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3 17:59
素肉品类风口再现?国内新入局者纷至沓来!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招商网
素肉,顾名思义,食材为素而口感似肉,质地细嫩,风味独特。若追溯历史,中国千百年前便有“仿荤”菜肴的概念,用豆类、花生、面筋等原料做出类似荤菜的质感,既满足口舌之欲又契合素食追求。而在现代消费环境下,“素肉”更多指代的是用植物蛋白等为原料,通过食品加工工艺,形成类似于肉的风味和组织口感的产品。
素肉,顾名思义,食材为素而口感似肉,质地细嫩,风味独特。若追溯历史,中国千百年前便有“仿荤”菜肴的概念,用豆类、花生、面筋等原料做出类似荤菜的质感,既满足口舌之欲又契合素食追求。而在现代消费环境下,“素肉”更多指代的是用植物蛋白等为原料,通过食品加工工艺,形成类似于肉的风味和组织口感的产品。
2019年,在平稳发展多年之后,“素肉”这个名词再度成为食品行业的焦点,通过多元的概念延伸和市场表现,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掀起了新的流行风潮。
1“人造肉”概念掀全球潮流
在以北美为代表的国外食品市场上,本没有“素肉”这一概念。但2019年以来,与之相似的“人造肉”这一名词开始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其掀起的消费浪潮以美国硅谷为起点,正在如火如荼地蔓延开来。
2019年5月2日,美国一家名为Beyond Meat的公司正式上市,这家公司主要是以大豆、豌豆等植物蛋白做原料,制造出从外观、口感上都非常仿真的“人造肉”。得益于新颖理念和健康化趋势,Beyond Meat已从2015年的880万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8790万美元,同比增长高达160%,并吸引了包括比尔盖茨在内的一众名流的关注和投资 。
BeyondMeat在纳斯达克的上市带火了A股的人造肉概念股,哈高科、金健米业、丰乐种业等多支概念股强势涨停,日渐点燃了人造肉市场的火种。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并见证了众多相关品牌的崛起:Impossible foods 推出的人造肉产品,目前已经在美国和亚洲的 7000 多家餐馆和快餐连锁店销售,但暂时还未开辟面向消费者的渠道;加拿大肉类生产商枫叶食品、德国香肠制造商均开始推进豆类蛋白的人造肉产品;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等连锁品牌纷纷推出了素食汉堡、无肉鸡肉等产品;雀巢宣布将生产一款植物人造肉汉堡新品;宜家家居也正在开发新的植物肉丸,并预计2020年2月份开始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进行特定的市场测试……
综合分析以上的品牌和产品,有研究机构曾指出,目前在国外市场上所流行的“人造肉”主要分为两种,一种称为“大豆蛋白肉”,通常是将大豆、豌豆、黑豆等豆类的植物蛋白进行分解、重新排列,最后通过调味再实现肉类的口感;还有一种是利用动物干细胞制造出的“人造肉”,不过后者目前处于实验室阶段,短期内难以应用于规模化食品生产中。
因此,和国产“素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大豆蛋白肉”,才称得上是人造肉的主流,这也正印证了人造肉概念股中,植物蛋白生产企业占据主流的趋势。
2国内新入局者纷至沓来
尽管均是选材于大豆、豌豆、谷物等植物蛋白,采用先进工艺打造在口感、形态上类似于肉的食品。但相较于国际市场上所提出的“人造肉”概念的科技化、新兴化和资本化,中国本土反倒一直沿袭传统概念,将“素肉”这个名字和品类发扬光大。截至目前,素肉已经拥有广袤的消费市场和品类规模,也催生出了一系列的相关品牌。
徽记好巴食一直是素肉品类中的佼佼者,采用南溪传统制作工艺,打造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休闲零食素肉品牌;祖名连续推出了漫享、祖名素肉、享瘦素肉等新品,在日常食用的基础上开辟出了更多新的人群定位和消费场景,如享瘦素肉便锁定了年轻态的中端消费群体,尤其是女性为主要消费人群;国人熟知的永和豆浆也推出了一系列“豆小宝”休闲豆制品,共有豆干、素肉、鱼豆腐三个细分品类,适用于家庭聚会、馈赠亲友、下饭配菜等多种消费场景。
