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30 18:28
【快天下养生锦囊】冬令养生 敛阳养阴御严寒 膏方帮你补足肾气
文章来源:零食日记官网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立冬意味着冬季的开始,冬季万物蛰伏,养生宜收敛阳气,进补重在养阴。要想健康过冬,应从饮食起居入手, ...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立冬意味着冬季的开始,冬季万物蛰伏,养生宜收敛阳气,进补重在养阴。要想健康过冬,应从饮食起居入手,遵循敛阳养阴之道。
 
饮食:适当温补
冬季养阴重在补肾阴,饮食要清淡,可多食山药、红薯、马铃薯、栗子、核桃等益肾食物。
冬三月,为增加御寒能力可多摄入热量较高食物,少食生冷、燥热之品,少吃葱、辣椒、韭菜等辛辣、发散阳气之物,以免引发胃和大肠燥热火气上攻,导致便秘、鼻衄等症,可多吃大枣、芝麻、干姜、红糖等温中散寒的食物。
冬季进补宜根据地域及个体体质差异选择食物,北方地区天气寒冷,宜进补牛、羊等温补之品;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应进补甘温之品,如鸡、鸭、鱼类;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高原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为宜。
 
起居:敛阳养阴
冬季起居养生以敛阳养阴为根本。作息强调早睡晚起,可随着太阳的升起和降落来调整作息,每天要保证7~8个小时睡眠时间。冬季白天短,夜晚长,早睡有利于阳气潜藏,迟起则利于阴精蓄积。另外要注意身体保暖,衣着适当,以免阳气外泄。
《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有早晨、中午、傍晚三时劳作歇息的规律,凌晨四点是一天中最危险的时刻,此时血压、体温较低,血液流动变慢,血液浓度和黏稠度最高,所以,最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尤其是一些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应该引起注意。
运动:轻缓为宜
“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立冬后运动时间应在早晨待阳光出现以后,晚饭后不宜外出进行激烈运动。汗多泄气、剧烈运动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故冬季宜选择轻缓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以微微汗出为度。尤其是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者,禁止剧烈运动,且要避免寒冷的刺激。
很多人喜欢冬泳健身,冬泳并不是人人适宜,冬泳运动剧烈、氧气消耗大,对心肺功能要求高,所以身体素质较差或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要谨慎选择。
情绪:平和畅达
 冬“藏”即神藏于内,力求精神安宁,遇事节怒,宠辱不惊。冬季万物凋零,且光照时间短,褪黑激素分泌增强,容易让人出现情绪低落或抑郁,可适当晒晒太阳,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或者与友人倾诉,可以消除烦闷和低落的情绪。切忌情绪激动,出现争吵,生气动怒容易肝气郁结,对心脏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尤其有心脑血管疾病者要注意保持情绪平和,可根据自身状况选择愉悦身心的运动,如听音乐、养花等。
 
中医养生妙招
穴位按摩可驱寒
大椎穴通络散寒防感冒;足三里活血通络、健身防病,是胃经最重要的一个穴位;阳池穴可畅通血液,暖体散寒;涌泉穴可调节气血,补肾壮阳。阴陵泉、关元、肾腧可温阳化湿。经常按摩上述穴位可提高耐寒能力,增强身体抵抗力。此外冬季日常生活中经常搓脸、按摩鼻翼、搓手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鼻炎、感冒。
艾灸祛湿温中补气
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可驱寒逐湿、消瘀散结,有助于清除湿浊之气、散寒回阳。艾灸神阙穴可预防感冒提高免疫;艾灸关元穴可温通经络、补益阳气;艾灸足三里具有补脾胃、祛邪防病等功效;灸气海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功效;灸风门穴适宜于体质较弱、常患感冒者;灸肾腧穴具有调理肾气、强健腰脊等功效。
