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3 18:04
疫后的“报复性消费”到底有没有?12位食业专家这样说!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招商网
对于“疫情过后,食品行业是否会出现报复性消费的现象”,食品板邀请了12位专家针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发表观点,供大家参考,以及早做出相应对策。
“报复性消费”,即人们的消费需求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压抑之后的释放与反弹。
目前,疫情恐慌期已过,厂商双方均进入理性思考,特别是疫情后的思考。在食品行业中,频繁出现一种观点,认为在疫情过后,中国各地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报复性消费”。
对于“疫情过后,食品行业是否会出现报复性消费的现象”,食品板邀请了12位专家针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发表观点,供大家参考,以及早做出相应对策。
消费场景不同,消费恢复情况亦不同
郑州大学副教授、新营销倡导者—刘春雄
这个话题,不能像算命一样,靠猜。也不能没有细分,笼统讲。我分为五大场景分析讲消费恢复情况。
家庭消费,在疫情期间,减少的品类有:饮料、乳制品等;消费基本稳定的品类有:调味品;消费增加的品类有:速冻食品/方便食品、休闲食品。
家庭消费虽然有增减,但总体变化不大。由于疫情期较长,但家庭储存消耗较大。疫情结束,一定有会“补偿性采购”,客单价比以前假期结束可能要大得多。这不是报复性消费,只是正常消费后的集中采购,可以视为“补偿性采购”。
窗口期:疫情解除,短期内集中采购,窗口期短,尤其要快速行动。
商务和政商消费,受到疫情很大抑制,根据非典后的表现,商务活动短期内会更火爆,因为要弥补疫情期的影响。比如,过去只是业务员出差,现在高管要出来了。毕竟,线上交流不能解决很多见面才能解决的问题,有些问题只有高层出面才能解决。
窗口期:商务消费,只要解除疫情,马上爆发。这是报复性消费的重点之一。政商消费可能会晚一点。
正常亲朋好友、同事之间的社交消费。特殊时期,我把两类也包括进来,推迟的喜宴和走亲访友。这是比较难预测的,报复性消费,可能主要指的是这部分。毕竟,商务消费可以视为可推迟的刚需,而社交消费有很强的弹性。长期闷在家里,线上也无聊,线下场景更珍贵。疫情解除,社交情绪释放,报复性消费的可能性较大。
窗口期:疫情解除一段时间后,还会有一段“有限接触期”,不敢大规模聚集。
户外消费,由于严格的隔离措施,大街上无人,影响很大,比如瓶装水、饮料、休闲食品、冷饮等。与此相关的产品,不会有补偿性消费。同样,线下娱乐、旅游,报复性消费的可能性也比较小,甚至可能因为加班增加而减少。
疫情解除后,我认为要抓好以下五项工作:一,要抓住消费和销售的“窗口期”;二,要快速补货和调货;三,快速恢复供应链,启动备胎;四,人员快速到位;五,确实难以正常销售的产品,要转换销售场景。
显著性的报复性消费不会发生
我认为:疫情过后,不会发生显著的报复性消费增长。
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分析:
一是疫情的消除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整体判断,2020年社会对疫情的防控一直会处于相对高度戒备的状态,不会在短时间内宣布疫情结束。即便是宣布了疫情的彻底结束,但是消费者的心理修复还需要一个过程,总体的消费还是会比较谨慎。
二是受疫情的影响,消费理念、方式、渠道会发生一定改变。人们会更加关注健康消费,特别是对食物的选择会更加谨慎。外出就餐、聚集消费等一些消费场景会大量减少。到店购买的恢复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些改变都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到疫情后的消费。
三是收入的阶段性减少也会影响到疫情后的消费。疫情会影响到大多中低消费群体一段时间的收入,特别是上半年的收入。在很多家庭、年轻群体背负负债的情况下,消费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四是供给也需要一个恢复过程。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秩序恢复还需要一个过程。面对消费可能发生的改变,企业还需要逐步调整相应的商品、渠道、营销策略,去适应和满足变化了的消费需求。
可能发生的市场反应:
受疫情带来的消费变化影响,一些品类会有一些显著增长,譬如家庭生活物资、用品,包括米面粮油等,消杀用品、口罩、环境清洁商品等会有显著增长。
但是这些增长,不能形成总体市场消费的报复性恢复。大概率2020年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物消费总额将会出现回落。
