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连锁经营 / 中国版的无人便利店来了,而且来势汹汹

中国版的无人便利店来了,而且来势汹汹

2024.02.21 22:20

文章来源:中国零售业博览会

摘要:

中国零售业博览会(CHINASHOP2019)新闻资讯频道可查看零售行业最新动态、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最新研究报告、展会最新进展等第一手资料。

如今资本疯狂涌入无人便利店,而这个被投资者看好的“风口”,更大的挑战来自于日后的运营,对于前期乐观的入局者来说,他们或许是先驱,或许是先烈。

      中国版的无人便利店来了,而且来势汹汹。
 
      与亚马逊这样谨小慎微的业界大佬相比,中国版的无人便利店似乎一夜之间遍地开花。7月初,国内无人便利店在一周内两笔融资超1.3亿元。
 
      上海长阳路,缤果盒子欧尚店。这个15平米的小店位于路边,看上去像一个颇具科技感的大号报刊亭。通过玻璃,可以看到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消费者只需要扫描玻璃门上的二维码,店门即可打开,顾客可以自由选择货架上的商品,然后放到收银台上,不到1秒时间自动识别商品总价,选择支付宝等几种支付方式付款,站在门口等待几秒,识别出商品付款后,门会自动打开。如果有商品没付款,店内会用广播提示,有未支付的产品。
 
      就在数天之前,这家店因为室温过高而暂时关门,“巧克力的甜甜圈好多都化了。”尽管缤果盒子如今在上海仅有两家,全国加起来才10家,但按照缤果盒子的计划,接下来1个月的时间里,这种街边的“临时建筑”要在全国开到200家。在7月初完成1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后,这家已成立4年的公司宣布要在1年内铺设5000个网点。

      类似缤果盒子的故事正在上演。F5未来商店对外宣布已完成3000万元的A+轮融资;娃哈哈与深兰科技签订3年10万台、10年百万台Take Go无人店的协议。
 
      自从阿里巴巴不久前推出无人店“淘咖啡”后,业界就掀起一股讨论的热潮。不论是看好还是唱衰,都没有阻挡入局者的野心。
 
      从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到无人工厂,越来越多的领域和业态趋向无人,而从项目可行性、技术应用、用户覆盖范围以及推广前景来看,无人便利店更具有迅速落地和快速复制普及的可能。
 
      资本的涌入让无人便利店迎来春天,然而被“黑科技”加持的无人便利店真的会成为一门好生意吗?
 
      资本和黑科技
 
      7月20日,上海天气炎热,两个来自便利店行业鼻祖日本的同行,站在上海长阳路上的缤果盒子欧尚店门口,一边拍照一边仔细查看。他们冒着酷暑来学习中国在便利店业态上的新技术应用。
 
      缤果盒子采用人脸识别技术作为购物安全保障。当消费者进入商铺购物,一旦发生偷盗行为,系统会主动记录其偷盗过程,偷盗者将不能再进入任何一间缤果盒子店。店内商品的识别全靠贴上了RFID(电子标签)的标签,如果不结账,出门时门不会打开。
 
      这种电子标签,在中国的成本是人民币4毛钱,而日本同行介绍说,在日本只需要人民币几分钱。尽管标签成本比日本高,但缤果盒子的整体运营和科技投入,还是得到日本同行的赞许。
 
      更重要的是,它也得到了资本的认同。启明创投合伙人黄佩华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记者,财务顾问把缤果盒子介绍给她时,就觉得这个模式比较新。 “去到店里,发现降低了人力成本,觉得是比较好的商业模式。”黄是一位明星项目的投资人,曾投资摩拜、土豆网。今年3月份接触缤果盒子后,她只用了1个月就决定投资。7月3日,联合纪源资本、源码资本、银泰资本投资缤果盒子1亿元。
 
      4年前,F5未来商店创始人兼CEO徐海成谋划做无人便利店时,市场上找不到一个玩家。4年后的今天,无人便利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让他感到既兴奋又有一些担忧。兴奋的是行业关注度高,成为一个新风口;担忧的是竞争加剧下,从业者会盲目跑马圈地。
 
      徐海成的F5未来商店从2014年10月第一家店开业至今,已布局3家门店。6月26日,经老股东介绍获得创新工场A+轮3000万元融资。

      5徐海成清晰地记得,无人便利店关注度渐高,始于去年12月亚马逊无人店Amazon Go的发布;不久前无人店 “淘咖啡”的出现又添了一把火。
 
      据居然之家怡食家超市总经理安利英观察,她6月在展会上推出无人便利店——怡食盒子(EAT BOX)时,没有发现会引起这么大关注。在她看来,市场突然火热与马云推出“淘咖啡”密切相关。
 
