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3 14:21
服装产业在河南遍地开花,家门口就业成农村新风尚!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工厂开到家门口、脱去农装着工装,手艺越来越娴熟、腰包越来越鼓囊。行走在今天的豫东...
工厂开到家门口、脱去农装着工装,手艺越来越娴熟、腰包越来越鼓囊。行走在今天的豫东南各县域,村民们无所事事、打牌聊天的场景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产业工人、技术骨干在现代化纺织服装车间里忙碌的身影。
近年来,河南服装乘着产业转移的东风,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大量承接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落地。随着一个个纺织服装企业的落地,河南农民走出了土地,走进了现代化车间,学技能、稳赚钱,就业增收路越走越宽。
“能在家门口就业,以前想都不敢想。”淮滨临港国际服装城阳光河南车工李丽说,她之前一直在南方务工,很少能回家,疫情这几年,回家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家里的孩子都与她生疏了,夫妻关系也没之前亲密,幸亏家门口建起了服装厂,她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成为了“打卡”上班拿工资的“上班族”,孩子与她更亲了,家庭关系也更加和睦了。
河南人口大县多,农业大县多,工业基础薄弱,服装产业是吸纳劳动力就业最强的产业之一,是破解河南各地产业发展缓慢、就业渠道狭窄的最好抓手。
最近两年,是西平县盆尧镇变化最大的三年。自从西平县蚕神源服饰有限公司在盆尧镇成立了缝盘下乡卫星工厂,村里的留守妇女纷纷走进工厂,成为了产业工人。“我以前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对毛衫技术一窍不通,看着别人干得又好又快,我特别着急。在厂里师傅的耐心教导下,现在我也成了技术能手,以后再也不怕找不到工作了。”盆尧镇盆东村村民于书贞一边熟练地操作缝盘机,一边高兴的说道。
一技之长学到手,就业增收两不愁。西平县是人力资源大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23万。缝盘下乡工作是西平县深入贯彻落实“万人助万企”活动、“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有关精神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吸引了西平籍在外务工人员到县纺织服装企业就近就地返乡就业,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用工荒等问题,助推西平县社会、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
“工作2年来,我已经熟练掌握了岗位所需技能,从一名普通一线职工成长为车间管理员。”在信阳光山县锦华服饰,朱燕自豪地说。
以前围着“灶台转”,如今围着“机器转”,现在朱燕每月拿着四五千元的工资,过得很幸福,也收获了更多自信。
2022年,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为推动全省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紧盯“头部企业、上市企业、品牌企业、延链补链企业”,与西平、息县、淮滨、光山、项城、邓州、内黄、新野、夏邑、叶县、卢氏、林州等十几个县域合作开展招商引资专项服务,助推四类企业在河南各地落地,今年以来,江苏阳光、中哲集团、泰普森集团、德永佳集团等纷纷在河南落地投产,解决了近万名群众的就业问题。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