膏方进补养生防病
俗话说“冬令进补,春天打虎”,冬季除了做好日常保健外,适量进补、调理尤其重要。膏方是一种具有营养滋补和预防治疗综合作用的方剂,集调理、治病于一体。膏方开方也讲究辨证,万人不重方,所以一定要找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把脉开方,方可达到预期效果。
       膏方帮你补足肾气
 
  冬季来临,冷风嗖嗖一吹,不少女性和一些体虚的中老年人就会出现腰膝酸软、手脚冰凉、疲乏无力等症状。出现以上症状,多是肾气不足所致。中医肾病范围很广,既包括肾脏器质性病变,如肾炎、肾功能不全等,还包括肾脏功能失常出现的多种症状,如腰膝酸软、疲劳乏力、头昏健忘、耳鸣耳聋、少寐多梦、遗精滑精、阳痿早泄、性功能减退、妇女月经不调、小儿发育不良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肾虚。其实 “肾虚”并不是一个独立疾病的名称,而是中医的证,它与人体的生长、衰老、智力、生育等都有着密切关系。
肾气不足易伤身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在五行中属水,与膀胱互为表里,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五脏六腑均需肾精的滋养,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故肾精的盛衰,对各脏腑的功能都有影响。
肾精不足会出现小儿发育迟缓,成人早衰,性功能减退,男子阳萎早泄、精少不育,女子月经失调甚至不孕。肾主水,人体水液代谢有赖于肾阳的蒸腾气化,故肾阳亏虚可表现为腰部怕冷,小便清长,夜尿频多,面肢浮肿等。
肾在体合骨,生髓,开窍于耳,其华在发,主色为黑,在液为唾,故临床上像骨质疏松,骨骼与关节疼痛,牙齿松动;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耳鸣、耳聋;脱发、须发早白;容颜早衰,黑眼圈,肤色晦暗无光泽;口干咽燥等亦责之于肾亏。恐伤肾,故一些情志病,如胆小易惊,焦虑,抑郁或是缺乏自信等亦可从肾论治。
此外其他脏腑的疾病与肾亦密切相关,如肺病之哮喘、脾病之腹泻、肝病之眩晕、心病之心悸等,在治疗时配用补肾药往往可以提高疗效。
冬季是补肾的黄金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应与四季变化规律相顺应,冬季气候寒冷,万物进入冬藏阶段,是补肾的大好时期,此时饮食精微及营养药品易于吸收,充实肾精,而膏方最是滋补之品。
俗话说“冬季膏方巧进补,来年开春打老虎”。自古民间就流传着冬季服用膏方的习俗。中医认为“天人合一”“冬令与肾气相通”“肾藏精”,五脏之中,肾主封藏,为脏腑阴阳之本,肾中精气旺盛则可以充养脏腑、经络、四肢骨骼,促进全身气血的运行,使体质强盛,体力充沛。《黄帝内经》中提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意思是肾中精气充沛者,方能体力强健、智力发达。膏方是集治病与培本为一体的大复方,一人一方,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征,经加工制成糊状的膏方服用方便,疗效可靠,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故肾病患者冬令进补膏方最为适宜。膏方调补肾病的适应病证主要有慢性肾炎、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早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肾脏肿瘤术后,凡病情稳定,检测指标正常或稳定,尚需服中药调治者;常有小便频数,甚则失禁,经各项检查未发现异常,属肾虚膀胱失约者;无明显器质性疾病,常觉体力不支,不能胜任工作,表现为亚健康状态者;有明显的肾虚证候,如腰膝酸软、头昏目眩、性功能减退、阳痿、早泄、月经不调、早衰、畏寒怕冷、脱发或须发早白者;部分中老年人虽无明显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为强健身体,减少疾病的发生,也可用膏方平补调理。
提醒大众患有急病、实证或慢性病急性发作者不适宜服用膏方。一些脾胃功能低下,运化失调,舌苔厚腻的患者,往往先要服“开路方”以调整脾胃功能,只有脾胃正常运化吸收,才能将膏方化为人体所需之精华,加以吸收利用,达到冬令进补之功效。
