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3 18:14
酒说现场|中酒协确立新一届理事会领导班子,发布酒业5年数据!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招商网
受疫情影响,这次的中酒协“两会”来得比以往要晚一些:7月16日,中国酒业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扩大)会议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非常时期的中酒协两会格外引人关注,关注点在于:
受疫情影响,这次的中酒协“两会”来得比以往要晚一些:7月16日,中国 酒业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扩大)会议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非常时期的中酒协两会格外引人关注,关注点在于:
1.换届之年。中酒协第五届理事会已经届满,从2015年到2019年,在王延才理事长的带领下,中酒协积极作为,在行业深度调整期深深助力产业的发展,因此这次的大会不再单纯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回顾,更是对酒业5年的系统梳理;
2.非常时期的大会,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时间晚了点,但关注热度不减,因为每年的会议报告在一定程度上被行业解读为未来发展的风向标;
3.下一个5年怎么走?这是身处非常时期的行业人士都非常关心的,防控常态化的背景带来更多挑战,也带来更多机遇,不确定性其实是增加了的。
酒说在现场,带来这场特殊时期下的特别报道:
1新一届理事会领导班子最终确立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在会上高度肯定了过去5年中酒协的工作,作为5A级行业协会,中国 酒业协会为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五年来,协会丰富服务内容,助力行业发展。梳理会员服务清单92项,增长会员近120%。白酒专业知识及品评技能培训班、葡萄酒专业知识和品评培训班受到欢迎,新组建的固态白酒原酒委员会、葡萄酒酒庄管理委员会等10余个分委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五年来,协会反映企业诉求,维护行业利益。联合全国人大代表,向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委提出降税建议,降低酒消费税10%,国产葡萄酒降税建议也在研究中。
五年来,协会在政策研究、理性饮酒、文化传承、会展平台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张崇和特别肯定了现任理事长王延才“高尚的政治品质和极强的职业素养”,并表示其因年龄原因主动提出不再继续担任协会理事长。
为此本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 酒业协会新一届理事会。经中轻联党委认真研究,慎重决策,结合现场线上与线下投票选举,新一届领导班子为:
宋书玉为新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法人代表
王琦为执行理事长
何勇为秘书长
董建辉为监事长
会上特别聘请王延才担任中国 酒业协会名誉理事长
从2015到2019,酒业这5年
会上透露: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酿酒企业,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超过8350亿元,同比增长6.8%,高于全国工业3个百分点;利润1611.7亿元,同比增长12.8%,高于全国工业16.1个百分点。王延才理事长系统地回顾了2015年到2019年这5年的工作报告,酒说整理出行业核心信息如下:
2015~2019年中国酿酒产业取得了非同寻常的发展成就。也正因低谷期的经历,行业由被动接受到心态放稳,由不适应到积极应对,由措不得力到思变创新的诸多转变,为五年来中国 酒业质的飞跃起到较强的推动作用,具体数据如下:
通过对比2015~2019年酒类产业的各项经济指标数据,这五年来,呈现出以下变化:
◆规模以上酒类企业数量逐年减少,相比五年前减少了437家,体现出酒业市场集中度逐年得到提升;
◆产销量基本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相比五年前减少了1686.3万kl,降幅为25.6%,体现了市场供需关系和消费需求的变化;
◆产品销售收入减少184亿元,降幅2.3%,在2017年触底回升,出现V字反转。但是,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却基本显示出逐年增长的现象(仅2016年出现下降),五年累计增幅31.3%,说明酒类产品的市场议价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利润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累计增长679.5亿元,增幅达72.6%,单位产品利润增幅高达132.0%,表现出酒业由量变向质变的过程,间接体现出的是消费者“喝少一点儿,喝好一点儿”的消费诉求。
如果说2012~2014年的深度调整主要是解决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那么2015~2019年便是产业主动适应新常态,提质增效,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大繁荣大发展的五年。
37大酒种5年数据,折射出怎样的酒业规律?
砥柱中流的白酒产业
1.产业集中度提高,头部企业引领作用更加明显。数据更加直观,2018年到2019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连续减少,从高处的1593家到2019年的1176家;产量方面是逐年下降;销售收入则是2017为阶段性底部;但是利润始终保持平稳增长,累计增幅99.5%,基本翻一番。
2.营销模式变革,白酒消费属性越来越强:从大商到小商,企业在终端话语权不断增强;生产企业逐步与核心门店、终端商、kol消费者直接连接,通过层层扫码控盘分利,把营销半径从经销商延展到核心门店与消费者,有效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3.利润分配占比倾斜,名优高端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4.领军企业提质增效,千亿军团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结构转型啤酒产业

1.发展模式从规模主导型向利润主导型转变,生产制造体系优化布局。尤为值得强调的是,主流啤酒集团在进行产能优化布局的同时,以高端化、多元化、特色化消费升级需求为导向,加快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升级,引领啤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百威啤酒、燕京啤酒和嘉士伯啤酒占全国市场80%以上份额。
2.消费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高端啤酒议价能力提升。高端啤酒年销售额增速在20%~35%,而低端啤酒销量占比大幅下降。
3.消费特征由单一型想向多元型转变,新场景、新品类打造盛行。
4.啤酒产业新的增长极显现,工坊啤酒增长较快。
发展缓慢的葡萄酒
2015年中国葡萄酒出现回暖迹象,但好景不长,进入2016年中国葡萄酒产量、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开始下跌,尤其是2017年,中国葡萄酒产量、销售额和利润出现了近三成下降;2018和2019年依然处于下行状态、整体来看:
1.国产葡萄酒深度调整触底,高质量发展基础奠定;
2.葡萄酒产区以“特”赢市场,产品品质大幅提升;
3.葡萄酒产业融合发展特点逐步显现;
4.国产葡萄酒产业文化体系建设逐渐成型。
国粹黄酒正复兴
黄酒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酒种之一,历史悠久,2015年以来在产品研发下狠功夫,加大科研攻关,开启了国粹黄酒复兴的新篇章。持续表现在:
1.加大科研投入,产品品质持续提升;
2.强化消费者教育,消费群体有效扩容;
3.发展提速,冲破地域限制;
4.导入智能化,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发展平缓的果露酒
果露酒这五年发展平缓,究其原因,主要体现为:一是标准不统一;二是产品同质化严重;三是产地化经营为主;四是品牌影响力缺乏。
1.果露酒消费需求增速放缓;
2.露酒企业强者恒强,果酒企业仍以小规模为主。多年来,劲酒作为露酒产业市场份额高的龙头位置没有任何人可以撼动;除此之外,五粮液、茅台等企业的露酒产品处于第二梯队,市场规模在10亿左右徘徊;椰岛鹿龟酒、张裕三鞭酒、竹叶青、宁夏红等品牌维持在第三梯队,市场规模在1亿~5亿之间。
3.口味愉悦性成果露酒产品开发方向;
4.产品功能研究不充分,缺乏中高端产品。
特点鲜明酒精产业
1、酒精产业集中度提升明显,10万吨以上企业成为主导。以玉米为原料的吉林、河南、黑龙江三省和以木薯为原料的广西、江苏两省酒精总产量在全国排名继续保持前列。
2、酒精产业成为循环经济典型。如酒精度15度以上的高浓醪发酵、大罐发酵、能量多级耦合等工艺技术在酒精产业得到应用和推广。
3、燃料乙醇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朝阳产业酿造料酒
1、料酒产业准入门槛渐渐提高。
从产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着手,专门成立了酿造料酒分会,并制定了《谷物酿造料酒》团体标准。
2、料酒产业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招商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中国食品招商网,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