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3 17:57
青稞距离逆袭,还要走多远?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招商网
前不久,青青稞酒在业内发声,引入吴少勋控股下的湖北正涵为战略投资者,这样一则消息曝出,资本市场给予了迅速反馈,股价涨停,将青青稞酒推到了聚光灯之下,外界都纷纷猜测,青青稞酒可能又手握了一份翻盘筹码。
从2012年12月上市,青青稞酒走过了6年多的历程,用发展的眼光看青青稞酒,6年多来,青青稞酒为赢得更多发展机会,以“马不停蹄”的状态不断主动出击,然而成效略微,与其他区域龙头酒企慢慢拉开了差距,在实现全国化目标的道路上,也还未迈出历史跨越性的一步。
今天,如何走出困局,是摆在青青稞酒面前的一道命题。前不久,青青稞酒在业内发声,引入吴少勋控股下的湖北正涵为战略投资者,这样一则消息曝出,资本市场给予了迅速反馈,股价涨停,将青青稞酒推到了聚光灯之下,外界都纷纷猜测,青青稞酒可能又手握了一份翻盘筹码。
那么,这会是青青稞酒打好2019年这场硬仗的强大支撑吗?这些年,青青稞酒是怎样一步一步过来的,这背后暗藏了哪些曲折?扭转乾坤的时机,还要等多久?
辉煌
青青稞酒的辉煌时刻,有着特殊性。
2013年,对青青稞酒来说,是迄今为止取得业绩较好的一年,对行业来说,是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年份。大多数酒企在经历2012年调整期袭来的风浪后,都纷纷滑向下坡路,而青青稞酒仍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2013年青青稞酒实现营收14.38亿元,同增20.08%,净利润3.73亿,同增16.45%。那一年,能保持增长势头的上市酒企很少,青青稞酒能在逆境中上扬,与那两年的改革推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012年,青青稞酒加大全国市场开拓力度,优化产品结构,青青稞酒的省外销售得以增长75.84%,尤其是省外重点西北板块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3年,青青稞酒又趁热打铁,确立了“根据地为王、板块化突破、全国化布局”的区域发展战略,点状开发了河南、山东、云南、陕西等侧翼市场,这一年,青青稞酒省外增长24.4%,甚至高于公司的整体增幅,在省外市场一片大好之时,青青稞酒升级产品结构,在全国建立起了主导产品“天佑德青稞酒”的美誉度和信任度。
那一年,也是电商行业风起云涌的一年,移动电商强势崛起,在嗅到新的行业发展机遇后,青青稞酒开始成立电子商务部,进行网络专销产品、O2O模式的尝试,来探索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新模式。
通过各种举措和成绩来看,那时候的青青稞酒就已彰显了进军全国化的野心,这也为它后来布局全国的一系列动作埋下了伏笔。
跌宕
伴随光鲜荣誉的加身,风险也随之而来。
2014年,青青稞酒结束了连年增长的时代,随着时间推移,青稞酒也逐渐卷入了这场行业调整期的动荡之中,业绩受到了波动。
2014年,青青稞酒营收和利润分别下降5.74%、15.94%,到了2015年,营收虽略增0.63%、净利润下降幅度却在加大,下降了21.79%,这其中有受行业深度调整的影响,还与青青稞酒在当时加大市场营销成本投入有关。
2016年,青青稞酒营收已见起色,增长了5.39%,净利润的下降趋势也有所缓解,但2017年,受制于旗下子公司中酒时代在当时的负面声誉影响,又转而走向低谷,净利润下降达到143.57%,这对于刚刚恢复元气过来的青青稞酒来说,打击很大。
而从当时的行业发展背景来说,从2017年开始,一些企业开始逐渐从调整期阶段中恢复过来,尤其伴随全国名酒的复苏,区域酒企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彼时的青青稞酒却成为3家亏损A股上市白酒企业之一。
2018年,青青稞酒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由-9416万元增长至1.08亿元,摆脱了近几年净利润一直下滑困窘的局面。然而,这种良好的势头也并没有延续下来,2019年第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下降,青青稞酒再次陷入泥潭之中。
从2014年到2018年,青青稞酒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营收始终徘徊在十三四亿左右,净利润起伏不定,囿于这样一种循环往复的怪圈之中,其实,青青稞酒也在不断做出努力,踏上了一条由内而外、自上而下的改革之路。
破局
破局,成为青青稞酒的一大难题。
