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连锁经营 / 2023零售行业年度热词:面对反差,在遍地“折扣化”中寻找泼天的富贵

2023零售行业年度热词:面对反差,在遍地“折扣化”中寻找泼天的富贵

2024.03.05 11:20

文章来源:黑龙江省连锁经营协会

摘要:

导读:2023已画上休止符,无法再多加延展。过去的一年,行业在变革中踟蹰,在前行中进化,那么,2023,零售行业都有哪些热词值得我



导读:2023已画上休止符,无法再多加延展。过去的一年,行业在变革中踟蹰,在前行中进化,那么,2023,零售行业都有哪些热词值得我们铭记?


撰文 | 赖章平 编辑 | 闫建武

字数:3622;阅读时间:13分钟

2023,零售行业“热词”、“热梗”频现,热闹非凡。

遍地“折扣化”、一片血亏、接盘者众、反差、显眼包、平替、出海大捷、个人IP“董宇辉”、哪李贵了/花西币、泼天的富贵。

回顾这一年,龙商网&超市周刊认为通过以上“热词”管中窥豹,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2023年消费市场状况的侧影。

好与坏、线上与线下、争议与唏嘘、不甘与奋斗,无论怎么说,2023既然已经过去,那么就让我们用这些词来回顾它,以便更好看清前路,奔向2024!

01
遍地“折扣化”


“折扣化”成为2023年零售企业变革的重点。

2023年,折扣风刮向了所有赛道。侯毅曾言,折扣化对盒马来说是“生死之战”;永辉近期新开的门店以及重装升级的旧店大部分都专门设置了折扣专区;德国平价超市奥乐齐重新回归硬折扣定位“高质低价”,推出“超值”系列自有品牌等。

零食赛道,折扣低价早已成为常态。以至于三只松鼠、良品铺子这样的高端零食代表也纷纷改弦易辙,开始降价,尤其良品铺子近期宣布开启17年来首次最大规模降价,涉及门店在售300余款爆款产品。

2023,之所以“折扣化”成为绝对热点,根本来源企业于对自身生存压力日益加重的强烈感知。

02
一片血亏


在硬折扣业态正处上行快速发展期,较早入局、门店一度开到200多家的比宜德却在不久前一夜之间全部关闭,委实有些令人唏嘘。

龙商网&超市周刊日前统计的零售类上市公司三季报中,30家企业有超半数营收下滑、净利亏损,营收净利同比均上扬者不足1/3。2023超市业态整体经营情况可用“惨淡”来形容。

究其原因,一是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日常消费趋于谨慎、理智,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消费。

二是各个渠道、业态竞争激烈,线上线下,大卖场、综合超市、仓储会员店、折扣店、零食量贩店、折扣店等新旧业态竞争愈加无边界——新增量难寻,存量市场的红海“状态”让很多企业在疫情之后一度难以适应,导致了业绩的持续下滑。

当前,竞争已由价格竞争深入到“品质既好,价格又低”的质价比阶段,持续“质价比”背后需要企业要建立一套由自己主导的垂直供应链,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商品周转效率实现终端低价常态化。

03
接盘者众


2023年,零售企业普遍日子不太好过,关停并转事件频发。大企业在衰落,优秀的零售企业却在这个环境中异军突起,好像肌体的新陈代谢,行业在不断变化中,在慢慢完成蜕变。

家乐福不断关店成为2023年贯穿全年的事件;步步高全年低迷,年初控制权生变、年底起死回生;人人乐股权比例生变、陕西国资曲江文投上位成最大股东;年末,再下一重磅炸弹,成都本土零售巨头红旗连锁实际控制权发生变更,有国资背景的四川商投实现绝对控股。

失意者的江湖反而是成功者的机会。比如,2023年位于东北的零售领军企业比优特一口气接手了家乐福12家门店,正应了那句话:不是业态没有机会,而是你经营的业态没有机会。

从年初到年终,类似事件不断上演,这很大程度上表明2023年很多零售企业持续承压,部分企业甚至生存都变成问题。但同样也有成功的企业,这值得整个行业反思。

04
反差


年初设想的“营业额恢复到2019年”,与年末实际的“较3年疫情期还惨”形成强烈反差。

原因在于,疫情后,消费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导致零售企业普遍出现销售额下滑、利润下降。

不过经过摸索,很多企业似乎渐渐地已经找到了正确的发展方向。这些方向包括:更注重垂直供应链建设、选品能力提升、运营环节优化、门店氛围营造等。

但做起来不容易,一是行业层面,多年形成的经销体系不易被打破,很难建立起由零售商主导的供应链体系;二是企业层面,各种利益链条错综复杂,如果管理层没有足够的改变决心,很难推进执行。

