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3 14:19
就近就业怎么样?河南服装产业工人这样说!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就近就地就业利己利家利乡11年前,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在李刚会长的带领下,对河南农...
11年前,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在李刚会长的带领下,对河南农村39个乡镇,近400个村庄进行了走访调研,调研发现,河南农村普遍存在一些现象:年轻人基本上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多数是老年人和孩子,也就是所谓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很多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管教和陪伴早早的辍学外出打工,长大结婚后他们的孩子继续做“留守儿童”;还有一部分留在家里的“留守妇女”由于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离婚率逐年增加;留守老人不仅要劳作于田间地头,有的还要承担起抚养孙子孙女的重任。如何让年轻人既能赚钱又能顾家,既能陪伴孩子又能照顾父母,既能夫妻团聚又能家庭幸福,成为政府、协会、企业这些年一直想要努力解决的事情。
中国500强企业、A股上市公司——江苏阳光集团在淮滨投资建设的阳光(河南)服饰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巧媳妇工程”,有效缓解了这个难题,通过让淮滨老百姓就近就地就业,体面工作,把年轻父母留在孩子身边,留在老人身边,全家一起幸福致富奔小康。
阳光(河南)与淮滨人民之间有着怎么的故事呢?让我们来听听在阳光(河南)服饰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的淮滨产业工人是怎么说的。
我叫孙思佳,是淮滨县新里镇人,87年出生的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结婚很早,现在女儿读高中,儿子读初中,以前一直是一名“全职宝妈”。很多人觉得在家带孩子是享福的,其实并不是,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没有社交,没有老公的陪伴,只有每天干不完的家务和操不完的心。看着身边的朋友在工作中不断的历练提升自己,只有我天天围着锅台与孩子转,觉得自己慢慢与社会脱轨,特别没有安全感。
来到阳光(河南)上班以后,我有了工作,有了自己的朋友圈,有了奋斗的方向和自我价值感,我家就在县城,每天下班回家还可以陪伴孩子,虽然比以前更忙碌但是感觉更充实更幸福!我希望阳光(河南)能越来越好,有更多像我这样的宝妈能实现“赚钱顾家两不误”。
我叫王云莉,淮滨县王家岗人,83年出生的我今年40岁,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女儿今年上初二,儿子今年上小学六年级。
以前我和老公一直在浙江嘉兴打工,两口子常年在外奔波,家里老人孩子都照顾不上。后来,孩子到了青春期,更需要妈妈的陪伴,每次打电话都问我什么时候回家。这两年孩子们的成绩在退步,我们夫妻俩整天操心家里,也静不下心来工作。
我是去年9月份加入阳光(河南)的,因为我是熟练工,操作起来得心应手。我们工厂的订单充足,工资按时发放,厂里管吃管住,每周休息一天,挣的也不比外面的少,让我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现在我每天骑电动车上下班只需要十多分钟的车程,孩子们都在离我们工厂不远的二中上学,我每天下班回家给他们做饭陪他们学习,有了我的陪伴,孩子们每天都很开心,学习更努力更用心了。
孩子们告诉我:“妈妈有你在家陪着我们,我们觉得特别幸福,特别有安全感,妈妈你以后再也不要外出打工了,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叫刘富强,是零零后,家住淮滨县栏杆街道,小时候是标准的“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我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放任自我,导致学习成绩不好,初中毕业我就不读书了。
由于我没有学历,没有一技之长,找工作处处碰壁,我先后辗转上海、杭州等地打工,做过酒店服务员,娱乐场所服务员等,每份工作都很累很辛苦有时候还受同事的欺负,那种身在异乡的漂泊感、孤独感、无助感令我至今难忘。
加入阳光(河南)以后,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厂房,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宿舍,一流的福利待遇,让我喜欢上了制作服装,有了清晰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我要做一名合格的服装产业工人,用匠人精神来要求自己。我从小是“留守儿童”,我不希望未来我的孩子再当“留守儿童”,所以我会更加努力的工作,做一名合格的“阳光”人。
(点击图片了解报名详情)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