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3 14:29
95后创业者一年从同龄人身上赚走1.4个亿,这个行业还在不断造富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95后的刘光耀,在2018年成立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Bosie,却在一年时间...
95后的刘光耀,在2018年成立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Bosie,却在一年时间内,从他的同龄人95后、00后身上狂赚了1.4个亿。
一个叫“十三余”的新公司,两个联合创始人分别出生于93年、94年,同样瞄准年轻人大军,曾一天卖出3000万产品,Pre-A轮融资就一举就拿下数千万元。
哪条赛道能如此吸金?又是哪些年轻人的钱会如此好赚?小编与您一同探索揭秘。
2.3万亿市场背后的新故事
对应谜面的谜底就是——纺织服装产业。
纺织服装产业很“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古人类用兽皮、树叶自制的原始服装;而在改革开放的40年来,中国服饰从“万众一心”的“蓝灰黑”变成了人人不一样的潮范儿,服装产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根据国家统计局与中国服装业协会的数据,当前服装产业内外需求合计超过2.3万亿。
全国规模以上服装厂约1.4万家,同时对应20倍以上的小微服装厂。整体零售规模约为1.4万亿,线下约9500亿,线上约4500亿,其中批发额约4000-5000亿。
体量巨大的服装产业,也曾在2012年遭遇过“库存”危机,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去库存周期,一直到2017年才慢慢呈现出复苏趋势。
也是在2017年,服装行业进入扎堆上市的大年,27家服饰公司相继分别在上海、深圳、香港三大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创下单年新增纺织服装上市公司数量新高。
近两年来,服装行业更是成为创业者,尤其是年轻创业者开启创业之路的首选领地。
其实,依据常理来讲,国内服装行业经过40年的整体发展,产业格局、环境都已相对成熟,众多上市公司、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也相对较高,加之国外品牌在大陆市场的分庭抗礼,留给新品牌、新公司、新创业者的空间应该已相对有限。
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服装行业的创业热潮和盈利神话一波接一波,文章开头提到的成立一年便赚1.4个亿的Bosie及创始人均是90后单日销量便破3000万的十三余,只是这其中的“沧海一粟”。
而能在稳定传统古老的服装行业中,诞生如此多新传奇,则也得从发生在2017年的“国潮风起”讲起。
专业分析师提到,目前服装行业新的机会点和风口主要集中在细分赛道,2017年纺织服装业复苏,国潮风也随之兴起,新品牌、新创业的机遇也逐渐显现,被不少年轻创业者抓住。
2017年,“国潮”这一概念正式进入大众视野,但品牌和媒体对“国潮”概念诠释众多,并无统一定义,总体来说,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维度:中国风+中国品牌。
国潮看似一夜燎原,但背后实际经历了数十年的沉积。
高频非标、进入门槛低等特征决定了服装品类对渠道表现出较高的依赖度,历次服装品牌竞争格局的快速演变也多源于流量迁徙带来的渠道变革,而包括渠道对本土品牌偏好度提升、本土品牌对电商环境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快的反应速度,以及电商平台扶植和赋能等,均是渠道层面助力本土品牌再次崛起的重要因素。
同时作为新生代消费群体,其成长历程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民族品牌的崛起,民族自信心及自豪感更强。
同时,相较于其父辈,新生代的消费群平均受教育水平更高、物质生活条件更加富足、互联网渗透率水平更高,不再单纯追求“大品牌”,而更加注重体验化、个性化、差异化,对于新事物、新品牌的的接受程度也相对更高,这些条件为国货崛起奠定了消费者心智基础。
《新国货调查问卷》结果显示,75%的00后消费者、59%的90后消费者对国货品牌和质量表示认同;而在国货和洋货的对比中,选择支持国货的比例也分别达到96%和93%,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消费群体。
旷日持久的消费市场缓缓打开大门,新的消费群体慢慢拥有了强大的购买能力,国潮登上国内服装市场的主舞台,诸如运动服饰、无性别服饰、古装汉服、Lo裙JK……都从昨日的小众市场成为了有黄金可以挖掘的潜力赛道。
小 众 服 装
运 动 服 装
无 性 别 服 装
图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消费者在追逐国潮,资本也当然不甘寂寞。
在一个有高度成熟供应链的产业内,创业者有基础以少量的资金进行试错,这一点对于投资方来讲,意味着可以通过更小的风险获得更大的投资回报。
而服装产业的国潮赛道恰恰无比符合这一特征。
投融界合作创投机构的多位负责人就曾表示,年轻消费者们为“国潮”品牌买单的动力,不只是因为追求高性价比来完成大牌的“平替”需求,更是基于文化自信提升而对本土品牌的认同,这一背景加上足够大的服装市场,为整个行业诞生出新的超级品牌制造了土壤,投资方的“趋之若鹜”就有了合理的动机。
而从投资轮次的偏好来看,据投融界近期的创投对接数据统计,国潮服饰相关项目融资轮次分布较广,国潮服装赛道也成为当前较为少有的“全轮次”选手。
专业投资人表示,早期服装品牌会有很大不确定性,往往会面临渠道、爆款、库存和资金等多重压力。初创品牌可以凭借设计师背景打出一两件爆款,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规模的营收,但服装行业更新迭代快、消费者变化快,新兴品牌创造持续推出爆款的能力有很大不确定性。而已跑出一定规模的服装品牌,产品矩阵更成熟、梯队更完善,加之各类分销渠道的优势,相比而言,更容易获得资本加持。
而青松基金创始合伙人董占斌则持有不同的融资策略:“在一个快速增长的赛道中,投资初创的、有个性的公司是有很大机会的。如何持续打造爆款、降低库存、控制成本、提升附加值,则是新兴品牌机会点所在。”
古老而传统的服装行业,国潮之下,仍会是下一个奇迹诞生的地方。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