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加盟头条 / 中国乳业,逆势复苏!

中国乳业,逆势复苏!

2024.01.13 18:16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招商网

摘要:

上半年疫情大考下,中国乳业克服重重困难,稳品质、保价格、创新营销模式,不仅保障了国民健康营养食品的供给,而且是最早走出疫情影响的行业之一。那么,后疫情时代的乳业又将如何继续前行?

上半年疫情大考下,中国乳业克服重重困难,稳品质、保价格、创新营销模式,不仅保障了国民健康营养食品的供给,而且是最早走出疫情影响的行业之一。那么,后疫情时代的乳业又将如何继续前行?

从“保障供应”到“逆势复苏”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介绍,疫情对乳业的影响主要在一季度,第二季度奶业上下游恢复良好。数据显示,今年 1-6 月全国液态奶产量 1189.0 万吨,同比下降 2.39%。其中,1-3 月受影响较大,主要原因是渠道不畅、市场疲软;4 月行业开始恢复正增长,增长率依次为 4.94%、10.85%和 8.72% 。疫情期间,全国乳制品市场供应充足,乳制品价格保持稳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李胜利分析认为,乳业上半年的成绩首先得益于疫情期间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把乳制品列为重点物资保障,促使整个行业基本保持正常生产经营;众多抗疫和营养专家建议多喝牛奶以提高免疫力,对推动牛奶的消费起到较好的宣传效果。还有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宏观形势的复苏和政策的支持,开启“双循环”经济模式,使乳制品市场恢复加快。

另外,相比乳制品加工生产企业来说,疫情对牧场和广大奶农的冲击更为剧烈。乳制品加工生产企业非常好地履行了社会责任,在艰难时刻,多家乳企向牧场发出了“不拒收一滴奶”的承诺,帮助牧场奶农渡过难关。上游端没有“倒奶”。

今年下半年消费复苏,原奶价格也逐步回升,与消费恢复步调基本保持一致。上半年原奶产量达 1480 多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 7.9%。“上市乳企半年报也侧面佐证了这一点,今年上半年乳业上下游经营恢复良好,全产业链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李胜利说。

疫情之下,全体乳业人充分协作、通力配合,推动了乳业快速实现复苏。而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让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乳企宁可多承担一点压力,损失一点利润,也要确保整个产业链特别是牧场奶农的生存与发展。据了解,疫情期间,伊利从资金、技术等各个方面加大了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扶持力度,不到 50 天的时间里,就为合作牧场融资 6.7 亿元。同时,在下游帮经销商拓渠道、去库存。蒙牛今年也累计向合作牧场提供了 30 亿元的免息资金、100 亿元的授信。

在蒙牛集团执行总裁李鹏程看来,乳业快速实现复苏还在于依托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中国乳业近年来持续开展产业链的数字化改造,这有效应对了疫情带来的时空阻隔,更大限度地保障了产业链的正常运转。另外,我国电商、冷链和快递体系近年来获得了高速发展,布局完善,让消费者不出社区就能接受到产品和服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原理事长、国际乳品联合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名誉主席宋昆冈预计,下半年乳制品市场还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形势,他希望各个企业再接再厉,组织好生产、控制好质量、做好销售,争取更大的成绩。宋昆冈建议,广大乳企应重点在引导消费、扩大市场上下功夫,继续做好宣传,特别是大型骨干企业,在做好企业广告宣传的同时,增加公益广告的内容。大力发展线上销售,所有适合网上销售的产品都要进入网店销售。

深化产业布局,提升供给能力

李胜利表示,十几年来,智能化、信息化的产业链一体化模式使中国乳制品质量逐步提升。在奶源基地建设方面,大牧业企业集团发展迅速,奶牛存栏量、牛奶产量均出现增长,龙头乳企基本完成了大牧业集团的奶源掌控,产业一体化提速,自有、可控奶源比例进一步提高。