服用膏方有讲究
初次服用膏方者需注意循序渐进,每天早晨空腹服用,量从半匙开始,用温水搅匀后服,一周后可增至早晚各半匙,再逐步过渡到早晚各一匙。取膏前应将汤匙洗净、擦干。膏方最好采用玻璃或陶瓷容器盛放,置于冰箱中冷藏保存。服用膏方半小时内不宜喝浓茶、咖啡等,以免影响膏方的吸收。如膏方中含有人参,服用过程中不宜食用生萝卜。服膏方期间还应忌烟酒,少吃油腻食物及海鲜。如果出现感冒、发热、腹泻以及月经量多可暂停服用膏方,必要时应咨询中医师并配合治疗。
烧心不喝酸梅汤 经期别吃阿胶糕
中药零食有选择地吃
  阿胶糕、茯苓饼、龟苓膏、薄荷糖、凉茶、酸梅汤等,很多中药零食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认为多少都会有些养生作用。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李晓君和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隋晶提醒,中药零食本身也承载了中药的性质,要根据体质、环境等有选择地食用。
阿胶糕。阿胶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市面上用阿胶制成的保健食品很多,如阿胶糕、阿胶枣等。中医认为,阿胶味甘性平,可滋阴润燥,对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等病证有很好的滋补效果。但阿胶属于滋腻食物,吃之前应辨别体质,比如大便不成形的脾虚患者、口苦口臭的湿热人群、血液黏稠度高者、经期女性、感冒发热者不宜服用。另外,吃阿胶还有一些讲究。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佳季节,所以冬至后服用阿胶效果最好,阿胶糕或阿胶枣每天吃3~5个即可。服用期间饮食要清淡,尽量避免吃生冷、油腻、辛辣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茯苓饼。茯苓饼主要由茯苓细粉、米粉、白糖等加工而成,其保健作用来源于中医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茯苓。中医认为,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肾经,有健脾和中、宁心安神的作用。平时适量吃点茯苓饼可增强食欲、助消化,对肾虚所致四肢水肿、小便不利也有食疗效果,但不可过量食用。另外,茯苓饼中含有蜂蜜、白砂糖等,血糖偏高者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龟苓膏。龟苓膏具有清热解毒、滋阴补肾、润肠通便的功效,早在明末清初时,皇亲贵族们就爱吃龟苓膏养生。如今,龟苓膏的配方更加科学,受到大家追捧。不过,龟苓膏有清热排毒作用,偏寒凉,胃寒和脾胃虚弱的人建议少吃。另外,龟苓膏中的龟板有兴奋子宫、活血化瘀的作用,所以孕妇最好不要吃。
薄荷糖。薄荷(学名“银丹草”)是临床常用的中草药,驱风、消炎、镇痛、止痒效果显著。大家常吃的薄荷糖里含有少量薄荷提取物,有发散风热、清利咽喉的作用,清凉的口感使得很多嗓子不舒服的人都喜欢含上一颗。但薄荷糖药性寒凉,脾胃虚寒、容易腹泻及消化不良的人不宜服用。
凉茶。现代人口味重,火锅、烧烤、麻辣香锅等食物都可能让人上火,很多人的缓解方法就是喝凉茶,有人甚至经常拿它当饮料喝。凉茶是由菊花、金银花、甘草等中药煮沸后加糖所制,可清热解毒、清肺润燥、解暑、散结、消肿,从这点来看,凉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保健饮品。凉茶虽好,但绝对不可大量饮用。从中医角度看,凉茶性味正如其名,阳虚、寒证体质的人(表现为怕冷、四肢发凉、面色苍白)不宜饮用。儿童和老人也要少喝,儿童脾胃功能尚不完善,不能及时调整和适应寒凉刺激,容易腹痛、腹泻;老人经常喝凉茶,阳气容易受损,或导致消化系统病变。
   酸梅汤。酸梅汤由乌梅、山楂、甘草煎煮而成,可开胃消食,健康人群可适量喝一些。但市面上销售的酸梅汤含有大量糖,而且通常是冰镇的,所以不建议糖尿病患者、脾胃功能差、经常烧心及湿气重的人饮用。
   注: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零食日记官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零食日记官网,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