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连锁经营 / 许昌市霍庄村:村小业大,“亿元村”的新前景

许昌市霍庄村:村小业大,“亿元村”的新前景

2024.03.13 14:10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摘要:

许昌市建安区灵井镇霍庄村辖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362口人。近年来,霍庄村...

许昌市建安区灵井镇霍庄村辖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362口人。近年来,霍庄村特色产业收入连续5年超亿元,先后荣获了“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中国淘宝村”、“文化产业特色乡村”、“河南省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全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十面红旗”党支部、“许昌市五好党支部”、“许昌市文明村镇”等荣誉。2019年11月霍庄社火道具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入选许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传承社火产业,敲开群众“致富门”



霍庄村是传统的社火戏剧道具制作村,其社火道具生产制作起源于清朝中期,距今有100多年历史。为了实现霍庄村社火道具、戏剧用品“统一销售”、“统一管理”,霍庄村成立了“霍庄社火民俗文化合作社”,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双绑”机制经营模式,吸纳40%的农户加入合作社绑定发展,共发展大型企业3家、加工户280多户、产品30大类200多个品种,销往全国各地,占据我国长江以北60%以上的市场份额,实现了“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

霍庄社火民俗文化合作社,对社火道具制作工艺进行二次加工,推广经验到户,霍坤杰是霍庄村盔帽类戏曲用品制作加工户的代表,制作技艺是祖上传承下来的独家绝活,生产的各类社火盔帽道具是霍庄村地道的“名牌产品”,也是霍庄村公认的盔帽类社火企业代表。从家庭作坊式零星生产到一定规模生产,再到成立企业专业生产盔帽类戏曲用品,已经历时60余年。整个村子围绕“社火”产业,形成原材料采购、加工,成品制作、销售、物流及售后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全产业链模式带动悠久的社火戏具产品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走出富民增收新门路。




二、延伸汉服产业,拓宽村集体增收路



在传承戏靴、戏服等传统产品加工的同时,紧跟时代潮流和市场需求。目前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审美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热爱。霍庄村依托社火道具、戏剧用品,推进社火和戏具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汉服产业,打造“汉服主题庭院+农产品+文化旅游”三联动形式。返乡创业大学生霍帅兵2020年7月成立了许昌历尚华霆服装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占地2000平,引入自动绣花机设备,将戏服加工制作转型成汉服制作,创建“历裳衣华”汉服自有品牌,为客户提供专属定制服务。公司采用数字化的生产管理系统,极大地降低了库存和生产成本,生产规模大幅度提升,年销售额达到100万元以上。

霍庄村充分整合文化、特色产业等要素,以留住美丽乡愁、传承文化发展为吸引点,以发展研学、乡村旅游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汉服”及文创产品经济。如,种植与汉服相关的花卉,如牡丹、菊花等,营造出浓厚的汉服文化氛围。同时,开设汉服体验馆,提供租赁和销售服务,吸引游客和汉服爱好者前来参观和购买。

霍庄村社火戏具产业基地内展示的汉服。




三、搭乘电商快车,跑出致富“加速度”。



为了提升社火道具、戏剧用品市场竞争力,2020年3月份,霍庄村建成集产品展厅、生产车间、仓储、快递物流中心、电商直播间等为一体的“霍庄社火电商产业基地”。按照“线上+线下”的经营思路,先后在浙江、福建等地设立销售门店7家。采取“村集体+物流公司+加工户”模式,建立了霍庄村快递物流云仓,持续做好社火和戏具流通服务,电商快车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列车”。目前,霍庄村从事社火道具、戏剧用品生产的有280多户,规模比较大的电商企业有3家,产品分为30大类200多个品种,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80%来自社火道具和戏剧用品产业,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庄群众就业增收2000余人。年交易额达1.2亿元以上,带动当地群众及周边村庄群众就业增收2000余人。

产品种类、规模和销售形势逐年攀升,发展势头良好,不断吸引本村及周边村年轻人返乡发展电商产业,从事产品网上展销、网上下单、本村批发,物流送达等,增加农户收入,不断提高农户和村集体增收,赋能乡村振兴。

-END-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0)
0/20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