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2 00:17
百果园卖菜,它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文章来源:中国零售业博览会
中国零售业博览会(CHINASHOP2019)新闻资讯频道可查看零售行业最新动态、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最新研究报告、展会最新进展等第一手资料。
联商网消息:疫情期间,生鲜行业逆势上扬。相较于2019年的暗淡,生鲜电商似乎迎来了转机,多数生鲜玩家的销量远超去年同期。
有几个数据可以说明:
1、春节期间,盒马鲜生每日到货约30吨蔬菜,是平时的3倍还多。
2、除夕至初四,每日优鲜实收交易额同比增长321%,春节7天总销量突破4000万件。
3、大年三十,叮咚买菜订单量月环比增长300%;近期整体订单量增加约80%,客单价增加约70%,日均订单增长3-4倍。
4、微信小程序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除夕到初七,小程序生鲜果蔬业态交易笔数增长149%,社区电商业态交易笔数增长322%。
5、美团买菜北京地区的日均订单量为节前的2-3倍,并呈现持续上涨趋势。
6、百果园App的订单增长达到了2.5倍,小程序的订单量增长超过了5倍
……
线上买菜的红火,让水果行业“老兵”百果园也按耐不住,把蔬菜业务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

《联商网》登陆百果园微信小程序“白果素生鲜”浏览后发现,生鲜商品涵盖蔬菜、米面、粮油等约120个SKU,采用“提前预定、次日送达/自提”的模式,用户可以通过小程序和APP下单,满49元免配送费。配送物流由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等第三方团队负责。

据了解,从2月中下旬,百果园先在华南部分城市开通了卖菜通道,包含深圳、中山、惠州等城市,此后推广至上海、苏州、无锡等华东城市,2月29日北京、天津陆续开通。
据界面新闻报道,按照百果园此前给出的3月蔬菜上线计划,3月3日、5日、9日、11日、18日和23日会陆续开通大多数百果园所在城市,其中,3月3日上新的城市包含武汉、荆州、黄石等湖北城市。计划今年3月份在全国 80多个城市铺设完毕。
百果园百果心享事业部副总经理赵焕章此前表示,通过一周的努力,(蔬菜订单)已经完成从一天1000单到超20000单的突破。
事实上,百果园并非在疫情发生后才开始布局卖菜业务,2017年,百果园就开始布局大生鲜业务,主要在商品开发和上游供应链端的布局。在2019年4月上线了独立的生鲜平台“百果心享”,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广深地区试水卖菜业务。
当然,疫情也进一步加速了卖菜业务和百果园供应体系的整合,其在内部成立“百日攻坚战”小组,希望从2月到4月这100天时间能提高蔬菜渗透率,即确保会员里面至少有20%的用户体验过蔬菜业务。
百果园线下水果零售店天然成为百果心享的前置仓,配菜是从大仓到下单门店的形式,采用“前店后仓”的模式,以蛋类、粮油商品为主,计划通过3-5年时间来经营“百果心享”这个品牌。
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曾表示:“这两年很多电商,都在推广建仓模式,在小区、写字楼等订单密集处建仓,以便可以尽快满足消费者需求。但建仓成本很高,很多电商无法承担这个费用。但是对百果园来说,门店其实就是仓,这个仓每年还会产生相当高的利润,我这个仓还是我的广告。”
相较于成熟的商超如永辉、盒马,以及线上平台美团买菜、叮咚买菜等竞争者,除了天然的水果粉丝,百果园的核心竞争力有三点上游把控能力、生鲜供应链能力、终端一体化店仓网络,百果园大生鲜负责人孙鹏认为,最重要的是百果园多年来生鲜供应链能力的积累,这确保了百果园的基础服务和成本优势。
此外,赵焕章还表示,百果园内部有个产品“铁三角”:品种全、品质优、独特性。我们打的差异化就是,不卖肉,做素生鲜。另外就是我们的选品标准。百果园的水果有一套全品类果品标准体系,将水果分为招牌、A级、B级、C级,蔬菜同样也会有一个标准。我们目前是只做A级及以上的蔬菜,同时努力做到又好又实惠,在努力保障品质的同时,去体现百果园蔬菜的性价比。
从短期来看,疫情期间,生鲜业务确实获得了爆发式增长,但在疫情结束后,这种增长是否可持续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联商特约专栏作者、资深零售人孙裕隆认为,百果园本身作为国内最大的水果零售商品牌,以线下专卖店为核心构建的社群体系具有非常好的顾客结构和粘性,单从渠道和产品属性来看,百果园现有社区门店从理论上具备由单一的水果专卖向具有更高频的果蔬生鲜店发展的可能,但从百果园现有门店本身的实际面积、分布与运营特性,以及蔬菜本身的运维要求来看百果园进行蔬菜经营还需要进行足够的资源与能力准备,否则很难取得突破。
联商高级顾问团主任、上海商学院教授周勇向《联商网》表示,水果店卖菜似乎不是一门好生意,他表示,卖水果比卖蔬菜相对来说更赚钱,但水果店里卖菜不容乐观,但如果开辟线上业务,那是另外一码事。CCFA调查21家企业显示,到家服务同比增加200%多,不少快干死的生鲜电商似乎久旱遇甘露,但他们还是很难逃脱死亡的命运。
疫情过后,大部分消费者有会回到超市,菜场,菜店等实体店去买菜。疫情后,企业转型主要不是找对策,而是应该定方位,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强品牌。
(来源:联商网)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转载系为零售人提供知识支持。我们尊重版权,除非确实无法确认,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十分抱歉。如有标注来源错误,烦请联系我们协商解决。
展会咨询
孙先生 13146789310 sunke@ccfa.org.cn
孙先生 18032610878 sunmingqi@chinashop.cc
商务合作
赵女士 18701393158 zhaoyz@chinashop.cc

文章来源:中国零售业博览会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中国零售业博览会,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