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1 11:22
未来成都"全域"开放
文章来源:四川省服装行业协会
今年,欧盟项目创新中心计划打造中国第一个“中欧技术转移样板体系”;到2015年,成都将初步建成全国第四个区域物流中心;市教育局正在...
第1站
创新合作
站点:欧盟项目创新中心(成都)
时间:2012年2月7日
现场报道记者:缪琴
一个平台下的50国对话
去年10月,在第六届欧洽会上,欧洲企业网络(EEN)中国西部中心在蓉落定。这个覆盖全球50个国家、100万中小企业创新成果转化与经贸支持的全球性服务型平台,选择成都,成为中欧合作的全球经济创新合作的那扇门。立足西部,放眼全球,随着欧盟在中国唯一的项目创新中心——欧盟项目创新中心(成都)、EEN等机构的在蓉落定,让成都正在成为中欧经济创新合作的新中心、新样本。
【现场LOOK】
再度见到欧盟项目创新中心(成都)总裁代伊伶,她正在与一家欧洲企业商会代表商榷项目来蓉事宜,几年里,每次见到代伊伶,她的日程表几乎总是排得满当当的,采访都只能抽空进行。
“EEN平台的搭建,让成都在欧盟国家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很多拥有核心技术的创新企业及商贸企业来华发展,成都都成为他们的首选。”在欧盟项目创新中心,每个办公间都已入驻了欧方企业,眼下,在吸引欧盟企业来蓉的同时,如何搭建一个专门针对欧盟企业发展的专业园区,已渐成必须提上日程提前谋划的事情,“由于欧盟项目创新中心、EEN,以及连续多年的欧洽会等对外平台,成都在国际化推进路径中,具备明晰优势,欧洲企业来华发展,很多企业的第一站,就选择‘踩点’成都。”
【各方LOOK】
比利时圣斯莱特中国区经理王孝华:我们的创新技术和应用主攻汽车高温传感器设计开发,中国总部已放在了成都,成都国际化的产业、服务、人才环境,我们非常认可。
四川柯因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文彬:一家初创科技企业要去闯国际市场,这看来是件有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但通过成都国际化交流平台,我们当真让成都研发的“可以吃的塑料袋膜”走进了欧洲寻常百姓家。
市人大代表、市长助理、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韩春林:带头落实好“五大兴市战略”,成都高新区将努力打造最能体现成都核心竞争力、最能代表成都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最能彰显成都时代特色的高端产业基地和现代化新城,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服务环境,努力成为中国最好的投资、创业、工作和生活区域之一。
【未来LOOK】
欧洲的技术与中国市场的结合,是未来5年国际合作的重点。今年,欧盟项目创新中心计划打造中国第一个“中欧技术转移样板体系”,欧盟中心已经与全球著名的技术转移机构及金融财团合作,建设以“一平台、两机制”为核心的中欧技术转移中心(即一个基于EEN全球50个国家、100万企业数据库的国际技术转移平台和中欧知识产权协调机制、中欧科技金融服务体制),在多方支持下,形成技术、人才、资本三大要素的结合,通过“市场化、专业化、企业化”服务模式,为成都打造出一个以科技创新、技术转移、投资贸易咨询为一体的高端科技转移机构。
第2站
物流直航
站点:成都铁路局与成都海关举行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现场
时间:2012年2月7日
现场报道记者:张晨曦
2015年成都初步建成全国第四个区域物流中心
抓紧建设国际物流园区,打造长运距、大容量、低成本、高速度的国际物流链条,加快综合保税区和口岸服务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际贸易投资的综合运转效率。市物流办主任陈仲维表示,今年将全力开通成都直飞美国的客货运国际航线,此外还要力争上半年开通成都出发的赴欧铁路直达班列,构建欧亚国际货运大陆桥。
【现场LOOK】
2月7日下午,成都铁路局与成都海关举行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合作备忘录》明确了加强铁路口岸合作及规范化管理、加强铁(水)公联运和铁路国际联运合作、共同推进铁路集装箱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加强信息交流协作等合作项目,并明确建立成都铁路局、成都海关合作协调小组规范管理日常工作。其中,成都至阿拉山口的国际联运精品班列、石油钻采设备国际联运跨国业务从去年开始试运行。成都中铁西南国际物流公司副总经理徐进告诉记者,国际联运班列的开行为在川企业缩短跨国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记者从市物流办了解到,现在国家正在规划一条成都——昆明——缅甸仰光的铁路,依托这条泛亚铁路,通过中缅铁路海铁联运,走印度洋就能到达欧洲,可以缩短4000多海里。
航空运输方面,据规划,今年将以美国、欧洲、澳洲、中东为重点,2012年至2015年每年新增2—3条国际直飞定班航线;到2015年,国际直飞定班航线达到近40条,初步形成连接欧美澳亚的国际航线网络;进一步完善国内航线网络,2015年国内通航城市达到120个,建成至京、沪、穗密集的空中快线,形成小时航班。“现在很多世界500强企业准备到一个城市投资前,首先就会来考察物流环境:原材料能否进得来?成品能否出得去?”陈仲维告诉记者,成都的枢纽作用不仅仅是服务于成都,而是辐射到整个西部,西部的货物和客流到成都集散,发往世界各地,反之亦然,从而建立起西部城市与世界之间的联系。
【各方LOOK】
