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3 21:22
靠涨价能“活下去”吗?这两点值得陶瓷行业深思
文章来源:家居加盟宝
近来,新明珠、宏陶、马可波罗等头部企业纷纷发布产品涨价信息,可见迫于成本上涨压力,企业实在撑不住了,不得不通过产品涨价来缓解成本压力,为持续发展挤出基本的生存空间。不出意外,“涨价”定会当选年度热词。...
近来,新明珠、宏陶、马可波罗等头部企业纷纷发布产品涨价信息,可见迫于成本上涨压力,企业实在撑不住了,不得不通过产品涨价来缓解成本压力,为持续发展挤出基本的生存空间。
不出意外,“涨价”定会当选年度热词。从去年开始的经营成本、人工成本等上涨,到今年初俄乌战争瞬间点燃各种成本上涨导火索,从接二连三的产品涨价潮、成本涨价潮,到有人预言今年迫于成本压力将会有大批企业退出,压垮企业的后一根稻草,成本表现得有些抢眼。
1.
成本攀升困扰陶瓷行业
靠涨价能“活下去”吗?
多年来,成本攀升一直困扰着陶卫企业。曾经,借助成本优势,陶卫业以速度和数量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一路飞驰。如今各种红利因素渐行渐远,靠成本优势赢天下的时代业已远去。好似潘多拉魔盒自此被打开,成本一直处于或缓或急的上升通道。不断拉高的成本,让陶卫企业开始审视和思考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如何走,满足消费者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愿景如何实现,以及如何继续把持陶卫业中国制造世界工厂的霸主地位。
镜头拉回当下,百年变局引发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成本高启邂逅频发疫情,让生产经营和市场营销,更加雪上添霜。产品涨价,似乎成为破解成本上涨难题的好选择之一,起码现在是这样,但产品涨价能救企业于水深火热,挽品牌于即倒将倾吗?
某种意义上,产品涨价之举确能增强企业的信心和力量,毕竟能给人一种心理安慰。至于终极效果和结果,事在人为。在成本上涨这道坎儿上,有企业能“争”过去,有企业“争”不过去,有的即便全力以赴“争”,也未必过得去。但大家都在争,因为企业普遍意识到,只有“争”才有希望度过眼下的寒冬,否则肯定过不去。大家的信心一直都在,但有信心不代表能争过去,还要看企业在产品涨价之后的配套举措。
2.
光涨“钱”不涨“价值”
经销商和消费者都不买账
经销商层面,好多企业与经销商是钱货两清运作模式,产品涨价对消费者是负担,对经销商也一样。要确保经销商赚到钱,全力配合企业发展与品牌战略,企业就不能光涨“钱”不涨“价值”,要把品质、服务等价值提上去,才能平衡消费者对产品涨价的抵触,才会稳住经销商队伍。
消费者层面,消费升级大趋势下,消费者对品质、服务、品牌等的需求价值在提升,价格与价值对冲之下,价值战胜价格,消费者才会继续买单。所以产品涨价的一家独唱是远远不够的,曲高和寡将成为企业自娱自乐游戏的开始,对此,消费者会理性选择用脚投票。
当产品涨价遇到品质和品牌价值升级,不仅消费者信心大增,企业和经销商的信心亦会大涨。很多情况下,只要品质、服务和品牌等被认可,产品也往往会成为消费者首选。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变局环境下,在构建国内大循环的难得机遇期,在新品迭出、新营销模式层出的时代背景下,在产品涨价的表象之下,企业必须付出更多投入和努力,必须以创新推出更多体现独特性、个性化,以及价格亲民化、品牌高端化、品质高档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需求,赢得客户青睐。
3.
“产品涨价或许是暂时的
但产品创新却是永恒的”
作为提升信心的核心元素,创新不仅是赋能产品涨价的利器,更是可以让产品涨价水到渠成甚至一飞冲天的跳板。比如经常提到的产品创新,有业内人士坦言,产品涨价或许是暂时的,被动的,甚至是无奈的,但产品创新却是永恒的,不变的,且要以回归市场,回归用户思维为原点。企业应告别自嗨模式,放弃自以为是,要以用户视角创新产品,围绕用户需求创造价值,更要以消费主体人群的需求作为创新产品和价值的方向。
如果说产品涨价,倒逼企业不得不进行系列创新等配套举措,恰是这些被逼出来的创新成果,才会让企业战胜挑战、渡过难关的信心更加坚实。假如再把格局和眼界放大一些,涨价应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个微量元素,不足以搅动全局。企业无论是战胜眼前困难,还是成就国际品牌、世界级企业抑或百年老店,或是成功探索出一条与时俱进高质量发展新赛道,抑或是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中抢占市场先机,在国货潮涌中成就发展新高度,信心堪比黄金,既要做到信心长存,更要把坚定信心的功课做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有企业大伽曾言,我们坚守用户需求理念,坚持产品研发创新与更好产品设计,以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即便这条路漫长艰辛,甚至眼前暂时不见光亮,我们也要固守自己心中的信念。这种信念何尝不是一种信心?
文章来源:家居加盟宝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家居加盟宝,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