除此之外,徽记好巴食、祖名、卫龙、豪杰、道地、奇爽、有友等品牌的涌现,也进一步推动了素肉品类的持续扩容。
进入2019年之后,素肉品类再度被推上了食品行业的风口,新的入局者和创新者纷至沓来。2019年3月,多年来专注素食的齐善食品和沃尔玛达成合作推出了植物素肉;5月7日,来伊份表示将推出一系列蛋白素肉产品,含有丰富蛋白质和肉的质感,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尽管如今中国市场上还没有兴起“人造肉”这一概念,但自美国蔓延而来的人造肉风潮,仍然或多或少地影响人们对国内素肉市场的判断和期待。
由于制作素肉产品和人造肉产品的主流原料分别是大豆蛋白和豌豆蛋白,近两个月来,不少人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烟台双塔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塔食品”)。这家低调的企业本是主营粉丝业务,而其粉丝产品的生产原料豌豆蛋白正是 Beyond Meat 人造肉的重要原料,无心插柳,截至目前,豌豆蛋白产品已经逐渐成为其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利润占比已经接近80%。因此,不少行业人士纷纷猜测,有着原料优势的双塔食品,能否搭乘人造肉这一迅猛起势头的消费风口,打造新兴的盈利增长点,跃升为品类新势力呢?
对此,2019年6月6日晚,双塔食品发布公告称,已于近期成功研发出适合生产素食类食品的新蛋白产品,如“豌豆组织蛋白”、“豌豆拉丝蛋白”等,但目前并未明确表示有开展人造肉业务的计划。
3素肉品类持续稳固
综上可见,围绕着植物性肉类这一细分品类,中国市场和国外市场上的表现已有些差别。中国“素肉”发展历史悠久、消费基础雄厚、已经形成规模和集群效应,目前正在日益稳固并吸引更多品牌入局。
而国外市场的“人造肉”概念还仅仅处于起势阶段,虽然有着显著优势,但也拥有一定的门槛和局限。素肉和“人造肉”的优势有着诸多共通之处,一方面,大豆蛋白制品蛋白质成分高,脂肪含量少。另一方面,人造肉的生产成本会随着原料、成本的升级而不断减少,拥有更大的定价空间。此外,碳排放含量低、更安全环保等优势也不容小觑,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
不过,相比之下,“人造肉”的一系列弊端和局限也开始凸显,反而是中国传统素肉品类更趋于优势。
首先,从认知角度来说,近些年来,天然有机食品备受推崇,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品牌趋向于强调真材实料和原生态,而“人造肉”中的“人造”一词很可能会给消费者造成误解。
其次,从产品本身角度来说,口感本身就是难以模仿的食品属性。
第三,从成本角度来看,人造肉的成本太高,如Beyond Meat人造肉饼的价格是自然肉的两倍,短期内难以实现大众普及。对此,浙江省宁波市经销商陈晋鹏分析:“人造肉概念尽管新颖先进,但是短期内很难在中国实现教育和普及。这对中国本土的植物蛋白生产企业来说是一个机会和借鉴,中国的素肉品类有望借助这一风口,再次得到市场的关注,实现行业的升级和扩容。”
在中国市场中,“素肉”是一个流传多年的名字,深受一代代素食者的青睐。而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健康饮食理念的传播以及工业化生产的大发展,素肉更成为了消费场景广泛的日常品类。如今,国内外企业纷纷看到了素肉背后蕴藏的潜力,捕捉到这一行业风口,在其集中的推动下,素肉品类将会衍生出一个更为巨大的消费市场。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招商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中国食品招商网,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