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3 14:46
长垣市乡村振兴全面开花 示范创建村达到93%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三农”被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三农”被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度,给长垣的农业农村发展带来又一个重要的机遇。在强有力的东风助力下,长垣市始终致力于让资金、人才、服务、科技等资源回归农村、流向农业、造福农民,乡村振兴在长垣市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
近年来,长垣市充分发挥示范效应,越来越多的村庄由原来的“脏乱差”华丽转变为现在的“绿富美”。
坚持全市“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对重大事项亲自过问、关键难题亲自破解、重要问题亲自解决;把乡镇(街道)、行政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主体,每季度召开一次现场观摩推进会,组织市、乡、村三级干部交流经验,探讨思路,鼓舞干劲,比学赶超;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培养出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坚持把做好乡村规划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粒扣子”。依靠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凝聚干群共识,谋划转化项目,盘活沉睡资源。聘请乡村规划顾问,实施了城镇规划区外501个行政村的“多规合一”编制工作,并引导各乡镇采取规划竞赛、聘请规划师等方式,对村级规划进行进一步深化细化。依托“大走访、大宣讲、大讨论”活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返乡人士恳谈会,征求群众对村级规划的意见建议,使规划更加接地气、有特色。目前,长垣市多村启动了“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并成功实施了花香云寨、美味米屯等一批精品村庄规划。
坚持通过改革夯实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础。依托土地制度改革,长垣市统筹开展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两权”抵押贷款、农村房屋不动产登记等涉农改革事项。通过宅基地改革腾退宅基地,未复耕的建党群文体广场、村室,发展集体经济项目、扶贫车间;已复耕的建成果园、花园、菜园、游园等“四园”,拓展了乡村振兴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文化空间。通过改革挖掘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第一桶金”。
坚持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为着力点,以“畅通、净化、绿化、美化、文化”五项行动为突破口,通过“五结合”聚集各种资源、各方力量,用系统的思维、系统的方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出实招、见实效。把乡村振兴畅通行动与加快全域融合发展、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相结合,将畅通行动分解为交通、燃气、供水等10个方面,实现燃气主管网通达所有乡镇,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光纤、有线电视村村通,所有市乡道路通等级公路,所有自然村通硬化路。把乡村振兴净化行动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相结合,实行全域市场化保洁服务,按照农村人口比例配备保洁员,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全市行政村建水冲式公厕,农户建无害化卫生厕所,铺设农村污水主管网,建设农村污水处理站。把乡村振兴绿化行动与实施国土绿化、开展生态建设相结合,重点实施道路河渠绿化提升、围城林围村林建设、天然文岩渠右堤绿化和工程林营造等重要林业工程。把乡村振兴美化行动与建设“四美乡村”“五美庭院”、落实全域旅游规划相结合,使村庄建筑风貌、外立面美化进一步提升,把全市村庄建成“四美乡村”,庭院建成“五美庭院”。把乡村振兴文化行动与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深化移风易俗、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所有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建村史馆、老年人活动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停车场、党群文体广场、标准化卫生室、图书室等公共服务设施。
目前,全市共有468个村参与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程,参与率达到93%。通过政府资金投入,撬动金融资本和工商资本接近32亿元投入乡村建设。全市602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96.3%的村有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385个。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新画卷在长垣市徐徐展开。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