市物流办主任陈仲维:物流枢纽的建设和打造关系到成都以及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从国际国内的经济发展经验来看,每一个经济发达的区域,都必然会有一个区域内的枢纽城市在起着关键作用,比如德国的法兰克福,国内长三角的上海、珠三角的广州、环渤海经济区的北京等,而从目前西部的情况来看,成都是最有条件和实力成为这样一个枢纽的城市。
双流县代表团代表杜修明:在民航局召开的全国民航工作会上,民航局首次将成都机场同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机场并列为同类型的国家级航空枢纽。这个枢纽不仅是客运的,也是物流的。随着机场第二跑道的使用,以及年内第二航站楼的建成,可以说成都连接国内外的“天路”将更加宽阔。此外,今年还将开通成都至美国的客货运航线,这也使得成都更加融入世界这个大生活圈和大经济圈。
【未来LOOK】
在2012—2015年期间,成都将以美国、欧洲、澳洲和中东为重点,每年新增2—3条国际直飞定班航线。其中,成都直飞美国和澳洲的航线将是今年的重点。值得一提的是,直飞美国的航线开通后将大大增强成都作为枢纽的辐射能力。
到2015年,成都的国际直飞定班航线至少要达到36条,成都将初步建成北京、上海、广州之后,全国第四个区域物流中心,以及面向欧洲、中亚的转运中心。
第3站
国际学校
站点:乐盟国际学校(成都)
时间:2012年2月8日
现场报道记者:缪琴
乐盟国际学校明年学生将超过175人
207家,这是截至今年1月初,在蓉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额和行业面均居中国西部城市之首。一个直面全球的城市,吸引着全球高精尖的前沿产业聚集,很多来蓉发展的外籍人士,从最初的来蓉工作,融入这座活力城市,举家在此投资兴业。在成都国际化进程中,乐盟国际学校实则是一座城市国际化发展的缩影与聚像,在校长马瑞德的发展规划里,这所学校将在今年迎来跨越发展。
【现场LOOK】
2月8日下午3时许,在双流县正兴镇,乐盟国际学校一片沸腾,来自美国、墨西哥、日本等国家的100余名不同国籍孩子,刚刚结束一天的课程,坐上校车离开学校。校长马瑞德站在教室外,和家长、孩子们送别,“孩子们在成都学习生活非常开心,我们倍感开心,要知道,符合国际惯例的学生教育,对城市产业国际化留住人、留住技术非常关键。”
“国际学校的发展,与成都这座城市的国际化是一脉相承的,产业经济在国际化的同时,同样需要本地化的融合,国际学校是成都国际化发展的必然之需。”马瑞德告诉记者,在明年,乐盟国际学校的学生人数将扩大到175—200人规模。
在成都生活的几年里,马瑞德感受到一座城市国际化发展的一些细节变化,“几年前,成都的国际航班没有如今这样便捷,外籍人士居住的生活片区里,餐饮配套也没有现在的多样化,而随着产业的发展,城市国际化的进步,在各国领事馆、全球企业相继入驻成都的同时,这座城市也越来越有国际‘范儿’。”平日里,马瑞德特别喜爱乘坐地铁出行,“地铁一号线增加了出行的便捷,而这样的交通体系,会更加完善。”
【各方LOOK】
戴尔公共事业及大型企业事业部亚太区总裁克雷默:戴尔将旗舰项目放在成都,除了成都的桥头堡区位、产业优势外,高效的服务、完善的国际化配套是我们非常看重的,这也正是成都的优势所在。
柒-拾壹成都公司董事长姥迫惠:成都的国际化发展进程非常快,7-11今年在蓉全年开店目标达50家,目前签约店铺已有13家。
市人大代表、市长助理、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韩春林:基于“产城一体”的规划建设理念,成都高新区将加快国际社区、国际医院、国际学校的建设和引进,配套世界级的生活、医疗和教育服务,为成都国际化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LOOK】
马瑞德告诉记者,从去年起,乐盟国际学校尝试与成都市中小学校“结对子”,“巴蜀文化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我们希望不同国籍的孩子们,能成为文化交流的基因,他们不仅是在这里学习,也能融入这里的文化,同时,中国的孩子们,也能通过国际学校的平台,了解不同的文化,更爱这座走在国际化路上的城市。”而目前,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随着城市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市教育局正在着手进行成都教育国际化标准的体系规划,并将于今年出炉,全速成都国际化进程。
结束语
成都新航程 精彩iLook 精彩共创造
今天,随着《iLook!未来成都的“全域”开放》与读者见面,本报献给全市“两会”的独家策划报道《成都新航程精彩iLook——预览成都“线路图”党报记者“两会”行》画上了句号,但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宏伟事业才刚刚起航,“五大兴市战略”之下的未来成都,如同一幅绚烂多彩的画卷,缓缓铺展在每一个市民眼前。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每一条线路都是一条可以无限延伸的射线,不断涌现的建设站点,将持续完善、丰富每一条线路的内涵,也将不断为我们呈现更加精彩的未来。
——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落实“五大兴市战略”,全市上下都已铆足了劲
莎士比亚曾说:“城市即人”。一座城市的发展,攸关每一个市民的未来。
成都新一轮发展“怎么干”,是全市人民极其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城市主政者急需求解的现实课题。
2011年12月,站在成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市委确立了“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取向,明确了打造“具有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定位。
