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连锁经营 / 知名商超突然停业!硬折扣模式面临大考?

知名商超突然停业!硬折扣模式面临大考?

2024.02.22 01:18

文章来源:中国零售业博览会

摘要:

中国零售业博览会(CHINASHOP2019)新闻资讯频道可查看零售行业最新动态、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最新研究报告、展会最新进展等第一手资料。

上海零售展.jpg

比宜德线下门店  图源:大众点评

12月22日,比宜德发布公告:比宜德超市将于2023年12月22日起暂停营业。

上海零售展.jpg

图源:比宜德微信公众号

有消费者反馈,就在宣布暂停营业的前两天,上海一些社区门店里,还在做大促、打折活动,附近的消费者,大多对此消息表示“十分突然”。

比宜德是谁?

比宜德成立于2017年,是由德国人Philipp Spangenberg在中国创办的折扣店品牌。“比宜德”在上海话里,就是“便宜的”的意思。2016年10月,比宜德在上海开出首家门店,高峰时期,门店数量近200家。

与来自德国的硬折扣超市奥乐齐(ALDI)相似,比宜德的宗旨是“质优价低,放心省钱”。

比宜德的单店模型:面积在200-300平米左右,SKU数量控制在500-600个左右,品类包含零食、日用百货、生鲜蔬菜等。

根据比宜德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2021年,它的销售年复合增长率为120%,自有品牌占销售总额约为40%。比宜德官方曾经表示,希望到2025年实现拥有800家门店。

比宜德为什么会突然关停?

比宜德为何会突然暂停营业?比宜德超市前CEO贾宏斌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的采访时回应,比宜德自2016年进入中国区以来一直处于整体亏损状态,但在截止暂停业务前,161家门店中有约80家门店已经实现门店层面盈利。

2023年上半年比宜德董事会已经在洽谈出售业务的事宜,一直有潜在购买方谈判,但截至12月24日,依然没有确定收购。

现金流断裂,也许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比宜德在中国市场的运营,细究起来,也存在一定问题:门店品类仍以包装食品和日用杂货为主,生鲜品类的占比低,客单价不够理想。受规模限制和日渐拥挤的折扣店市场冲击,比宜德的自有品牌竞争力及运营成本控制能力也在不断经受挑战。能否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决定了其未来是否可以东山再起。

硬折扣业态受到质疑?

比宜德暂停营业的消息一出,市场上对”硬折扣业态“唱衰的声音甚嚣尘上。硬折扣这条路在中国真的走不通吗?

之前,我们写过硬折扣业态的分析文章(点击蓝字回顾),以盒马奥莱、永辉超市等为代表的本土商超都在大走折扣化路线。而国外零售商进入中国以后,并非全然遇冷,也有一些品牌,走出了逆势增长的曲线,比如德国硬折扣品牌奥乐齐(ALDI)。

2019年,在经过多年的市场考察以后,奥乐齐以因地制宜的方式,个性化切入中国市场,正式在上海开设了两家线下门店。

除保留原品牌的优势基因以外,奥乐齐针对中国市场特性和中国消费者的不同习惯,并未完全套用国外模型,而是进行了本土化的策略改造。

(一)重新定位目标人群。奥乐齐去除低端化标签,目标客群定位于中产阶层,“郊区店”向“社区店”转型。装修风格去除极简化,向精品超市靠拢。

(二)门店形式做了相应调整。奥乐齐将1000平大店改为300-400平的社区店。选址多在城市中心区域,临近社区,覆盖消费者的活动半径。

(三)品类选择和商品更新频次上做了本土化改良。比如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的购物需求,会定期上新更换产品。进入中国后,奥乐齐更强调一日三餐,满足年轻家庭和中青年家庭需求,为此开辟了大量的熟食区,打造出”社区食堂“的概念。

尽管如此,奥乐齐的基因依然没有发生变化:第一,坚持自有品牌策略,即在同类商品中,以价格低于同类,品质与档次高于同类的策略进行商品研发,从而打造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第二,精简SKU的策略不变,同品类中挑选上架的商品以消费者的喜爱度和实际购买数据为导向,坚持打造商品力,从而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

2022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仅3年的奥乐齐,门店数量达32家门店,营收共计7.5亿,平均每家门店日销6.4万。

硬折扣业态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一定程度上来讲,它是未来零售业态发展的一种趋势。只是市场上大而全的模式已然不奏效,如何探索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门店模型?才是摆在零售商面前的最大难题。

文章来源:中国零售业博览会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中国零售业博览会,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0)
0/20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