报复性消费存在,但十分有限
要结合不同品类区别对待
骆驼码首席战略官—李政权
许多食品行业企业都对疫后的报复性消费充满了憧憬,但是,最终的结果可能会让大家失望。
前几日,我就此问题参考2003年非典疫情后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曲线,做了专门的推演分析:在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的第二个季度,具体到大快消行业来讲,将会释放出约250亿的补偿性消费零售额。
请大家注意三点:其一,这250亿是零售额,对上游厂商还要打个6~8折;其二,这250亿是休闲食品、乳制品、方便食品、酒水、日化及个人护理产品等所有快消品行业的细分板块来瓜分的,到大食品行业就更少了;其三,这250亿是通过一个季度的时间逐步释放出来的,而非疫后一个月内集中爆发的,这也符合疫情“余威”下的消费信心恢复逻辑。
最后总结一下:疫情后的报复性消费是存在的,但是是有限的,同时也需要结合食品行业不同的品类区别来看。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即便没有报复性消费,我们也得拼了老命扎堆竞争,否则,面前“锅里”的不但会被人抢了,就是自己“碗里”的也会被人给夺了。所以,我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面对疫后所可能出现的竞争及促销消耗战局面,一定要提前想好对策、做好布局,既要想到怎么有效参与竞争,也要想想如何计算投入产出超脱竞争;即便要投入,也得提高资金、资源使用效能,看能不能通过数智化用户运营技术等新玩法抢现在的量,布未来的局。
不是报复性消费,而是恢复性消费
大渔品牌策划有限公司创始人—张超 应该不会出现报复性消费的现象。 首先,参考一下2003年非典对消费品的影响。
从数据来看,3、4、5月份消费持续下行,到6、7、8月份消费在快速复苏,在八月份恢复正常水平后,整体是在平稳增长。
大渔更愿意把这个现象称为恢复性消费,报复性消费属于非理智消费,恢复性消费,属于理智消费。
而且我们认为,形势并没有那么乐观,此次疫情恢复期会比2003年时间要更长。
相比SARS传染性更强:
SARS的R值为2.9,也就是说平均每个非典患者会传染2.9人。冠状病毒的R值在3.8-6.47之间。
破坏性更大:
2003年非典,中国大陆确诊病例共:5327例,死亡人数:348例。2020年冠状病毒,截止到2月12日,确诊44765例,死亡人数:1117例。
持续时间更长:
SARS潜伏期为3-5天,且非典患者都会有发烧症状,容易甄别,Sars疫情持续了半年。
冠状病毒的潜伏期为7-24天,且有些患者存在不发烧的情况,这导致排查、隔离效果会打折扣,持续时间会更长。
总结:
此次疫情,除了跌到谷底的品类比如餐饮会爆发性的恢复以外,其它品类会平稳恢复。
与2003年非典时期相比,此次疫情持续时间更长、对经济的破坏性更大,面对经济下行、消费疲软、外部环境更差(贸易壁垒、贸易战等)等因素,2020年GDP增速预计会破5。
如果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当企业和个人手里都没钱的时候,面对通胀,何谈报复性消费!
“社交”的报复性增长,是疫后食品企业的机会
卫高品牌策划公司总经理—安立亮
我认为,疫情过后食品行业会出现报复性消费,但是大幅度食品行业报复性消费不会出现。为什么呢?
一, 不同于17年前的非典,今年疫情期间实际上整个社会的食品供应(尤其是线上,包括平台电商、社交电商、网红带货等等)还是非常充足的。不同餐饮行业疫情期间的需求被压制,因此疫情过后,可以预见餐饮行业会出现大幅报复性消费,而食品行业只会小幅出现。
二, 通过这次疫情使很多80后90后明白一个道理“一要存钱、二要买房”,因此这个层面上讲,食品行业作为年轻化驱动依赖度较高的行业来看,疫情后大幅度报复性消费的长期动力不存在了。
三, 从社会的角度看,此次疫情比较对中国社会层面的提升产生较大的影响,我认为其中之一就是“社会理性”程度的提高。因此也必将使消费者“理性消费时代”的进程大大推进,那么从这个角度讲,疫情后大幅度的食品报复性消费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四, 要特别看到,疫情对“社交”的压制作用,势必会带了“社交”的报复性增长爆发。食品行业企业应该看到疫情后这方面的机会,因此现在就可以准备(不要等到疫情之后)从社交的角度开发产品和进行营销模式的创新!!机会难得。
因此,我还是建议广大食品行业企业及经销商应该更多围绕“产品年轻化、社交化”“营销现代化、营销模式社交化”更多的着力,不仅是因为疫情,其实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三大利好,报复性消费势在必行
深圳相道大健康定位咨询机构董事长、深智连新营销联盟执行理事—李勇韶
疫情期间,人命比天大,民以食为天,健康认知突变式觉醒,加上每个人都有足够多独处时间反思自己健康状况,反思自己生活方式,反思自己企业经营,反思自己生意逻辑,反思自己家庭关系等等,反思过后一定会行动。
