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连锁经营 / 北京消协发布《后疫情时代食品安全消费调查报告》

北京消协发布《后疫情时代食品安全消费调查报告》

2024.02.22 00:34

文章来源:中国零售业博览会

摘要:

中国零售业博览会(CHINASHOP2019)新闻资讯频道可查看零售行业最新动态、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最新研究报告、展会最新进展等第一手资料。

12月2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后疫情时代食品安全消费调查报告》。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15日,全网共监测到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舆情信息2741845条。其中,正面信息763158条,占比27.83%;中性信息1033374条,占比37.69%;负面信息945313条,占比34.48%。其中,中性舆情信息和负面舆情信息较多。

舆情数据显示,2020年食品安全消费舆情信息主要集中在食品抽检结果、禁食野生动物、冷链食品风险、食品安全消费提示、自制食品问题、野生食品中毒、代糖代餐食品谎言以及其它食品安全问题等八个方面。

据悉,今年以来,北京市场监管总局以及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公布的食品抽检结果显示,仍有部分食品抽检不合格。发现的主要问题主要是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质量指标不达标、质量指标与标签标示值不符等。其中,不少抽检不合格食品来自知名电商平台和大型商超。

今年6月份以来,北京、辽宁、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广东、重庆、陕西、云南、天津、湖北、甘肃等10多个省份在进口冷链食品或包装物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进口冷链食品疫情传播安全风险增大。

市消协提示消费者,不少人爱吃甜食又怕胖,想减肥又不想运动。这让部分商家看到了商机,各种打着“代糖”“代餐”旗号的网红食品不断涌现。事实上,长期食用代糖代餐食品并不健康,人工甜味剂会扰乱肠道菌群引发消化腺体的错乱,长期只吃代餐食品会导致营养失衡,对身体造成损害。况且,市面上不少代糖代餐食品出自“三无厂家”,其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食品安全很难得到保障。

同时,受访者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是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其次是违规使用添加剂和储存运输污染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后疫情期间,65.38%的受访者选择在超市或便利店购买食品,46.15%的受访者选择在网上购买食品,35.74%的受访者选择在集贸市场购买食品,7.6%的受访者通过统一配送方式购买食品,2.72%的受访者通过其他方式购买食品。

调查结果说明,虽然仍有六成多受访者选择到超市或便利店购买食品,但同时也有四成多受访者选择网上购买食品,这也说明后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习惯从网上购买食品。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转载系为零售人提供知识支持。我们尊重版权,除非确实无法确认,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十分抱歉。如有标注来源错误,烦请联系我们协商解决。


展会咨询

孙先生  13146789310  sunke@ccfa.org.cn

孙先生  18032610878 sunmingqi@chinashop.cc

商务合作

赵女士 18701393158 zhaoyz@chinashop.cc

1.jpg

文章来源:中国零售业博览会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中国零售业博览会,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0)
0/20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