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连锁经营 / 深度 | 借鉴“浙江模式”,推进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度 | 借鉴“浙江模式”,推进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03.13 14:34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摘要:

20日晚间,国家统计局公布31省份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海(58907元...

20日晚间,国家统计局公布31省份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海(58907元)、北京(56498元)、浙江(44712元)位居前三甲。河南以19094元,位列第24位。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65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


对比“全国线”,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苏、广东、福建、山东、辽宁9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赢全国。其中,上海和北京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老三”浙江紧随其后。


浙江的发展速度非常抢眼,究其原因,工业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重要因素。


浙江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高,县域间发展差异较小,与中西部省份相比,浙江县域经济全面开花、齐头并进。2018年,全省90个县(市、区)中,经济总量过百亿的达到84个,占县域总数的93%,过千亿的有16个,占县域总数的17.8%;入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和“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的达到32个,居全国第2位。



01



浙江模式有哪些?


宁波模式:

让制造业成为宁波经济发展的“硬核”力量


制造业是宁波的立市之本,对宁波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制造业企业是宁波千亿级企业和百强企业的主力军。宁波产业特色鲜明,从全市各地的服装企业到余姚梁弄的灯具再到慈溪的小家电,制造业一直是宁波经济的支柱产业。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加速融合,如今的制造业竞争,已由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链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系统间的竞争。如何打造标志性的产业链,已成为未来宁波增强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问题。



萧山模式:

新型工业化驱动产业集约发展


萧山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形成了平台化集聚、集团化培育、科技化改造三轮驱动新型工业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增加值长期位居浙江省第一。



义乌模式:

贸易国际化推动外向经济发展


义乌坚持“国际商贸名城”战略,构建“贸易一市场一物流一改革”四位一体驱动贸易国际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买全球货、卖全球货”商贸格局以及产城一体高效分工的“块状经济”。



温岭模式:

农业现代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温岭实行“内建两区、外拓基地、资本引领、科技支撑”,形成了集聚化生产、全球化布局、市场化支撑、科技化改造四化同步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安吉模式:

产业生态化驱动绿色经济发展


安吉坚持生态乡村、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制度化、品牌化、标准化、富民化的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嘉善模式:

城乡一体化推动全域协调发展


嘉善着力推进城乡设施布局、政策制度、公共服务等要素集聚共享和资源延伸覆盖,形成了城乡一体全域协调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慈溪模式:

人才本土化推动创业经济发展


慈溪坚持集聚创业、自主创业和科技创业多创并举,走出一条全民创业之路、实现创业主体数量浙江省县域第一。


一是系统培育创业平台,把人才引过来。二是全面优化创业服务,让人才留下来。




02



浙江经验是什么?



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发展内生动力


浙江经验证明,县域经济的发展源泉在于市场力量,市场力量的关键优势在于配置效率,效率实现的根本途径在于划清功能边界。只有政府充分尊重市场、了解市场、服务市场,才能真正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应借鉴浙江经验,更大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变权力型政府为规则型政府,发挥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溢出效应,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改革,赋予县级政府统筹省、市下达资金的权利,适当提高新增税收县级留存比例,适当降低县级项目资金配套比例。在有效监控风险的情况下,积极扶持县(市区)成立产业投资基金、担保公司,有效激发县级财政“造血”能力。


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县城块状经济


浙江培育“块状经济”有三个核心环节,一是选择一批地理区位和产业基础较好的小城镇,明确其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二是根据主导产业建立工业小区,引导城市企业、乡村企业、农村家庭企业向工业小区集聚;三是完善基础设施放松政策环境,形成一批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企业群和特色产业集聚区。


应借鉴浙江经验,更加重视培育并深挖各县的比较优势。根据各市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精准选择一批条件较好的县市进行示范,重点扶持当地优势品牌产品、产业深化开发,实行“一乡一业”的生产方式,通过镇村二级分工协作推进单一产品链的专业化生产。



统筹城乡要素,强化县城辐射效应


浙江经验表明,中心城市的要素扩张对于促进周边县市转型发展具有明显效果,也是加速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心城市的集聚力越强,带动周边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和集体经济加快发展的成功率越高。


建议一方面积极稳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将与市区连片或相邻的县(市)改为市辖区,对常住人口超过10万的县城建立城市管理体制,同时推动部分乡镇合并,合理提高地域空间的集聚度。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县域土地供应机制,加强县级建设用地指标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优先保证重点产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业用地,同时探索突破土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的有偿调剂、流转交易范围。


突破开放合作,强化优质要素支撑


浙江经验表明,资本注人和科技转化是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重点是畅通从资本、科技到产业发展的要素通道。


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要本着“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原则,最大限度利用好外部优势资本和科技资源,狠抓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合作、重大成果转化等,实行借力发展。同时应积极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扩大对县域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鼓励金融服务向村镇下沉。成立农村社区银行,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融资担保公司,探索全面放开农村融资抵押物限制。建立和完善农户资信评价体系,积极开展无抵押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


坚持生态优先,构建绿色发展格局


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把生态环境、商贸文化、市场意识三者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绿色发展体系,放大了生态环境和主体行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效应。


应当借鉴浙江经验,一是建立绿色乡村格局,选择一批生态条件较好的区县,试点绿色乡村建设体制,打造“优雅城区—风情小镇—美丽乡村”三级生态城乡空间体系。


二是增强绿色乡村发展外部助力,成立四川省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公司,因地制宜进行生态项目开发,聚集各方资金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三是增强绿色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探索新型主体与农户建立保土地租金、保农户景区务工、保贫困户零投入创业、保绿色产品订单收购等“四保”和销售利润二次返利分红的利益联接机制。



部分内容来源:中国智库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0)
0/20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