一、大数据分析驱动有利于中老年免疫力提升的食品会报复性增长,主要是子女晚辈尽孝,本次疫情中老年人感染率相对较高,这类食品报复性增长遵循选品理性,科学指引。
二、社交社区社群礼品场景中年人食品报复性消费,礼品场景食品会转换成常态化自用复购,意见领袖的榜样力量,社群连接放大,当下改变,享受生活,会释放一大波购买力。
二、新场景新产品年轻人报复性消费,契合疫情焦虑场景的明星单品会报复性消费,健康企业明星单品食品快消化,快消品企业明星单品食品健康化,这类明星单品场景更聚焦,更小众IP化,情绪和价值观是重要驱动力。
报复性消费,是机遇也是挑战
弘一品牌策划董事长—黄锦潮
目前中国陷入了抗击疫情的战斗之中,商业活动也被紧急按下了暂停键。但战胜疫情是指日可待的,弘一品牌也认为,疫情之后迎来“报复性”消费的可能性很高。 原本该在春节狂欢的消费者们,却被疫情老老实实地按在家里,心理方面的缺欠自然会引起消费的“矫枉过正”。根据疫情过后的消费需求问卷调查,虽然消费者的需求百花齐放,但是消费者表示疫情结束后要大吃一顿的比例达到了8成,朴素地表达出了消费者对于口舌之欲的报复性期待。
不过消费者的钱包焉了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毕竟报复性消费的前提是有钱消费,因此也造成了食品行业中人气不尽相同。及时调整行业布局和商业模式,围绕目标消费者打造营销活动,开辟社区等“第二渠道”,或许是下一波增长的机会。此次疫情的爆发,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重新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成为一场无声的“市场教育”。
因此弘一认为,未来大健康食品或将迎来风口,免疫力、维生素、0糖0添加等概念食品将站到“风口浪尖”!弘一品牌认为,我们不能指望报复性消费来挽救市场寒冬的局面,但借助报复性消费的猛烈势头,却能够让企业激发新的活力。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弘一团队已全员就位,助您化危机为商机,共克时艰创未来!
五大消费场景,休闲食品行业迎报复性需求
2003年的非典,中国GDP水平12万亿人民币,但17年后的今天,中国GDP总量水平已经100万亿,也就是说:中国现在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已经是当年的近10倍!因此,尽管本次疫情会给经济,尤其是传统食品企业和经销商带来影响,但危机过后,机会并存,借鉴2003年非典,在疫情过后,将迎来报复性的消费增长,同时,也将对传统实体经济带来巨大的改变。
对于休闲食品行业,经销商在疫情结束前后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这需要分析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消费场景,分析休闲食品行业的哪些品类会出现报复性需求,以此倒推。休闲食品行业会呈现五大场景消费,分别是:学生消费、补亲消费、聚会消费、商务消费、户外消费等。
一、学生消费:孩子憋在家里,疫情结束后,他们的愿望是把一个月没有吃到的零食都补回来,校园零食需求;
二、补亲消费:前期疫情限制道路封闭不能走亲访友,女方在男方家疫情阻隔女方对自己父母、兄弟姐妹牵挂和担心,疫情结束后第一时间先亲自看自己最亲的人,亲朋好友会依照春节电话拜年的约定疫情过后再聚,休闲食品和烘焙食品的礼品类需求;
三、聚会消费:长期的疫情隔离生活让每一个人都会有些压抑,疫情结束后会有聚会消费,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走访生活中亲密的朋友,伴手礼品消费再度升热;
四、商务消费:企业单位陆续开工后,各种同事聚会、领导聚会、合作企业宴请、客户拜访等,礼品、茶叶、烟酒、休闲食品会有增长需求;
五、户外消费:一场疫情把人们隔离在家,不出门就是给国家做贡献,疫情结束规划的活动第一个就是到户外换换空气、放飞心情、拥抱久违的大自然,带上休闲食品、零食坚果自驾游、背包游。
第二至第三季度会出现明显恢复性增长
荣菲斯特品牌战略咨询 总经理 荣智商学院院长—吴萌
个人认为疫情后,食品行业在第二至第三季度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恢复性增长期,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 参考2003年的非典疫情后食品行业的增速变化的数据来看,疫情后会有3-4个月增长期。
我们来看一下17年前,非典疫情的发展时间线以及同期食品行业的消费额数据变化,2003年3月北京接报第一例输入型病例,4-5月累计病例人数大规模攀升,从5月下旬开始新增病例数明显减少,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半年之间,非典疫情的确对食品行业造成了较为明显的影响。2003年4-5月,是全年快速消费品购买的低谷期。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快速消费品购买金额很快出现了一个报复性的反弹,并在2003年后期保持稳定。
