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连锁经营
/ 传统大店真没救了?从30家上市商超前三季度开关店看2022零售发展
传统大店真没救了?从30家上市商超前三季度开关店看2022零售发展
摘要:
导读:传统大店真没救了吗?龙商网&超市周刊统计显示:前三季度,30家上市零售企业虽然开店总数大于关店,但大量开店集中在个别企业,而
导读:传统大店真没救了吗?龙商网&超市周刊统计显示:前三季度,30家上市零售企业虽然开店总数大于关店,但大量开店集中在个别企业,而且新开门店多为小店,关闭门店多为大店。
2022年,零售行业奇诡多变,企业业绩接连遭遇挑战,各家企业在努力转型升级中,却依然难逃亏损一片。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我国社会零售消费品总额仍成上升趋势,1-9月份,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0%、4.9%、5.1%、0.7%。不难发现,零售总额的稳中有增并未带给传统连锁零售企业的相应上涨,大多数零售企业开店更谨慎、甚至不得不迫于亏损压力关闭门店。近日龙商网&超市周刊统计的30家上市商超零售企业的开关店情况显示,门店数量基本不变的11家,开店多、关店少的8家,开店少、关店多的有11家。本次统计数据中,开店数基本没变的有人人乐、茂业商业、翠微股份、国光连锁等,从其上半年财报看,企业业绩要么亏损、要么大幅下滑。比如人人乐仅上半年就亏损2.36亿元,顺客隆上半年业绩同比下滑23.4%,国光连锁净利润同比减少61.39%。“零售商超企业大多是几年前、甚至十多年前上的市,与现在的行业现状不可同日而语,当下的传统大卖场、百货店模式整体是衰退的,业绩下行、很多企业已没有多余资金用来拓展门店。”首都经贸大学教授陈立平告诉龙商网&超市周刊。一是开少关多,断臂求生。比如北京京客隆、三江购物等,关店企业中营收下降是常态,尤其是传统大卖场、百货模式已不适合当下市场环境。以京客隆为例,其百货业务上半年只有63.3万元,同比降低91.1%,斩断非盈利业务、退出部分市场,是企业生存要早做的选择。二是开多关少。一些主营业务相对稳健的企业,也在试水新的业态、寻求新的增长点,比如折扣店、会员店、社区生鲜店等,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更靠近消费者。如中百集团,“邻里生鲜升级店”增加了39家,联华超市升级3.0标准店型,向小型化超市发展。持续不断地探索,也让部分企业保持着发展的活力。从数据占比看,不开店、并关店的企业占比达6成以上,多数企业还是将重心放在企业现有业务的优化提升上,通过业务流程、机制变革、新技术应用等,提高企业生存能力。这方面的代表性企业有新华都、沈阳商业城、人人乐等。今年2月,新华都以3.94亿元出售旗下11家商超的全部股权,自身向电商转型。沈阳商业城五年四次重组,仍难见曙光,今年10月13日,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海燕、董事钟鹏翼、王斌、王奇、吕晓清等均因个人原因辞去了相关职务,沈阳商业城经过多年亏损,目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只有568万元。亏损积重难返,转型难以成功,已经让部分企业甚至连下家都找不到、彻底失去市场竞争力。开店较多的企业,同样面临较强销售压力。从上述统计的30家商超企业开店数据看,业绩方面,开店数较多的永辉超市上半年开店20家、亏损1.12亿元,中百集团开店113家,净亏损0.4亿元,金鹰商贸上半年零售业务销售26.3亿元,同比降低11.5%。便利店、社区超市开店势头已逐渐取代大卖场和百货。上述统计的30家企业,上半开店数量469家,中百集团开了94家便利店、金鹰商贸开了39家、联华超市开了171家标超;总的闭店数335家,关店则以大卖场、百货为主,包括天虹百货在内,一些知名区域龙头企业也关闭不少门店。不过,财报显示,便利店、生活超市销售额等虽然增长较快,业绩增长却差强人意,中百集团便利店坪效降低7.2%,联华超市便利店营业额1.15亿元、亏损0.12亿元,经营利润率下降1.74%。当下,无论零售企业采取积极拓展还是谨慎开店,短期内超市企业业绩增长都在面临很大挑战。第三季度情况明显好于二季度,四季度会不会更好些?2022年,零售企业的业绩能否呈现触底反弹?在上述统计的30家企业中,仍以传统大卖场、百货为主营业务。在当下线上即时消费可以满足大部分商品需求的情况下,消费者去往大卖场、百货店的意愿已大大降低。《2022中国消费者趋势报告》显示,当下入店消费人群主要是家庭主妇和退休的中老年人,消费品类以预制食品、新鲜蔬菜、鲜食为主,年轻人追求的是消费便捷、即买即走,老年人更加注重的是体验,看重食品的新鲜与安全。但受商品结构的老化、价格、体验等因素影响,传统大卖场、百货店对追求时尚消费的年轻群体并没有多大吸引力,仅靠生鲜品类也不足以支撑大卖场的运营。对此,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表示:“当下的购物发生了一个零时差、零距离、零渠道的变化,消费者过去要到大卖场一站式购足,现在都能线上购买,但高频生鲜类,或半成品线下购买频率还是比较高。但需要更加接近消费者,社区生鲜店及便利店明显更适应当下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传统业态很难再有增长空间,新的业态还未成长起来。中百集团的“邻里生鲜店升级版”,参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配套建设,推进经营业态创新;联华超市则加速大型超市“小型化”,通过招商、卖场互融,尝试无界零售新模式。对此,陈立平认为,传统零售企业在对新业态探索中,无论便利店还是小型超市,都要考虑更加便民,如社区生鲜店、药妆折扣店等,只有在此之上产生的新业态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数字化变革,是超市企业急需补上的另外一课。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9月线上零售销售总额已达25.7%,同比增长4%。想要在电商平台的数字化赋能下保持持续竞争力,零售企业自身必须数字化。比如,永辉超市通过公司搭建自身中台,打造食品供应链的平台来应对电商平台的侵蚀。数据显示,2022上半年,永辉线上业务营收75.9亿元,同比增长11.5%,“永辉生活”自营到家业务已覆盖992家门店、实现销售额40.2亿元,同比增长9.2%。在统计的上述30家上市零售企业中,虽然开店总数多于关店数,但开店数量主要来自少数几家企业,仅中百集团、联华超市就贡献了新开店数的近二分之一。谨慎拓展、业绩下滑依旧是行业常态,企业想要生存下去,对传统业态的调整、优化,对新业态、新业务的探索引进,正在成为企业继续生存、保持商圈竞争力的基础能力。
文章来源:黑龙江省连锁经营协会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黑龙江省连锁经营协会,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黑龙江省连锁经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