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加盟百科 / 人物专访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

人物专访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

2024.01.15 11:23

文章来源:环球加盟

摘要:

人物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关于固废资源化利用可优化能源结构等问题

text-align: center">图片11

记者:发达国家和地区有什么样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杜祥琬:国际社会对“无废社会”有类似的提法,目标和愿景是一致的,比如欧洲提出“零废物计划”,日本提出“循环型社会”,新加坡提出“零废物”国家愿景等。在瑞典,99%的垃圾可以再利用,36%进行回收再利用,剩下的14%进行生物技术处理,再剩下的49%进行焚烧发电,最后只有1%进行掩埋。他们相信垃圾就是能源,“四吨垃圾等于一吨石油”,使瑞典今后20到30年可以摆脱对石油的依赖。美国WasteManagement公司在固废处理行业营业收入全球第一,实行了垃圾收集转运、垃圾焚烧发电和垃圾回收利用的“三驾马车”模式。

这些国家和地区建设零废弃社会的做法对我们的启示,一是顶层设计规划引领,明确战略目标;二是立法政策,配套建设完善的法制体系;三是政府主导,财税激励,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四是标准完善,规范产业健康发展;五是科技创新强化支撑,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六是重视教育普及宣传,建立有效的民众参与机制;七是承担国际责任,加强废物管理,防范污染转移风险。

记者:您认为我国目前无废社会的建设存在哪些问题?对此您有哪些建议?

杜祥琬:确定的“11+5”个试点城市地区各有特点,类型不同,情况不同。当然目前也存在突出问题,例如资源化利用率较低,未形成应有规模,产业缺少规划和目标,和“无废社会”的长远目标相距甚远。突出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基础不牢,如法律制度标准、监管投入等;二是创新不够,经济性有待提升;三是社会参与度不高,认识不足,“邻避”效应凸显。

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将“无废社会”确定为我国的发展目标之一,纳入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夯实基础,完善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如垃圾资源利用需达到的排放物指标等。三是加强监督,设立从事固废资源化的专业人员和机构。四是加强数据统计等基础性工作。

人物链接:http://www.hqjm.cn/huanbao/

文章来源:环球加盟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环球加盟,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0)
0/20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