青青稞酒在这几年虽没有实现跨越式的转变,但是它也仍占据着区域龙头的地位。一方面青海省内市场需求量不大,企业竞争并不强烈,凸显出了青青稞酒的品牌优势;另一方面,青青稞酒为自身定下“扎根青海,拓展西北、布局点全国”的市场策略,近几年,在竭力向外走出去的同时,也在精耕运作本土市场。
与此同时,青青稞酒想要走向全国的雄心也并没褪去,受到全国名酒渠道下沉压力和挑战,区域龙头酒企开始转向“泛全国化”的突围路径,这对青青稞酒来说,也同样是较为迫切的选择。
最近几年,青青稞酒致力谋求外部多元化的发展来为品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空间,除了在国内加大投资外,也把目光转到了国际市场。2015年,青青稞酒收购中酒时代90.55%股权,同年,收购美国葡萄酒生产和销售公司Napa Chiles的股权;2016年,青青稞酒在海外涉足威士忌酒业务;2017年,青青稞酒联手劲牌、奇正集团开发健康青稞白酒,共同投资设立西藏纳曲青稞酒业有限公司……然而,多元化布局之后的效果,却并不尽人如意,一定程度上还拖累了青青稞酒主业的发展。
为了拓展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青青稞酒在2017年还设立了3家下属公司,在渠道改革上,推进千店工程,实行全控价直销模式,与全国酒类流通大商进行合作;消费者建设方面,除了利用餐饮渠道推广,也创新运用社群运营等方式。此外,青青稞酒在这几年还花费了不小的营销费用,但是营造起来的品牌声量并未充分转化为品牌势能,对利润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到了2018年,青青稞酒开启内部高层组织大换血的动作,7月,王君辞去青青稞酒副总经理职务,9月,董事王鸿辞去公司董事职务,董事、总经理王兆三辞去公司所有职务;10月,陈立山辞去公司财务总监职务。紧接着,青青稞酒就迅速补充上两位副总经理,分别为鲁水龙和张芬军。值得一提的是,鲁水龙、张芬军均曾任劲牌公司区域营销总监,因此,青青稞酒这一高层人事变动之举,也被业界解读为青青稞酒要从营销下手,挽回局势的一个信号。
未知
破解青青稞酒突围的“良方”在哪里?
进入5月份以来,青青稞酒有两大动作引发了业内关注。一是,青青稞酒在股东大会上明确表示,公司产品未来没有涨价计划,还会增强异业合作,达到多渠道触达消费者诉求。
另一个大动作,劲牌公司的控股人吴少勋正式入股青青稞酒,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双方第三次意义上的合作联手。
可以肯定的是,两个动作的传出均释放出了积极信号。意识到消费诉求的重要性,可以进一步加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随着吴少勋战略入股青青稞酒,这也将为青青稞酒未来发展引入更多的战略及业务资源。
实际上,业内对青青稞酒突破发展瓶颈也还存在着一些疑问。有部分行业人士表示:“劲牌公司与青青稞酒又近了一步,明显两者是有着各自战略意图的,但这能否让青青稞酒真正迎来“新生”,答案可能还未可知。”
那么,对青青稞酒自身来说,靠什么才能真正走出困境,拨云见日?回顾2018年青青稞酒发展轨迹的话,可以发现,青青稞酒也在清晰地做着一些事情,路子也是对的。
从去年开始,青青稞酒就在行业着手做着一件大事,就是加速推进小黑青稞酒全国化市场招商工作,借助大型糖酒会等活动,让小瓶酒的市场开拓初显成效,青青稞酒显然有想要打造大单品的意向。而为了强化在省外品牌中的竞争力,青青稞酒在省外地区也坚持单一品牌、核心单品模式。
除了重点打造小黑稞光瓶酒单品,看到高端、次高端巨大的市场红利,青青稞酒也想抓住这样的机会,在2018年的年度报告中曾披露,接下来会推进高端、次高端及高线光瓶酒系列等新产品的推广工作。
此外,青青稞酒是以青稞为主要原料的独特品类白酒,如何发挥这种品类差异化优势,占据消费者心智,这也是青青稞酒现在发展所要思考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行业细分品类演化趋势愈来愈强,青青稞酒如果能把独特的品类优势发挥好,将会助力青青稞酒形成品牌壁垒,这或许可为青青稞酒的突围之路点燃一盏明灯。
如今,青青稞酒依旧在寻找良方的路上不断前行着,然而留给青稞的时间却已越来越紧张,今年,一直处于退市挣扎中的皇台,被业界扣上了白酒退市的“帽子”,离退市仅一步之遥,而这对于白酒上市公司排位靠后的酒企来说,又多了一份岌岌可危之感,青青稞酒不可能不着急。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招商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中国食品招商网,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