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3 14:46
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且看—— “淮滨服务”如何乘风破浪~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淮滨县产业集聚区近年来,淮滨县产业集聚区牢固树立“环境也是生产力”理念,当好“店...
近年来,淮滨县产业集聚区牢固树立“环境也是生产力”理念,当好“店小二”,做好“服务员”,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淮滨服务”品牌,实现了产业集聚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高标准规划。集聚区从建设伊始,淮滨便全力做好平台搭建工作,高标准规划了近14.86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目前,已建成10平方公里。
高规格建设。淮滨县产业集聚区坚持建设服务与生产服务并重、项目配套与生活配套并重,实现了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城区规划建设设施互通、资源共享、精准对接。道路交通方面,开通了公交线路,修建道路68.7公里,形成了“七横六纵”交通网络;管网建设方面,铺设污水管网76.3公里、排水管网76.3公里、供水管网56.7公里、通信网络40公里、电网17.48公里,产业集聚区建成区全部实现了“六通一平”;配套设施方面,建成投用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淮滨二中、公租房3312套、标准化厂房156万平方米。建成投用桂花、和顺、立城三大综合服务区,招商、用工、医疗、后勤、治安、检察等六大服务中心,充分保障了园区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目前,淮滨集聚区已入驻企业176家,其中规上企业136家,形成了“一纺两造”三大主导产业,纺织服装形成了化纤纺织、羊毛衫、丝绸、绣花、服装、智能服装多品质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化纤纺织,投产3万台套,占全球份额3%,排名在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中从2016年的107位跃升到2019年的45位。
2019年,淮滨产业集聚区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产值119亿元,集群规模突破百亿元,成功晋级二星级产业集聚区,先后被授予“中国针织服装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县”“河南高质量发展产业集聚区”。
优质的营商环境不仅具有“洼地效应”“连锁效应”,还具有“亲和效应”,不但能使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汇流集聚,还能以商带商,兴商安商,强区富民。
近年来,淮滨产业集聚区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加快产业发展”主题,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取得了良好效果,叫响了“淮滨服务”品牌。
优化政务服务。大力实行“五心”服务,对入驻企业极力做到情感上暖心、行动上贴心、措施上用心、机制上顺心、关系上无私心,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落实全程代办制、限时办结制,不让企业跑腿,全程帮助企业代办各种证件手续,工商注册、银行开户、税务登记等项目有关手续,一天内完成,实现企业与职能部门零接触。2020年上半年共为16家企业代办手续50余件。
优化招工服务。出台优惠政策,对到产业集聚区企业务工的人员在子女就学、住房、生活补助等方面给予优惠。在产业集聚区企业上班人员,其子女可在城区就近选择学校上学,义务教育阶段在公办学校上学免费,在民办学校上学给予适当补贴;在产业集聚区企业上班人员,可在桂花、和顺、立城三大服务区内租住公租房,租赁费用给予适当优惠,原则上每人每天1元;在产业集聚区企业上班人员,2015年以来首次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或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总额不超过2000元;对首次到产业集聚区企业务工且上班满三个月的人员,给予每人600元的生活补助;技能培训方面,对到产业集聚区企业务工人员,可免费享受岗前、岗中培训。实行工岗快递,通过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启动春节模式,县乡村三级联动,抓住春节农民工集中返乡时机,通过大篷车演出宣传、电视台播放宣传片、人员密集场所集中宣传、逐村逐户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宣传招工政策和用工需求,做到县内家喻户晓、县外周边有影响,引导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就业,尤其是2020年,采取“互联网+就业”模式,动员滞留在家人员通过网上招工报名,足不出户就完成了自主择业,实现了疫情防控和招工工作两不误,网上招工报名13103人,现场招工近4000人。
优化融资服务。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过桥资金,重点为主导产业企业、科技型企业解决过桥资金难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引导企业上市融资,培育上市企业11家;针对企业融资难题,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建立主办银行制度,举办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政策宣讲暨金融产品推介会。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今年以来,累计为116家企业新增贷款4.11亿元,为12家企业展期贷款10.6亿元,为37家企业提供续贷服务3.51亿元。
优化保供服务。为有效应对疫情,2020年以来,积极协调电力、供水、燃气保证市场供应,落实好上级政策,做到用水用电用气“欠费不停供”,其中2月份以来免收电费300多万元。协调税务部门帮助企业减免税收,享受出口退税和税收奖补,上半年共为10家免税企业免征增值税税额64万元。减免房租,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厂房一律免费租给企业,涉及企业近50家,同时政府返租厂房给企业使用,共为47家企业补贴厂房租赁费2154万元。
优化项目服务。一是实行一名班子成员和一名工作人员联系、分包制度,从项目前期接触、落地、建设、投产提供一站式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为项目实现投产达效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二是实行调度制度,建立项目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坚持“周调度、月观摩、旬授旗”,启动“三色三级”督查令,对项目进展缓慢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施责任倒查,严厉追责。
今年以来,为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淮滨结合实际实施了“两个健康”提升行动1636计划和“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3316计划。
强化系统联动。全县上下“一盘棋”,成立了铸魂强能、圆链招商、项目服务、诉求响应、营商环境、督效压责6个工作专班,每个专班分别由一名县处级领导牵头抓总,构建了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工作格局。
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1+3”责任体系,开展了“情系千企、惠及万商”大走访活动,35位县处级领导,94名“首席服务官”,174名“首席服务员”,9名“首席金融官”集中走访了198家企业,摸清了企业基本情况、经营状况、惠企政策落实、生产经营存在的困难问题、项目建设推进问题、营商环境建议等,共发现问题381个,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确保企业诉求第一时间解决到位。
同时,以提质增效为方向,做好转型升级文章。把全县企业划分为ABC三大类,进行差异化精准服务;用圆链招商促转型,延链补链强链;用对标提升促转型,用铸魂强能夯基础,探索以“淮滨格局商学院”为培训交流平台,引导全县企业家主动提质增效。8月19日,格局商学院淮滨分院首次实现了全省同步开班暨省市县统一联网培训第一课。8月份以来,开班6次,累计培训450人次。
成立了“115”企业诉求响应平台:即成立一个诉求响应处理专班;建立一个动态诉求收集数据库,每月更新数据库,跟踪督促交办;五个诉求收集渠道:“1+3”责任体系上门走访、设立企业诉求受理窗口、设立企业热线电话、企业交流微信群、企业诉求163信箱。通过专人受理、分类管理、跟踪办理三级联动,做到有诉必应、有问必解、有难必帮。
产业为基,服务为翼。如今的淮滨,依靠产业集聚区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城市发展之路,实现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其独特的“淮滨服务”,已成为全省集聚区建设大潮中一张闪亮的“金字招牌”。
-END-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你与淮滨临港
国际服装城
只差一个关注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