      7月8日,无人店“淘咖啡”一亮相就吸粉无数。5天时间,共有6000人体验,产生7000笔订单。
 
      “淘咖啡”是阿里巴巴首次将无人结算技术应用到线下,消费者打开手机淘宝扫描二维码,就可进入店内购物,离店时通过由两扇门组成的“支付门”,会自动扣款,实现“自动识别、即走即付”。
 
      截至目前,除互联网巨头外,缤果盒子、F5未来商店、TakeGo、Moby等创业企业,以及娃哈哈、居然之家、永辉超市等传统企业均已入局无人便利店市场。
 
      入局的原因一方面是技术日趋成熟,让无人成为一种可能;另一方面是因为便利店在零售业中少有地不断保持增长的业态,而人工成本高是其一大困境;此外,资本的进入又进一步推波助澜。
 
      “淘咖啡”背后,就是集自主感知、目标跟踪和意图识别等系统于一身的物联网技术方案。这套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感知消费者在货架前停留多久,还可以感知消费者拿了什么商品又放回了什么,并自动识别出门时身上都有什么商品,进行自动扣款。
 
      徐海成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记者,经过4年6个版本的迭代,F5未来商店在软、硬件方面充分结合,不仅在前端实现无人店,在后端还实现无人仓。团队中有70%的人从事研发工作,投入高达2000万元。

      即将在北京投入商用的怡食盒子,准备应用物品识别、电子标签、人脸识别、掌纹识别、重量传感等多种技术;已运营10家门店的缤果盒子,运用的技术有电子标签、自动结算、人脸识别、动态货架、动作识别防盗系统等。
 
      便利店也被认为是最适合无人技术应用的业态。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此前发布的便利店报告显示,2016年便利店行业增速高达13%,市场规模为1300亿元,是少有的没被电商冲击的业态。
 
      而人工成本又是便利店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去年便利店人工成本同比上涨6.5%。
 
      “一个24小时运营的便利店需要分班次倒班,至少需要七八个店面工作人员。”安利英认为,零售的核心是降成本提高效率,技术运用恰好能节省人工成本。
 
      徐海成正是因为招不到人,最终一头扎进无人便利店。“便利店的人力成本不仅高,而且找到合适的人还很难。”
 
      节省人力是企业布局无人便利店的一个重要原因,与传统便利店相比能节省四分之三的人力成本,而在人口红利结束的当下,这也是其获得资本关注的核心所在。
 
      “ 300 米一家,肯定会赢”
 
      事实上,无人便利店解决的是消费者即时消费的痛点需求,最核心的竞争优势是便利。而与台湾、日本等发达地区或国家相比,中国便利店业态发展较为滞后,便利店布局较为分散,7-11、苏果、好德、罗森都是在自身区域内有优势,这对于无人便利店而言是个商机。
 
      黄佩华直言,缤果盒子首要解决的是在没有便利店的地方提供便利服务。
 
      过去,便利店在选址方面要考虑人流、坪效等各种考核指标,现在缤果盒子出现后,通过降低人力成本和投入,在人流低的地方也可以布局,如中高档小区等,能给小区居民带来便利。
 
      缤果盒子CEO陈子林更愿意用“小区里的智能云冰箱”来形容自己的项目。 “缤果盒子是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当消费者无法将大量食品放进自家冰箱时,可以随时出门去缤果盒子选购。我们通过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给消费者带来便利。”陈子林说。
 
      安利英也认为,去便利店的消费者目标很明确,希望快速达成交易,节省时间。无人便利店通过技术的运用,在消费者最需要的时候,例如口渴、肚子饿时,能够便捷的满足他的需求,这就是商机。
 
      虽然涌入市场的无人便利店很多,但每家的运营思路并不相同。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近10家无人便利店,有以技术输出为主的,有以零售为主的。
 
      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透露,“淘咖啡”是新零售试验田,希望通过新技术让外界看到体验、运营、思想上的变革,阿里巴巴会根据5天运营的数据,制定下一步计划,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复制。
 
      “未来在技术和成本可控的前提下,这套技术将展开更多的授权合作,在商业领域进行复制和扩张。” “淘咖啡”相关负责人应宏说。
 
      与“淘咖啡”类似,深兰科技推出的无人便利店TakeGo也准备走这条路,之前该公司宣布与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签署3年10万台的新闻,就引发广泛关注。TakeGo的技术也与“淘咖啡”类似,不用排队,免结账,随拿随走。

文章来源:中国零售业博览会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中国零售业博览会,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0)
0/20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