图片来源:伊利

尽管近年来乳制品消费在不断提升,但目前我国每人每天乳制品的消费量仅 100 克左右,距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所推荐的成人每日摄入 300 克还有非常大的距离。澳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 CEO 颜卫彬算了一笔账,每人每天喝 300 克奶,一年需要 109.5 千克奶,全国奶产量至少要 1.5 亿吨才够供应。而当前我国原奶产量仅 3000 多万吨,整体上我国原奶供给严重不足。

“我们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颜卫彬谈到,澳优从缺少奶源的长沙起步,在奶源方面与国际合作,才得以取得一定的进步。

“中国乳业需要强大的基建。”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奶业处二级调研员卫琳谈到,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带动地方政府市场主体投资超过 80 亿元,扩大苜蓿种植面积,推进种养结合,支持中小牧场升级改造,促进奶牛家庭牧场和奶牛合作社发展,推动建立健全以奶农规模养殖为基础的体系。持久推进生鲜乳监测监管日常化、制度化、信息化,严守生鲜乳售后运输环节的质量关,生鲜乳抽检合格率保持在 99% 以上,确保乳制品的源头质量安全。整体来看目前奶牛养殖户信心不断增强,成效十分显著。

飞鹤有限公司副总裁魏静表示,要将奶源品质与制造奶粉相关标准结合,从饲草种植、土地选择、品种选择、育种开始,到牧场的每一头奶牛的饲喂以及奶源成品之后进行加工,为消费者打造一条专属的产业集群。“未来乳业发展方向很明确,就是全产业集群之路。”魏静说。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贵也在年会现场发出“加强基地建设,打造利益联结体系,确保优质奶源供应”的倡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强化产业链条,提升供给能力,面对当前乳制品消费升级趋势,需要强化上中下游的链条,提高乳制品供应能力,这已成为乳业人士的共识。奶源基地基本都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南方因为受到土地配套的限制、环保的制约,这几年缺奶比较严重。李胜利提醒乳业同仁,保持奶源增长需要合理规划。可通过并购、入股等资本运作,打造利益联结体,实现上下游融合,保证乳制品的稳定供应。乳企要根据发展规划和市场潜力指导奶源扩张,以减少未来的博弈和产能淘汰。

在抗击疫情主战场,光明乳业的武汉工厂和在武汉的牧场,封城之后在封城区域里保持全产业链运作,尽快保证了武汉的乳制品供应。经历了疫情的种种困难与考验,也让光明乳业和行业深入思考今后城市型乳业该如何解决资源与市场的矛盾,更好布局发展。

乳企开拓发展新局面

此次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整个消费领域包括乳制品行业发生了种种变化。面临新挑战,比如消费场景的改变、产业升级的压力和国际合作的受限等,后疫情时代乳企该如何把握机遇,开拓乳业发展的新局面?

不少乳企为此不断探索适应新场景的营销模式。疫情期间,光明乳业旗下送奶平台——“光明随心订”抓住消费者急需无接触配送生鲜的市场契机,从 2 月份开始扩大产品线,不仅销售鲜奶,还上线销售生鲜产品。伊利也试水直播带货等线上新营销模式,加强与消费者的交流互动,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伊利安慕希酸奶在一场直播带货中,一秒钟卖出了 28000 提。

图片来源:光明乳业

伊利集团副总裁刘春喜表示,中国开启“双循环”的经济模式,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有 4 亿中产阶级人口,新基建、城镇化,提高产业链、工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对消费品拉动作用非常强。

当前中国经济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中国乳业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形态,深化产业布局,创新产业模式,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疫情冲击下,很多国际合作受到阻碍,中国乳业要坚定全球化的信心,继续开展合作。”刘春喜说。

目前疫情在国内已得到有效控制,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二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 GDP 仅中国实现正增长。刘春喜认为,这给我国乳业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面对不确定性、复杂性的时代,站在世界乳业进入中国时刻的历史方位,中国乳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要做好担担子、打冲锋、稳市场、促行业的重要作用,在复杂困难的环境下经营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用更好的产品守护消费者的健康,共商共建全球健康生态圈,为全球乳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招商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中国食品招商网,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0)
0/20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