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连锁经营 / 匹克总经理许志华:不建议5000人以下企业在东南亚设厂

匹克总经理许志华:不建议5000人以下企业在东南亚设厂

2024.03.13 14:11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摘要:

近日,在2023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厦门峰会上,匹克(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福建...

近日,在2023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厦门峰会上,匹克(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福建省鞋业行业协会会长许志华表示:“我们很多同行,到东南亚开厂,到越南开厂,目前来看,结果都不好。”


“在我们这个鞋服行业,如果不是5000人以上的工厂,千万不要去,去就亏了。因为当地没供应链,没产业链,没配套。”许志华称。


同时,许志华称,匹克目前的供应链100%由中国供应。中国供应链响应速度快、产品质量高。


图片来源:匹克视频号

鞋服行业面临两个变化

在许志华看来,近年来,鞋服行业有两个明显的变化,第一是产业链的转移;第二是我国鞋服产品质量和研发逐步领先全球。


“产业链的转移方向在我们这个行业应该是两个,外向型的(企业)往东南亚方向走。内向型的(企业)方向就是往中西部,往河南、四川、新疆(走)。那里劳动力比较丰富,劳动力成本也偏低一点。”许志华表示。


许志华称:“第二个变化,就是可以看到我们自主研发的能力,不管是从新材料的研发能力,还是新材料的研发周期,在某些程度能够领先国际品牌。”


许志华进一步说道:“中国的供应链反应速度已经远高于国际品牌。在我们传统的研发周期里,一双专业的跑鞋可能在国际品牌(那里)研发周期至少是两年到三年。现在中国品牌可能三到六个月就可以了,这个研发包括基础材料的研发。所以中国品牌对于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远远快于国际品牌,这个很明显。”


同时,许志华认为,国内与国际市场并非割裂的,要摆脱这样的思想束缚。


“我认为要打破一个观念,就是好像中国人只能做中国的,国外的东西就是外国人的。匹克从2004年开始品牌全球化,我们就已经打破了这个观念。不管是品牌要素,还是人才要素、市场要素、工业链要素,我认为中国人就是要做全球。要有全球思维,而不是内销、外销彻底分离,原来我们其实一直有这种思维,就是有内销、外销的两种不同思维。实际上我们认为是可以融合的,甚至品牌这种东西看着好像(不好融合的)其实都可以融合。”许志华称。


“我们这个行业就是有一点差异性,但是国内和国际的差异性越来越小。比如说维金斯的鞋,在中国卖得很好,在美国一样卖得好,像科比的鞋一样,同样是这个款式,你说中国市场跟美国市场有太大变化吗?”许志华表示。


不建议低于5000人
在东南亚设厂

“我们很多同行,到东南亚开厂,到越南开厂,目前来看,结果都不好。”许志华说道。


“对于我们企业来讲,最简单的是结合你的优势,顺势而为。真的要去海外的时候,比如说你是给耐克代工的,人家要你去海外市场,你去不去?那必须要去啊。那这种有没有成功经验?有啊。”许志华表示。


不过,许志华对于企业去东南亚开厂持谨慎态度。


“像匹克,我们以中国品牌、中国市场为主,我们的供应链目前还是百分之百在中国。我们的转移方向就是往河南、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去设厂。因为中国确实有很强大的、很完整的供应链,而且很重要的是我们供应链反应快,品质高。所以说我觉得对于企业来讲,要顺势而为,不要去强求。”许志华称。


“确实有很多人强求。看到这个方向,强求去东南亚设厂,其实亏得一塌糊涂,我们身边这种人也一大堆。因为你不具备这种条件,特别是小厂。我自己去孟加拉国,去东南亚考察过,在我们这个行业,如果不是5000人以上的工厂,千万不要去,去就亏了。因为当地没供应链,没产业链,没配套。所有的原材料必须从中国运去,然后我们这个行业清关时间90天。那你怎么做?怎么生产?所以如果不是大厂,那肯定是要慎重。”许志华称。


许志华表示,立足中国市场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来源:每经头条

-END-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0)
0/20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