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本地零售可预见性的发展红利,各平台也在纷纷加码。比如抖音、快手开始在本地生活赛道“短兵相接”。小红书、微信视频号也正式进军本地生活领域,纷纷打造了本地生活模块。滴滴开始提供包括美食团购套餐、景点门票推荐、目的地点评在内的本地生活服务。电商平台方面,拼多多上线本地生活入口,售卖产品以连锁品牌的优惠券为主。阿里、京东加码半日达、即时零售,而美团也升级小象超市、开启本地直播等,加固本地零售护城河。那么,本地零售的特点是什么?商家如何抓住本地零售红利,以及接下来本地零售未来可能朝什么方向发展?根据我们观察,多数消费者的消费习性已经转变。这背后,折射出本地零售发展的一些变化。
同时商超也在向社区零售转型,比如盒马mini、小润发等,都是新零售社区店。山姆、麦德龙等会员店也提供云仓满足社区需求,而各类社区生鲜店、奥莱店也是瞄准社区经营,不仅是顺应社区零售趋势,也是在寻求新增长点。当下本地零售正在不断向“即时性”进化,消费者对“即时性”的内源要求也在不断升级。美团闪购、京东到家、饿了么,再加上抖音等平台纷纷激战双11,通过即时零售的模式吸引更多的线下实体加入阵营,越来越多的商场、连锁门店、便利店、品牌商、中间渠道商正通过即时零售,找到新的增量口。消费者通过社区电商、线上下单到店自提、即时零售等渠道,实现本地化多场景消费。以优衣库为例,推行线上线下同款同价,消费者可以自行选择门店试衣、线上下单;线上购买、门店自提等多种模式购物,还可以在下单时选择门店急送,商品从门店发货后,半小时就送到家等。综上来看,“本地消费”需求的转变,也在驱动本地零售升级。本地零售是社区电商、即时零售、本地直播电商等多业态的组合,不仅成为了实体店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成为本地消费的新增长引擎。这里重点提下,本地零售与传统电商的区别,核心是流量思维-增量思维、异地供给-本地供给、长链路履约-短链路履约的区别。本地供给、本地履约、本地消费,构建了无数个以3公里半径的本地零售消费圈,而这些消费圈叠加到一起,便形成了本地消费的规模效应,并激发新的增量市场。而各类零售平台,串联起本地供给和本地消费两端,利用流量、数字化、精准营销、即时配送等基础,加速运转,全面激活消费市场。对零售商来说,“本地”正在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大市场。目前,永辉、华润万家等商超,711、美宜佳、屈臣氏、丝芙兰等连锁型渠道门店都加码本地零售,同时名创优品、无印良品、华为、小米等品牌商家门店,以及各类地方特色商品门店,也率先享受到本地零售红利。比如屈臣氏很早就与美团、京东到家、饿了么等三大平台达成深度合作。财报显示,屈臣氏今年上半年盈利、同店销售额双增长,屈臣氏“O+O”平台销售功不可没。屈臣氏已拥有超过2亿O+O用户,6000万以上付费会员。商家借助平台,能快速搭建本地零售闭环。消费者看直播种草商品,下单‘拔草’后,最快30分钟就能拿到。其次,商品要“出界”,特色商品、定制商品容易成爆款。再就是多模式结合。比如今年“双11”期间,银泰百货、天虹百货、重庆百货、友阿股份、凯德MALL等实体商超,就在美团、大众点评推出多种品类的购物卡团购和主题直播活动,多模式并行,为门店引流。还有一个重点是,本地零售更能激发地方特色消费市场。最近“东北早市”火爆全网,带动东北当地消费升温,一些住宿、餐饮等商家率先打开新销路。再有,当下“沉浸式旅游”的新趋势,汉服产业正在国内多点开花。洛阳的汉服妆造不断推陈出新,全家福、男士同袍妆造就迅速出圈。美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平台上的汉服相关商家数量已超过1200家。
本地零售给本地商家带来了“增量场”,让实体生意进入到确定性增长的新阶段。而一些能结合本地零售趋势,创新产品、自带话题流量的品牌更容易火出圈,甚至能从本地跑成全国性品牌。
#03 本地零售,也是平台的“升级战”
根据中商情报网数据,目前国内本地零售市场仍以线下渠道为主,线下零售规模保持稳定。未来随着中国经济恢复增长,在线渠道将会成为本地零售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23年本地零售规模将达14.5万亿元。此前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表示,数字化带动下的零售全新模式正在赋能全产业链,深刻影响并显著提升零售效率,从而帮助零售行业实现高质量增长。数字化升级,带来履约和供给的效率提升,对本地零售尤为重要。目前美团、阿里、京东等头部平台,都在加码数字化、科技能力,并赋能商家。比如美团闪购作为平台,开放了“牵牛花数字化系统”“FAST品牌经营方法论”等数字化能力。还推出“美团闪电仓”“歪马送酒”“果切”等创新业态。而本地零售还有一大核心,要实现千店千面,千人千面。需要对消费者形成24小时洞察。德勤亚太消费品及零售行业主管合伙人张天兵曾表示,中国消费者已经步入了“零时差消费”时代。零售企业的思维需逐渐从产品、地点、渠道,转向对消费者24小时的掌握和洞察,这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消费洞察的背后,则是能让“货”精准匹配到“人”。这意味着,本地零售离消费者更近,也必须更懂“周边”的需求,过往按照省、市等地理单位进行消费分层并匹配服务供给的旧方法未必适用,未来极有可能是基于社区邻里为维度,形成的一个个蜂窝状供给网络。这对平台和商家的运营能力均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双11”期间,达达快送配送总单量达2亿,再创新高,京东即时零售全国最快一单送达仅9分钟。美团在履约方面也在提速。今年7月,美团外卖不仅在外卖平台设置极速达店铺专区,还承诺15分钟必达,采用专人配送。本地零售从效率和体验要依靠更强的科技能力来升级。需要入驻的品牌商、零售商与平台之间紧密结合。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最后消费者的体验。711创始人铃木敏文说过,零售的本质就是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本地零售正处在消费快变的风口中,本地品牌和商家要挖掘更多藏在本地消费里的“宝藏生意”。
来源:零售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