这一引领成都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不仅从经济建设的层面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成都”这个重大课题,也为我们勾勒出了未来成都的精彩模样。
围绕这一发展定位,成都提出了“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五大兴市战略。这五大战略,布局了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重点任务,回答了“怎样建设成都”这个重大问题。
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这是一个时代赋予一座城市的宏大课题;“五大兴市战略”,这是一座城市实现领先发展的任务使命。
于是,在过去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一系列的举措行动走入我们的视野——
一场交通建设的大会战悄然打响;一批重点项目落户开工;天府新区建设加快推进,“北改”工程大幕全面拉开;“三圈一体”加速融合,联动发展;以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加主动的姿态实施“全域开放”战略……
行动来自不同方面、来自不同领域,却不约而同地传递着同一个信息——全市上下都已铆足了劲,以使命在肩、立说立行的实干之风,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落实“五大兴市战略”,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那么,近两个月过去了,现在各地、各部门落实的进展怎样?下一步的打算如何?市民能否从中看到成都未来的精彩?就这样,带着这些疑问,党报记者踏上了预览成都“线路图”的采访之路。
——走在城市建设的一线,探寻走访,记者清晰地体会到,落实“五大兴市战略”的点位处处洋溢生机
成都新航程,精彩iLook!
连日来,党报记者沿着落实“五大兴市战略”的五条线路,奔赴不同的建设站点,走向成都未来发展的精彩“站点”,和广大读者共同预览成都的精彩未来。
从2月9日到今天,本报连续5天推出了《iLook!未来成都的“快行”生活》、《iLook!未来成都的“倍增”产业》、《iLook!未来成都的“产城”新颜》、《iLook!未来成都的“三圈”齐飞》、《iLook!未来成都的“全域”开放》5篇系列报道,将记者探访落实“五大兴市战略”一线所见所感的精彩,悉数呈现于读者面前,内容涵盖了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五大方面。
走在城市建设的一线,探寻走访,记者清晰地体会到,为落实“五大兴市战略”布局的生机——
在地铁2号线地下十几米的施工现场,我们“预览”了未来成都的“快行”生活,建设工人正在为2号线“十一”开工而紧张忙碌,到那时,成都每天将有超过50万人次坐地铁出行……
在龙泉驿区汽车城的生产车间,我们“预览”了未来成都的产业宏图,明年3月中国首款欧V发动机将在这里投产……
在天府新区江安河畔,我们“预览”了成都未来“山水相依、田园相连、城景相融”大美、宜人画卷。在北部龙潭,我们和城北百姓一起“预览”了不久的将来畅通城北、一个靓丽城北、一个发达城北……
在成新蒲快速通道在建工地,我们“预览”了第三圈层和一二圈层的加速融合……
在成都铁路局与成都海关举行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现场,我们“预览”了成都将初步建成全国第四个区域物流中心……
一路走访,一路“预览”,一路收获!
——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承载着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福祉和共同愿景,也需要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
由于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篇幅有限,我们此次采访的足迹未能遍及所有的站点,无法领略并一一记录所有的精彩。
我们每走过的一条线路,每到过的一个点位,也许已经展露容颜,也许刚刚“含苞待放”,也许正在规划酝酿,但无论现在是哪一种模样,都将在今年或不远的将来美丽绽放。我们从中感受到希望和信心,感受到勇气与动力,而成为也将成为推动领先发展、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与动力。这也正是我们此次策划的初衷和要义。
今日,本报独家策划的《成都新航程精彩iLook——预览成都“线路图”党报记者“两会”行》画上句号,我们探访、预览的采访报道也将暂告一段落,而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宏伟事业才刚刚起航。
今后几年,是成都推动新一轮发展、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起步阶段。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承载着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福祉和共同愿景,也需要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让我们共同期待、共同预览、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属于我们这座城市的精彩未来!
文章来源:四川省服装行业协会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四川省服装行业协会,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