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3 14:17
技术学到手,就业不发愁——“巧媳妇工程”助力家门口就业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巧媳妇工程”助力家门口就业“人到中年回老家,还能找到这么合适的工作,真是好。”...
“人到中年回老家,还能找到这么合适的工作,真是好。”5月6日,在河南信阳息县天创服饰有限公司,46岁的张春霞坐在流水生产线旁,有条不紊地缝制衣服:一件针织衫片在她的手下,一圈圈不断穿眼、刮边、拼接,一件成品新衣逐渐成型。
(张春霞在缝制针织衫片)
张春霞是息县人,20岁就外出打工,一直在电子器械厂的流水线上工作。随着家中老人年岁增大,张春霞决定返乡。但是,回来后干点儿啥?张春霞犯了愁。“家里有两个老人要照顾,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学,只靠丈夫一人打工肯定不行。但我一没学历,二没技能,连年龄优势都没有,能找啥工作?”
偶然间,张春霞看到一则新闻: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正在大力推进实施“十万毛衫技师培育工程”,息县政府联合服装企业开办“巧媳妇”毛衫技师培训班,培训合格后,就可以在县里开发区的服装企业工作。“缝盘工是目前毛纺行业里不能用机器取代的一个关键工种,必须由工人亲手把机织出来的毛纺织品的不同部分缝制成一件完整的成衣。这既考验毛衫技师的操作技艺,也磨炼他们的耐心、毅力。”企业负责人说。
张春霞迎难而上:“在外打拼多年,耐心和毅力肯定有,现在就缺技术。”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她顺利通过考核,进厂上班。天天坐在机器前,工作有点枯燥,张春霞总是以积极的心态调整自己。从最初笨拙的数眼、穿眼到熟练地完成拼接、上袖、合身,不断打磨自己的缝盘技艺,做到精益求精。“看着一片片针织衫片,通过自己的双手变成一件件精美的毛衫,心里很有成就感。”张春霞爽朗地笑着。
如今,张春霞已是熟练工,每月工资有五六千元。她不仅掌握了娴熟的技艺,还愿意倾囊相授,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教给县里的年轻人。“在家门口厂里学门手艺,自力更生,再合适不过了。”她说。
和张春霞一样,在息县服装企业打工的“巧媳妇”越来越多。近两年来,息县立足实际,在就业群体和企业之间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进“巧媳妇”创业就业基地建设,发展服装产业“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示范基地,组织“巧媳妇”毛衫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积极探索出一条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转行就业,务工增收和照料家务“两不误、两促进”之路。目前,已成功创建各类“巧媳妇+”产业扶贫基地18个,带动就业1000多人。
今年开春以来,公司订单特别多,张春霞也跟着忙个不停,时不时需要加班。但每到周末,她都要去公婆家里帮衬,“不去不放心,有时候晚上不加班,也要过去看看。”张春霞说。
今年初,勤奋上进、责任感强的张春霞还被县里表彰为“出彩巧媳妇”。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