是品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是品牌最好的象征和标志,也是最好的广告。因此,相比于其他运动品牌,李宁品牌具备与生俱来的文化优势和良好的品牌形象。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制图/商业地产头条
现在,无论是李宁传统门店,还是李宁时尚店、中国李宁主题快闪店等,都具备独有的运动文化精神。
接下来,李宁门店又会如何继续潮下去?除了产品依旧走着“专业运动和潮流文化相结合”的路子,以及数字化全方位营销外,直营店无疑是其中关键一环。
备注:2017、2018年门店数量不包括李宁YOUNG
来源/公司年报 制图/商业地产头条
数据显示,2007年,李宁有门店6245家,其中直营店仅有310家。到了2018年底,直营店已超1500家。
“直营店的增加有助于李宁整体零售策略和计划的推行,未来李宁将加速渠道的多元化发展,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进行灵活和积极的响应与调整。”李宁方面表示。
对于这些频频爆红市场的“新业务”门店,李宁的原则是“聚焦以单店盈利能力,将资源合理及谨慎地运用于开拓商机及市场潜力”。
如此看来,每一个李宁“潮”店的出现,从来靠的不是灵感乍现,而是感性与理性博弈后产物。以后,也将继续如此。
文章来源:女装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女装网,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