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连锁经营 / 【广州服协▪会员资讯】生活在左,电商女装中的“非典型奇迹”

【广州服协▪会员资讯】生活在左,电商女装中的“非典型奇迹”

2024.03.14 10:39

文章来源:广州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摘要:

从零到销售冠军只用了5年,2012年双11的7000万元销售,2013年双11的...

从零到销售冠军只用了5年,2012年双11的7000万元销售,2013年双11的破亿,再到2014年双11的1.85亿,今年汇美集团中进入双十一会场除了茵曼和初语,还有新力量【生活在左】、茵曼女鞋,这在互联网品牌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如今,汇美集团已经构建成独特的品牌生态圈,在电商女装中形成一股强大力量。

汇美集团董事长方建华表示:“原来大家可能认为互联网品牌是低价,我们将打破这种潜意识。生活在左验证了互联网的土壤也能生长出高端女装品牌,她的成长模式,让互联网品牌价值定位更加多元化,成为互联网品牌典范”。

虽然部分成长起来的电商已经逐渐脱离单纯的站内直通车、发红包、低价卷等营销手段,开始在品牌建树中探索。但汇美集团旗下品牌的建设似乎更为迫切,甚至带着某种近乎执拗的“品牌情结”,尤其是我们的设计师女装品牌【生活在左】。

【生活在左】从一诞生就脱离传统服装行业“巨星代言、巨额广告、快速换款”的三部论,在零广告投放的情况下,以一个“向手工致敬”运动,短短9个月,吸引过千万忠实粉丝。

“零广告”投放

【生活在左】于2014年3月份正式上线。作为强调手工、个性设计、定位高端的设计师品牌,从创立之初便确定坚持扮演“传统手工的追寻者”,只做“极致的女装”。为此,他们聘请海归设计师,精选面料,不计较服装成本……甚至要求保证设计师“零压力”,以确保每一件衣服都是设计师们有感而发的作品。

在今年,相信整个电商行业都能感受到流量红利正在消失,互联网品牌要想在众多重围中突破,首先还是要在产品上有突破,因为,产品才是王道。【生活在左】从三月份上线以来三项消费者评分均为4.9分,高出同行业的标准,我们花了半年多的时间走过线下3-5年才能完成的渠道、定位、营销的布局。

我们相信,通过营销和推广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把品牌的知名度传播出去,但是最终能够和消费者有深入沟通的依然是产品,在没有好产品的前提下,一切吸引眼球的火爆营销效果都不会持久的。我们对产品的苛求,更是对品牌的坚守。如方建华所述:“消费者的评价,就是最好的互联网语言”。

在如此强烈的“品牌情结”之下,【生活在左】自然不可能大肆用发红包、低价券等方式进行宣传,甚至连广告投放,都有可能拉低品牌影响。


一条“非典型”的纪录大片

执著的【生活在左】就连宣传片也拒绝向市场妥协,我们放弃传统服装广告大片的虚空华美和故作姿态,也没有许多微电影中的“温情似水”与“很黄很暴力”,它甚至连产品都没有,只是在纪录一种态度。

走进一座座大山,在一步步的探寻间,用镜头纪录下那些让人肃然起敬而又面临失传的手工技艺,与优秀手工艺人的传奇。3个月时间,出炉业界首部纪录片《不可复制的手工》。

该片在10月17日开始上传各大视频网站,在未进行任何广告投放的情况下,短短2周即累计700万次。


‍【生活在左】纪录片《不可复制的手工》

一次“非典型”的风格大秀

10月22日,受上海时装周之邀,在被业界视为衡量一个时装周品质试金石的设计师专场上,【生活在左】带来的“不可复制的手工”主题大秀,少了华灯美钻,褪去浮华,只从传统手作出发,以其开创性的设计灵感、清新的设计风格、细腻的手工艺,以及手作带来的温暖和灵魂,吸引众多关注。

同时,【生活在左】开创首个服装周“边看边买”线上线下同步营销模式。在线上平台,在10月22日新品发布当天,新品销售额即突破10万。

“向手工致敬”的非典型品牌推广

秉持对“传统手工艺的追寻者”角色的忠诚,从上线至今的9个多月里,【生活在左】的设计师团队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全国各地的传统手工作坊中,一边感受传统手工的精美出品,一边探寻传统手工工艺的精华。

在此过程中,他们与苗绣、蜡染、苗银等传统手工作坊成立了“手工研发基地”,为杰出的手工艺人找到了与现代服装设计碰撞的机会;用半年时间,我们联同社科院出炉了《中国传统手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用3个月,拍摄了纪录片《不可复制的手工》……9个月,怀着对手工的执着与敬畏,就只做了一件事——向手工致敬。

10月27日,【生活在左】在微博、微信发起“向手工致敬”活动,通过前期累积起对手工的热爱和憧憬,在短短一周内,数千人争相晒出手工作品参与活动,新浪话题#向手工致敬#收获3.5万次相关讨论,阅读人次过千万,获得微博上的粉丝以及大V的参与和支持。

少了“五折”、“折上折”的大声嘶吼,少了广告投入,却收获千万粉丝响应,【生活在左】凭借“向手工致敬”,获得了众多的关注和支持。

零广告投入,并不意味投入少,恰恰相反,其投入的时间、人力、心力、物力都远远超出一般品牌所能承受的范围。也许正是对品牌的信念,对“设计师品牌”定位的执着与坚持,才是这份“非典型奇迹”的精髓所在。

文章来源:广州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广州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0)
0/20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