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8 15:14
古代人喝的都是什么酒?
文章来源:山东省糖酒副食品商业协会公众号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谈起盛唐气象便避不开李白,谈起李白又避不开酒。从前一直觉得李白真是海量,饮酒一斗,非但不醉,偏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谈起盛唐气象便避不开李白,谈起李白又避不开酒。从前一直觉得李白真是海量,饮酒一斗,非但不醉,偏偏才思敏捷,还能神来一笔作出诗来真是了不得。后来才知道,真要是现代高度白酒拿去给李白喝,估计也是满口诨话,一睡不醒。
低度蒸馏酒
蒸馏酒这类高度烈酒的制作方法直到元代才传入中国,唐时的酒高不过一二十度,这李白乃天纵之才,喝开心了一斗成诗百篇,哪里是什么难事!
“盖烧酒名酒露,元初传入中国,中国人无处不饮乎烧酒。”——《滇海虞衡志》清·檀萃
唐朝白酒真面目
唐朝的白酒是个什么样子呢?只见酒碗里的液体,略呈绿色,不但浑浊不清,而且上面还浮着一层细白蚂蚁似的漂浮物。闻闻味道,略有酒味,但很可能也略有酸败味……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酿制的白酒便是这副样子了,得益于诗魔的名句,“绿蚁酒”之名也广为流传。因其外观浑浊,所以它另一个常见的名字叫浊酒,往往都是自家酿制自家喝,因此也无怪乎宋范仲淹“浊酒一杯”就能想到“家万里”了。
稍微高级一点点的就把浊酒过滤,这时的就是“清酒”,形貌上好看一点,可以上得了酒肆之中。但这还不是最终形态,为了防止微生物进一步发酵,往往通过“煮酒”或者“烧酒”来杀菌,前者是高温快煮,像故事里说曹刘对坐论天下英雄什么的,这段时间足够完成了,但味道会变得厉害,唐人大多不喜欢。
后者则是微火慢烧,六七十度的温度,既杀菌又不至于变味,这样处理的就称作“烧春”,此酒以四川一带出产的最负盛名,响当当的名字就叫“剑南烧春”。
像这样有名有号的好酒,在盛极一时的唐朝有十数种之多。
葡萄酒
“河东之干和、葡萄,郢州之富水,乌程之若下,荥阳之上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岭南之灵溪,博罗、宜城之九酝,浔阳之湓水,京城之西市腔、虾蟆陵、郎官清、阿婆清。又有三勒浆类酒,法出波斯,三勒者,谓摩勒,毗梨勒,诃梨勒。”——《唐国史补》唐·李肇
这里面值得一提的,就是“河东乾和葡萄”,前面说把现代白酒给唐人,唐人只怕接受不了,可要是给他们点葡萄酒,他们应该很开心——毕竟他们也见过差不多的玩意——“河东乾和葡萄”就是这众多名酒中唯一的葡萄酒。
唐初唐军开西域,把高昌国也就是现在的吐鲁番地区设置成唐朝的一个州,同时,当地的特产马奶子葡萄和酿酒技术,也就传入了中原地区。唐朝工匠在内地酿造葡萄酒成功,而且实现了较大规模的生产。当时的河东地区(今天山西省的中南部)成为内地葡萄酒的集中产地,“河东乾和葡萄”从此名扬天下,而且是皇家贡酒。
颜色辨美酒
至于酒究竟是好是坏则要靠颜色分辨,大众化的酒由于制作过程中管理不善混入其他微生物,大多呈现绿色,所谓“竹叶青”,可不止是现代人看上去包装是青色这么简单。考究一点的则酒曲为红色而酒液为黄色,人说女儿红女儿红,想来也不只是因为封坛的纸皮印成绯红而已。其中极品则呈现琥珀色,诗云“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实在令人心生向往。
高端三勒浆
此外还有三勒浆,用罕见的南洋果品制成,大历年间代宗曾用此浆颁赐太学生,现在一些厂商也生产针对中高考学生的三勒浆,可以说是“备考传统”了。
“唐代宗大历年间幸太学,以三勒浆赐诸生。此后不复闻于世。今光禄许化复以庵摩、诃、毗梨三者酿而成浆,其光色油然如葡萄桂醑,味则温馨甘滑,浑涵妙理。及荐御,天颜喜甚,谓非余品可及,遂时供内府。”——《三勒浆歌》序 元·王恽
也许有人会问,唐代太学生喝酒也就罢了,为何现在备考也还喝酒呢?其实三勒浆酒精度不高,唐人有斋戒时以三勒浆代酒的习惯。
白居易《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诗有:“为穆先陈醴,招刘共藉糟。”说的就是裴度为斋戒日不饮酒的白居易准备了三勒浆,就像古之楚元王为不嗜酒的穆生准备了“醴”一样,让好友们仍然可以开怀畅饮,享受宴饮的快乐。
顺带一提,唐时酒度数普遍不高,喝上去非但不辣,稻谷酿制,可能多少有点甜味也说不定。所以“饮中八仙”他们“饮如长鲸吸百川”,估计不是肝功能强,而是胃容量大。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采集旨在传播优秀的酒文化。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络。
编辑 | 房鸿瑶
责编 | 李富青
审核 | 李明信
总编 | 薛剑锐
文章来源:山东省糖酒副食品商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山东省糖酒副食品商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