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连锁经营 / 《河南日报》头版头题——西平:全心答好乡村振兴“关键题”

《河南日报》头版头题——西平:全心答好乡村振兴“关键题”

2024.03.13 14:14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摘要: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晓东 祁道鹏一张渔网能打开怎样的新天地?念响“双网经”,每...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晓东 祁道鹏

一张渔网能打开怎样的新天地?

念响“双网经”,每天发单2万件渔网渔具到大江南北;延链聚“龙头”,建成全省唯一渔网渔具主题电商产业园;合作建“云仓”,与中铁物流合作开辟“云上”物流新通道……8月2日,在西平县专探乡水泉汪村,一“网”风行的乡村新业态正风生水起。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村子与黄淮学院合作打造的拙匠书院新落成投用,未来,该书院将成为大学生、农创客、文创客、乡村运营师集聚的新平台,为水泉汪以‘渔文化’为主题,链接三产融合提供人才支撑。”水泉汪村80后党支部书记李世忠对发展充满信心。

发掘渔具生产传统优势,兴产业、聚人才,水泉汪村焕发的新气象,是西平县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答好乡村振兴“关键题”,要有“蹲下去看蚂蚁”的钻劲。去年以来,西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多番调查研究基础上,聚焦乡村振兴,全面梳理总结该县乡村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10个方面突出问题,深挖根源,找准症结,将其细化为34项攻坚任务,成立解决乡村振兴“十大”突出问题指挥部,建立“县处级领导带头、牵头单位主责、责任单位主抓”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嫘祖镇吕店村小游园一角

聚焦乡村振兴“十大”突出问题,西平如何精准施策、分类破题?

着眼乡村产业布局,围绕“土”“特”“产”做文章,因地制宜,在全县每个乡镇所在地规划建设一个乡村振兴产业园,同时积极发挥龙头企业“链主”带动作用,打通全链条融合发展,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发力文明乡风建设,以文化人、塑形铸魂,纵深推进“移风易俗新风尚 文明西平正能量”主题活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树乡村道德榜样,完善红白理事会建设,潜心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破解乡村人才瓶颈,紧盯西平纺织、畜牧、机械等主导产业,践行“产业引才”“产业项目+人才团队”等招才引智新模式,选派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定期召开西平籍在外创业人士、大学生代表、乡贤人士等座谈会,谈乡情、话发展,在“引、育、留”上下功夫;

围绕乡村规划建设,统筹城乡要素融通,加快推进乡镇、村庄空间规划编制,做到规划成果简化,村民易懂、村委能用、乡镇好管,同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乡村传统风貌和文化肌理,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美丽宜居的老王坡管委会顾庙村

如今,在老王坡管委会顾庙村,结合农耕、农垦、酿酒、民俗、航运五大特色,融入“乡愁”元素,加快打造豫坡文化特色小镇;在专探乡赵寺村,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以“村民大食堂”为载体,倡导喜事新办省办,处处新风拂面;在宋集镇宋集村,蒲公英开出“致富花”,从育苗、种植、管理到炒制成热卖的“网红茶”,依托种植专业合作社全链条带动300余名农户稳定增收……

诗画村庄,富美城乡,以破解乡村振兴“十大”问题为着力点,西平县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力求在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目前,西平县已创建省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村23个,完善提升“四美乡村”示范村70个,全县35%以上的农户庭院达到“五美庭院”标准,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画卷徐徐展开。

办实每件事,赢得群众心。一场深刻的乡村变革,在西平广袤田野正在发生。

实践者说:

建设现代化河南,大头重头在“三农”,潜力活力也在“三农”。西平县坚持调查研究开路,从农村长远利益出发,从群众身边实事破题,着力解决乡村振兴中的突出问题,以此牵引撬动“三农”工作,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这场以问题为导向的农村变革,也进一步锤炼干部能力作风、检验初心使命,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西平县县长 侯公涛

鸟瞰美丽的西平县。赵永涛 摄

声明:本文图片转自网络,不作商用,著作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0)
0/20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