其次,疫情期间家庭餐饮需求增加。
由于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在外就餐明显减少,在家就餐显著增加,与之相关的品类需求整体也在增加。从2003年非典疫情过后快消品数据来看,休闲食品、方便食品、家用调味品、速冻食品等细分品类的购买金额均有所提升。
个人认为这样的趋势同样会在2020年的一季度到二季度得到体现。
第三,疫情后促销力度增加,刺激消费。
春节期间由于疫情的库存积压,势必促使一些食品企业及经销商在疫情结束后加大终端的促销力度,刺激终端消费需求的增长。
消费出现短暂性爆发,很快恢复正常状态
穿透力营销咨询公司联合创始人—朱朝阳
食品行业相对其它行业而言,整体受疫情影响不是特别明显,个别行业(速冻食品与方便携带即食类食品)同期相比呈现增长现象,疫情过后,被压抑的消费欲望终究是要释放,受经济影响,时间周期会很短,很快恢复正常消费状态,总体食品行业趋于平稳,但会出现点状小幅度短暂性爆发现象。
一、疫情倒逼消费升级,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对提高增强身体免疫力的健康类产品需求会明显加大。
二、疫情过后,短期之内会出现扎堆聚会现象,所以,聚众场景类的休闲食品销量上升。
三、渠道下沉的四五线市场,消费主力的经济压力小,释放力更强,释放周期相对长。
四、具备社交属性的方便携带型食品,由于疫情过后,人员流动性突然加大,需求量增大。
五、本身在春节消化的礼品属性产品,受疫情影响滞销,保质期时间变短,渠道终端为了尽快去库存,回笼资金,会加大促销力度,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会带来销量骤增。
短期消费高潮后,数月后复归正常
著名创新营销策划专家,深圳双剑破局营销策划机构董事长—沈坤
这次武汉疫情,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未来有可能会出现短期的报复性消费,首当其冲的就是食品和饮料,因为人们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坐吃山空,什么叫生存危机,同时也意识到了,相对于高档包包和手表等奢侈品,非常时期,食品饮料的力量要远远高于这些虚幻的品牌效应,所以,很多消费者会在疫情结束后,继续进行储备性购买食品饮料,但这个消费周期不会太长,一旦疫情离我们远去,消费又会回归正常。但由于此次疫情也给我们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尤其是家庭消费,也会有所改变,因为疫情结束后会迎来一大波的房产、信用卡还贷高潮,大家会缩减不必要的开支,因为在疫情中,大家也意识到了,手里有钱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我的观点是:疫情结束的一段时期内,食品饮料的消费会有一个短期的高潮,几个月之后复归正常。
深挖洞,广积粮,灾情过后数你狂
CCBD中擂策划—黄文海
危机当头,食品行业自然多少都有影响,影响最大应该是离国家宏观调控比较远的中小食品企业。相反,离国家宏观调控调控比较近的大型企业,在肺炎灾情期间,生产应该供不应求。如:粮油、蔬菜、禽肉、瓜果等保障基本民生消费的产品,生意应该会好过于平时。
危机,危险中缊藏着机会。这个机会就是在疫情松动,消费放开时刻。
2003年非典期间,很多食品类企业遭受了不同程度上的打击。但是,在南方有一家鲜禽养殖企业“唐顺兴”却收获颇丰。唐顺兴高层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只收、只加工,冰库冷藏,等灾情一过,市场产品紧俏期,再推向市场。这一决定,挽救了困难的企业。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相传街上的餐饮业异常火爆,经历了生死的人们,不再将口袋捂的那么紧了,消费能力一下子就提高了几十个百分点。
同理,2020年的这场灾情,将中国十几亿人口一下子困子笼子中,动不得,消费不得。灾情终归会过去,久居家中的人们走出了房门,享受自由空气的同时,也该好好的消费,这必将会迎来中国消费市场井喷式发展与成长。做为食品企业,也必迎来了生意的大好时光,届时,可别后悔没有产品可以卖!
雨过天晴是彩虹,灾情过后必然会迎来消费的春天,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所以,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借用60年代备战备荒的一个口号:“深挖洞,广积粮,灾情过后数你狂”。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招商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中国食品招商网,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