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连锁经营 / 职装资讯 | 《觉醒年代》爆火,服道化设计直接封神!

职装资讯 | 《觉醒年代》爆火,服道化设计直接封神!

2024.03.13 14:38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摘要: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每一句台词都像历史考点”、“镜头具有‘电影质感’”、“台...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每一句台词都像历史考点”、“镜头具有‘电影质感’”、“台词令人热血沸腾”……近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掀起收视热潮。该剧凭借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鲁迅等个性鲜活的人物“圈粉”。

《觉醒年代》成功打造出来的真实感和代入感,离不开服装、道具、化妆的功劳。那它究竟是怎样将服道化做到封神的境地呢?下面就一起来看下吧~



《觉醒年代》宣传海报


《觉醒年代》这部史诗般的电视剧精准地还原时代氛围,呈现出一个有呐喊,有热情,有力量的觉醒年代。在视觉艺术性方面和审美层面,也给我带来了多维度的感受。


剧中的思想先驱和文化先驱人物角色深入人心,每个角色都熠熠生辉,非常立体,很饱满。可见剧组人员下了功夫。


打造专属服饰

塑造鲜明角色



影视剧服装作为“角色包装”,是角色的一部分。服装采用不同的造型、色彩、材质,能表达出不同的人物性格、造型、甚至是心理活动。因此服装在塑造人物角色上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打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觉醒年代》的制作团队深入研究了1916年-1921年期间的人们的穿衣风格,最终共制作了约10500套服装!剧中每个演员都有专属于自己的服装,而主演的服装还不止一套。


正是由于剧组的艺术执念,我们才会看到“各行各业,各行各像”,不同的服装刻画出不同人物的风骨,神韵,为人物赋予情怀和灵魂,学生就是学生该有的精神气,工人就是工人的精神气,在街巷里展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全部都不突兀,都跟剧情和年代融为一体。


知识分子的服装不同于外交人员的西装,是以长袍为主。


以蔡元培、鲁迅、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身穿长袍



比如李大钊的质朴、坦荡、率直除了从称谓(“憨坨”)中感受出来,也能从他衣服的粗线条质感中看出来。李大钊先生散尽钱财接济贫困学生,工人和农民,用于党的事业,自己则生活俭朴,节衣缩食。剧中的李大钊先生在各种场合多是一件灰色的长袍,凸显他品德高尚,忠厚谦和,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个人品质。



陈独秀先生则根据剧情有时候西装,有时候长袍,有时候又不修边幅,呈现的是一个不羁之才。



胡适先生的西服总是熨贴的,精致的,这是剧组艺术匠心,通过服化道来呈现人物性格区别和立场区别。



工人则是穿具有标志性的粗布上衣和长裤,再搭配一顶帽子,从而塑造出工人的质朴感。

工人穿着


其中长辛店工人葛树贵的服装,需要特别破旧的感觉,制作团队便拿砂纸手工做旧。



而被卖的孩子衣服则是破烂不遮体。



正是因为这些众多的有针对性的设计,才让不同的人物鲜明起来,从而在观众心中树立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将细节做到极致

展现年代质感



想要打动人心,一定要让剧情具有真实感才行。为了真实体现出民国时期的特质,《觉醒年代》中的任何一个普通道具和场景的出现,包括人物的服装、道具以及建筑、装修,甚至是刷牙的牙粉,它们的来源都有迹可循,而且还原度非常高,甚至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在非常经典的毛泽东在街头奔跑的这一片段,一共拍摄了10多个小时。侯京健(饰演毛泽东)担心换衣服后,因雨打湿的地方不同,从而影响真实感,因此整个过程中他一直未换过衣服。



又如在陈延年奔赴刑场的那场戏,拍摄的季节在深冬,其他人都是穿羽绒服瑟瑟发抖,但是为了追求真实,张晚意(饰演陈延年)只穿一件血迹斑斑的破旧单衣,而且脚戴着20多斤重铁镣。



其实在民国时期男子的服装,特别是正装,就像是那个年代的文化、学术、思想一样百家争鸣,品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那时候,人们的穿着打扮呈现出一种中西合璧的状态。在这个时代里,有那么一群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男人,成为了人们眼中的时髦人士。



长袍马褂


辛亥革命1911年前后,中国男子流行传统服饰,是以穿长袍+马褂为主,这是最正式的男子穿搭。民国时期有文化有修养的人大多数穿着长衫,用于出行或会客等,若再正式点便加件马褂,显示出男子的修养,含蓄、谦恭、儒雅,是身份,体面的象征。



当时男子着长袍马褂穿搭之外,还有一些独特的配饰搭配从外国潮流物品相继传入中国,成为一种潮流。比如西式礼帽,围巾。




西式礼帽 |随着时代的发展,西式礼帽逐渐流传到国内,在民国时期很多文人、有经济实力的人一般会穿长衫戴西式绅士礼帽,在当时来说显得更加时尚和儒雅。


▲电视剧《觉醒年代》
围巾 |随着许多归国留洋人士,外国人等等把许多服装单品带进国内,包括围巾这样的配饰。成为了上层阶级文人雅士流行的时尚单品。在秋冬季节,男子会穿搭长衫配上围巾,既保暖又美观。


西装


西装是一种“舶来服装文化”。在民国时期,男子穿西服已经是一种时髦又体面的行头,不仅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西服东渐”已在文人雅士,思维新潮的男人生活中,明显地表现出来。



民国时期西装的搭配与当今男士西装搭配差不多,放到今天依然时髦并且很实用,男士们直接照搬都能帅出新高度。当时除了有领带,衬衫,皮鞋这几种经典搭配之外,还有民国时期独有的特色搭配。比如怀表,礼帽,手杖等等。


▲电视剧《觉醒年代》


大衣


要说民国时期西装的最受欢迎的穿着单品,大衣一定当仁不让。从民国时期留下的影像资料来看,格子大衣,双排扣的大衣的出镜率都是非常高的,再把领子立起来,配上一顶礼帽,再加一根绅士必备手杖,尽显绅士风度。



说起大衣,我们不得不提一个民国的时尚 icon ——溥仪。



左有婉容弟弟润麟的格子大衣配花纹领带,外加圆框复古眼镜,英伦风浓郁;中间是婉容的毛领黑色大衣和头上的头巾相配,雍容华贵;溥仪(左三)的毛呢斗篷和礼帽,时尚前卫又吸睛。


中山装


中山装的样式大约在20世纪二十年代初基本成型。它其实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承袭了中国传统的立领,吸收了西装的贴身、干练的风格,但又有鲜明的实用性。给人以一种朴实庄重的既视感。



一件中山装被赋予了许多深刻的含义,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对襟上的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立等等。因为有了这些时代赋予的特殊内涵,受到了非常广泛的推广,同时也在民间风靡流行一时。



民国时期是
中国从古代进入现代的一个转折时期
当时男子们的服装品类
丰富多彩
现在看起来仍是经典依旧


长垣

中国职业装小镇


长垣 · 中国职业装小镇是长垣市政府、中国服装协会、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共同谋划建设、立足于培育发展职业装新兴产业集群,搭建产业合作发展、融合发展的职业装特色产业高端平台。项目采取“技术研发+智能制造+文旅开发+产城融合+互联共享”的产业生态,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全方位的城市场景,着力打造5G智能应用、4A级文旅景区、工业4.0的现代化特色产业小镇,建成职业装产业的新地标、新典范。小镇已于2020年9月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15亿元,项目一期占地面积1200亩,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

-END -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0)
0/20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