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连锁经营 / 河南服装“好男人”| 冯文成:打工何必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

河南服装“好男人”| 冯文成:打工何必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

2024.03.13 14:42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摘要: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河南巧媳妇工程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向中西部转移,解决劳动...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河南巧媳妇工程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向中西部转移,解决劳动力资源是关键。“巧媳妇工程”发掘了农村留守妇女这一长期被闲置的劳动力资源,把服装工厂直接下沉到乡镇乃至村庄,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守着家门口,既可以创业致富。打工不必去远方,从此夫妻不再分离,孩子不再留守,老人有人照顾,家庭团聚和睦;并吸引在外的打工人回乡就业,投资兴业,促进了人口红利回归,是“富百姓,富财政,保稳定”的民生工程。


“巧媳妇工程”实施9年多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建成大大小小的“巧媳妇”工厂6800多个,转化70多万留守妇女成为合格产业工人,带动近20万家庭实现稳定脱贫,构建优质产能约1500亿元/年。闲散劳动力进入工厂,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接受工业化洗礼,“幸福感”不断提升,这其中的意义和价值更要重要和深远…………


一台缝纫机,致富一家人,

万台缝纫机,就是一座城!

以制造业为核心,

让产业集聚区丰满起来,

把闲置的厂房利用起来,

把留守妇女组织起来,

整合培训专业技术,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河南服装,巧媳妇工程进行时!

——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李刚


冯文成:打工何必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


在我们的印象里,服装厂里的工作都是一些精细活,需要的都是一些心灵手巧的人。而女生可以说是公认的心细了,所以服装厂中的工作往往更适合女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种观念慢慢的发生了改变,熨烫和裁剪更倾向于招收男性工人,所以,服装厂里不仅有“巧媳妇”,也涌现出了一批吃苦耐劳、爱家顾家的“好男人”。


其中89年出生的冯文成就是潢川兴宇羽绒车间内一个地道的“好男人”。冯文成从初中毕业就开始学做服装,常年奔忙于广州各大服装车间里,这几年听说老家服装产业发展的越来越好了,冯文成也产生过留家进厂的想法,但每年春节过后,看着大家纷纷外出打工,他最终还是他坐上了南下的火车。


去年过年回家,他在手机上浏览网页的时候,看到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看完这条信息,他内心十分欣喜激动,觉得这么多年的“手艺”终于可以在家乡发挥作用了,河南服装产业的春天来了。春节过后,他在县里“春风行动”的号召下,参观了潢川县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走进现代化的生产车间,他被眼前的场景震惊了,崭新的机器、宽敞的厂房、现代化的装备……他对家乡的服装产业充满了希望。


在老乡的介绍下,冯文成来到了今年新投产的河南兴宇羽绒制品有限公司。由于手速快,做工细,还会做四季服装,冯文成被同车间的巧媳妇们笑称为“老师儿”。冯文成对这个称谓欣然接受,有新手来培训时,他也非常乐意“传授”两招儿。谈到在家乡工作的感受时,冯文成笑着说到,“外面虽然能挣到高薪,但都是拿长时间的加班换来的,与在家上班不同的是,外面的花销特别大,特别是男人在外面,喝酒、吃饭、交际这些花销都少不了,能攒下来一半的钱就不错了。在县城上班,家里有什么事,晚上下班回家就知道。去年秋天,家里有急事需要我回来,我连夜乘坐高铁回家,又累又费钱,结果还是来不及。那时,我就在想,我要是在家附近上班就好了”。听冯文成这样一说,周围几个也在南方打过工的巧媳妇们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正所谓:父母在,不远游!以前,为了生计,我们不得不选择背井离乡,忍受孤独!现在,家乡的产业发展起来了,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钱赚,不仅生活好,工作好,还能每天都见到双亲和孩子。所以,还有什么理由不留下来呢?


河南省服装行业会长李刚曾说过,观念一转变,就业路就宽!河南的男生要改变就业观念,我们不是生下来就必须当农民,也不是天生要在建筑工地搬砖头,欧洲也好,中国也好,服装大师多数还是男人;中国的服装企业家男人也居大多数,从一线车工做起的不在少数。所以,河南好男人,家乡的服装产业在召唤你,家里的父母妻儿在守望你,你准备好回家了吗?

-END-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0)
0/20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