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3 18:11
宗庆后蹬三轮,陶华碧挑扁担……30年前的地摊老板,早已经赚够了几个亿!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招商网
摆地摊,人间最真实的烟火气!随着“合理设定流动摊贩经营场所”的表述写进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加上领导人五天之内两次为地摊经济点赞,地摊经济正式登堂入室,鲤鱼过龙门。
摆地摊,人间最真实的烟火气!
随着“合理设定流动摊贩经营场所”的表述写进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加上领导人五天之内两次为地摊经济点赞,地摊经济正式登堂入室,鲤鱼过龙门。
似乎一夜之间,中国经济徒增了些许烟火气。谁也没有想到,2020年下半年大的黑马,不是直播带货,而是“地摊经济”!
商界老板们也跃跃欲试。潘石屹晒自己卖辣椒卖香瓜的摆摊经历,唱吧CEO陈华亲自出摊卖唱,水滴公司CEO沈鹏摆摊宣传自家产品,腾讯总监摆地摊招聘……
地摊回归,烟火升腾。殊不知,中国的不少商界大佬,其实就是通过地摊创业获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中国企业家集体摆过地摊
地摊经济最火的时代,应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个年代摆摊的人里面,也是卧虎藏龙。
1980年春节,刘永好二哥刘永行舐犊情深,为了让自己四岁的儿子能吃上一点肉,在春节七天里,冒着严寒在马路边摆地摊,修理电器。七天下来竟赚到300块钱,差不多是10个月工资的总和。这也为他两年后与三个兄弟一起辞去公职,做个体户创业打下伏笔。
后来,兄弟四人办起了“育新良种场”。为了售卖鸡仔,刘永好凌晨3点钟起床,用自行车驮着一筐鸡仔,骑行数十公里进成都。农贸市场上小贩虎视眈眈、寸土不让,刘永好一整天都没找到摆放之处,晚上只好向一位好心的大爷借了个板凳,坐了一宿,第二天一清早抢占了摊位,终于卖出了第一只鸡仔……
1984年,在一间自行车棚改造的不到20平米的小平房内,联想前身成立。公司成立伊始,为了能赚点钱发工资,柳传志和同事每天在中关村摆摊,像无头苍蝇一样倒卖冰箱、电子表、旱冰鞋甚至运动裤衩,门口却高挂“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的招牌,所作所为与科技企业的形象大相径庭。这一年,柳传志正好40岁,进入不惑之年。
没有一个人能很轻松的对待工作,没有人不用付出努力就能得到众人的青睐,40多岁摆地摊创业绝不是柳传志一个。
1987年,42岁的宗庆后,带领两名老师,靠借来的14万元钱,去接手一家连年亏损的校办工厂。由此宗庆后开始了蹬三轮车送校簿、卖冰棍的创业生涯。当宗庆后戴着草帽,蹬着平板车走街串巷,叫卖棒冰、文具的时候,当他为了发煤炉子需要的爆米花,和隔壁同在教育局下面的兄弟单位吵架的情形,还想不到自己10年后会成为一个左右中国 饮料市场格局的人。
同年,任正非拉着5个朋友众筹了2万元成立了华为,先后卖过品、减肥药、火灾报警器等,在有了“第一桶金”之后开始代理香港的交换机,正式进入了通信行业。
1988年,国家批准设立海南经济特区,大批有志青年南下淘金。钟睒睒也加入了南下的大潮,虽然满怀雄心壮志,但是生活总要让你经受一些毒打。钟睒睒先做了报纸,亏光了所有的钱,后又开始种蘑菇,一样败的身无分文,最穷困的时候他只能摆地摊、卖窗帘。
钟睒睒的经历,其实是那个年代许多南下商人的真实写照,大家都想赚钱,但后来我们看到的,都是熬下来的,那些没熬下来的,也没有人去记录他们的故事。
陶华碧被称为调味品行业的励志“国民女神”!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由于没有文化,陶华碧开始只能从卖苦力、摆地摊做起,慢慢积累,90斤的体重却要每天要扛着100多斤的担子,走几十里去早市摆地摊卖米豆腐,并且为此落下了严重后遗症,直至今日,仍膏药不断。1989年,42岁她用捡来的半截砖搭了一个简易餐厅、47岁她开了食品店,49岁时她开了辣椒酱加工厂、50岁时她做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在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人正是通过“练地摊”开启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为后期中国经济如火如荼的发展做了积累铺垫。
而在中国香港,靠着摆地摊也诞生了一位“水饺皇后”,她是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1977年,32岁的青岛姑娘臧健和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被迫在香港开始创业。彼时,湾仔码头水饺只是一个路边摊,员工是母女三人。为了在香港活下去,她一天要打三份工。在人生最落魄的时候,她拒绝了福利机构的资助,她怕自己依赖上救济,让孩子一辈子挺不起腰杆。她说这就是社会底层人所面临的现实,生活好像击碎了她,但也同样重塑了她。
除此之外,中国的不少互联网大佬也有过摆地摊的经历。
1992年,马云和朋友创办了海博翻译社,为了让团队活着,马云不定期背着麻袋去义乌批发袜子来卖,各种上门推销。
另一位电商大佬刘强东更是摆摊起家。毕业于人民大学的刘强东早早就做起了生意,在中关村摆摊卖光碟和3C产品。
此外,360的创始人周鸿祎在大学时代,为了挣生活费也在电影院门口摆过地摊,用一套程序帮别人“科学算命”。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摆摊的决心。
1993年,有个22岁的年轻人从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他本来想去路边摆摊,帮别人攒电脑,结果发现摊子太多,竞争激烈,他就只好老老实实去找了其他工作。最后进了一家通讯公司做码农。
他的名字叫马化腾,后来创办了腾讯公司。
结语
一夜之间,地摊经济仿佛进入一个新时代,充满了魔幻感。总理考察烟台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地摊经济不仅带来了消费与就业,还让上游产业感受到了强烈信心,对大食品行业也是一利好。近期,与地摊经济相关联的股票接连涨停。
美国西部淘金热时,最赚钱的,不一定是挖金子的人,而是卖帆布牛仔裤的人。如今,地摊经济刚火,小商贩还没赚几天钱,反倒是给小商贩们提供售货车的五菱公司开启了狂赚模式。
马克·吐温说得很对:历史不会简单地重演,但总是压着相同的韵脚。
相信在地摊经济的带动下,这些服务“摆摊”的企业未来有巨大的盈利能力。摆摊吧,后浪!
参考来源
《马云柳传志宗庆后等商界大佬练摊史》,中国企业家杂志
《马云刘强东周鸿祎摆摊记》,蓝媒汇
《摆摊吧后浪!互联网+摆摊,万亿级市场开启?》,雷达财经
《这些百亿富豪,也曾摆地摊 》,界面新闻
《浙商企业形象人格化研究》,周鸣阳 著,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招商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中国食品招商网,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