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加盟头条 / 蒙牛、统一、旺旺…食企“跨界”转产口罩真这么容易吗?

蒙牛、统一、旺旺…食企“跨界”转产口罩真这么容易吗?

2024.01.13 18:08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招商网

摘要:

据不完全统计,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超3000家企业宣布“跨界”生产抗疫物资,硬通货口罩成为跨界生产热点。

据不完全统计,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超3000家企业宣布“跨界”生产抗疫物资,硬通货口罩成为跨界生产热点。

在食品行业,也有许多企业硬核转产。一方面是基于社会责任、道德使命的“紧急供保”;另一方面转产可以提升品牌形象,同时为社会和企业自身创造价值。然而,光环之外,转产之路真那么容易吗?

1

蒙牛、统一、旺旺、贝因美…众多食企转产口罩

4月1日,旺旺宣布即将开卖旺仔一次性口罩,包括成人款和儿童款,包装袋上是旺仔的经典形象,口罩上也印满了旺仔。旺旺表示,目前口罩生产线已经启动。

3月20日,蒙第一只口罩成功下线。据悉,蒙牛的口罩生产线由蒙牛旗下下辖工厂的羽毛球场改建而来,所产口罩一方面满足集团员工自用,另外供政府支配调度,支援一线。

贝因美在原有的专业生产环境下,引进了专业口罩生产线。3月16 日,贝因美首条口罩生产线正式投产,全面投产后,日产量可达50万只。

3月底,统一天猫期间店上线了“一次性口罩”新品,据了解,口罩制造商为济南统一企业有限公司,这意味着统一也正式跨界转产造口罩。

此外,江西金土地集团、福建然利食品、广东福海饼业、东莞市焙芝友食品、漯河市永利食品、广西宏邦食品等十几家食品企业陆续宣布转产造口罩,加入到抗疫援产的阵营中来。

2

进入口罩行业之后产销遇难题

国家有需要,市场有需求,食品企业转产口罩似乎是一个“名利双收”的好项目。然而光环之外,食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却面临很多难题。

转产口罩,首先需要取得审批资质,然后要进行员工培训、改造增设生产线、采购生产主要原材料和辅料,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需要较大的投入。福建省然利食品有限公司是转产口罩的食品企业之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加快援产步伐,我们自己研究口罩生产设备,从2月13号开始下料,到23号调试出来短短10天,从图纸、加工、组装、调试,我们每天都加班十几个小时。”

然利口罩生产车间

食品企业跨界转产口罩绝非易事,然而进入口罩行业之后却面临原材料市场混乱和口罩销量下滑等产销难题。

一方面,无纺布供应紧俏,其余辅料难以采购,口罩生产成本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我国口罩日产能、日产量快速增长,3月2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我国口罩日产能、日产量双双突破1亿只。国内的“口罩荒”正在逐步得到缓解,口罩价格在慢慢回落。

在此背景下,口罩生产企业希望能够对接海外市场的大量需求,然而出口政策的改变和不断提升的口罩标准,又让厂商陷入被动之中。有业内人士表示,生产口罩出口海外,必须满足“现货、资质、物流”三个条件,“资质”成为很多企业较大的难题。

3

为勇于承担 抗疫援产的食品企业点赞

与蒙牛、旺旺、统一等食业巨头转产口罩有所不同的是,中小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为防疫贡献力量之外,还需要考虑自身所承担的风险。

据业内人士透露,转产口罩运作相对较早的企业,投的百万千万元成本陆续回本,有些已经获得了可观利润,但随着时间推移和形势变化,口罩行业将面临更多挑战。

但从长远来看,食品企业转产口罩,对于品牌口碑和企业形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这些都会转化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毕竟,为社会创造价值,才能得到消费者和市场对品牌的认可。

无论如何,食品企业选择在特殊时期挺身而出,冒着风险抗疫援产,甚至优先满足政府调拨、进行无偿捐赠、优先供应学校和本地使用等等,都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这样的企业值得我们点赞。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招商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中国食品招商网,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0)
0/20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