05
显眼包


显眼包是一个中性词,指人群中那个脱颖而出的人。喜欢,显眼包就是万众瞩目,不喜欢,显眼包就是傻。

但2023年,很明显更多的人希望成为那个“显眼包”,不管怎样,活出自我,值得所有人称赞。

零售行业亦是如此。比如瑞幸联名茅台推出酱香拿铁,将茅台的白酒风味与瑞幸的咖啡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饮品,成功的火出圈,成为全民热议焦点。

又比如盒马,在不停的“折腾”中,在过去的一年牢牢占据着零售行业舞台中央的位置,成为聚光灯的焦点。与山姆打价格战、线下专享价、折扣化改革、停止新会员付费、王小卤发声明称停止与之合作等,事件一波接一波,层出不穷,掀起行业广泛讨论。

无论是热销单品,还是想要变革的优秀企业的不管努力,在关注度上、流量获取上,它们是成功的。不过,相比酱香拿铁的正向出圈,盒马在获得巨大流量关注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改革总是不容易的,注定任重而道远。

06
平替


2023年,消费领域掀起了“平替热”。

“平替”二字离不开性价比,是一种推崇用平价产品替代高价大牌产品的消费现象,其背后蕴含的是消费心理之变。从追求品牌、颜值到注重实效、内在。

比如,瑞幸做了星巴克的平替,反过来2023年10月底新开的库迪咖啡成为瑞幸的平替;新茶饮喜茶、奈雪的茶做了自己的平替,纷纷回归到15-20元主流价格带;零食很忙、赵一鸣等成为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的平替。

总体来说,这是当前消费者务实消费观的体现,这有力地警示了零售企业要重视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价格要有竞争力,真正做到“人有我优” 。

07
出海大捷


有种说法是,2023年是“出海四小龙”元年,除TikTok Shop、Temu外,另两家是SHEIN、速卖通Aliexpress,前者是跨境自有品牌快时尚电商平台,后者是阿里旗下国际电商业务。

两家后起之秀:抖音海外版TikTok电商业务TikTok Shop2024年GMV有望冲刺500亿美金,目前TikTok电商东南亚GMV已经超过130亿美金;而拼多多凭借出海业务Temu的亮眼表现实现市值飙升。

两家互联网电商的突破式发展,让更多企业意识到了出海的重要性。

目前来看,上述4家跨境电商平台在海外发展势头都十分强劲,不仅在资本市场备受追捧,交易规模也在快速增长,成为电商企业下一个增长引擎(除主业即是跨境电商业务的SHEIN外)。

所以,电商巨头应该将目光放到更广阔的海外市场,通过与亚马逊、eBay等全球电商巨头近身肉搏实现快速成长,真正成为世界级的企业。

08
个人IP“董宇辉”


董宇辉,不仅代表了个人,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自从走红以来,关于他的话题便层出不穷,而最近的小作文事件更是将董宇辉的热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正所谓危机或许是转机,在事件无法收拾的时候,作为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及时出面力挽狂澜。更换CEO、道歉等,同时与董宇辉共同直播,向公众表达了对董宇辉的支持和信任。这一行动不仅平息了粉丝的不满情绪,也让丈母娘心甘情愿地“回归”。

很明显,现在的董宇辉不再只是一个名字的代表,而是拥有超高商业价值与市场消费号召力的IP,他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个人范畴。

同时,这件事也让零售行业能清晰的感知到:社交媒体时代,IP等于销量,零售渠道的定义再次革新。

9
哪李贵了/花西币


2023年9月10日晚,李佳琦的一句“哪里贵了?有些时候找找自己的原因,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让自己迅速跌进了舆论漩涡,网络热词“哪李贵了”由此诞生。

同时,被带货品牌花西子也在网友的调侃中成为打工人专属“货币单位”,意思是专门用于衡量打工人的调薪幅度,1花西币=79元人民币。

从这次备受热议的事件中,可以看出,2023年的消费环境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零售企业要时刻关注消费者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比如,超市在直播过程中,可以通过与消费者的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点,从而为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10
泼天的富贵


“泼天的富贵”是从“李佳琦花西子79元眉笔事件”出圈后延伸而来的网络热词,指的是获得突如其来的巨大关注度,代表着超高的流量,也伴随着重大的经济效益。

“泼天的富贵”最初而指众多国货品牌因物廉价美从李佳琦事件中获益,关注度得到大幅飙升,同时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比如老牌国货活力28洗衣液得益于该事件,将其从破产清算的边缘拯救回来,真可说是“天降富贵”。

慢慢地,随着网友不断拼接造梗,“泼天的富贵”被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零售行业同样适用。

更进一步解读,“泼天的富贵”背后对应的是在遇到机遇时能不能接住、能不能接好,对于实体零售行业来讲,更通俗地说法是“商品行不行、服务到不到位、门店环境好不好”。


文章来源:黑龙江省连锁经营协会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黑龙江省连锁经营协会,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0)
0/20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