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3 14:16
河南“巧媳妇”服装加工,助力乡村振兴不是梦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新思维服饰生产车间里,丁贺霞麻利地将衣服袖子套在缝纫机上,...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新思维服饰生产车间里,丁贺霞麻利地将衣服袖子套在缝纫机上,为袖子车边,几秒钟便序做好了一件,码在面前的“衣山”上。每个月,她凭服装计件可以挣到四五千元的工资。
在信阳市息县天创服饰生产车间,46岁的张春霞坐在流水生产线旁,有条不紊地缝制衣服,一件针织衫片在她的手下,一圈圈不断穿眼、刮边、拼接,一件成品新衣逐渐成型。从没学历、没技能的家庭妇女,成长为熟练毛衫技师,张春霞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现在她每个月可以拿到五六千元的工资,全家人都替她感到高兴。
自河南“巧媳妇工程”实施以来,这样生动鲜活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放眼河南,有成千上万名像丁贺霞、张春霞这样的“巧媳妇”,也有众多村镇因为服装工厂的到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产能为王”时代的服装生产加工,是河南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实现乡村振兴的重大机遇。从2011年开始,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在李刚会长的带领下,敏锐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河南具体实际,担当责任、主动作为,在全省大力推动实施“巧媳妇工程”,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探索路径。
河南服装实施的巧媳妇工程,经过近十年的积极探索,已经积累了成功实践经验——两头在园区,缝制进农村,产能下沉,生产入户,能人挑头,骨干领办,规范运营,健康发展。
李刚会长常说,小的流水线六七个人,做裤子十分科学。大一点儿的十五六个人,可以承接有批量订单。再大一点儿的二十七八个人,就是现代企业的流水线模型。一百多平方米的农家大厅就能拉开战场,无需专门建工厂,农民不用离家乡,流水线生产,单工序作业,容易学好,上手很快,搭锯见沫,开工见钱,是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实现共同富裕的优选路线。
他说,发展服装产业需要县委、县政府切实重视农民就近转移就业,真心实意把就业当民生,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就像西平县、邓州市、息县、光山县等地那样,把龙头企业引进开发区,把卫星工厂搬到村里面,为老百姓提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岗位,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