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连锁经营 / 【广州服协•行业资讯】盘点:国内服装品牌电商三年融资案

【广州服协•行业资讯】盘点:国内服装品牌电商三年融资案

2024.03.14 10:41

文章来源:广州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摘要: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原有的服装品牌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一部分网络品牌正在借势上位,甚...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原有的服装品牌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一部分网络品牌正在借势上位,甚至在想方设法获得扶持,另一部分传统品牌则在过程中开始创新迎变。谁能代表服饰品牌未来的方向?

  带着这个问题,亿邦动力网搜集并整理了2011年以来获得风险投资或PE注资的部分服装品牌,希望从投资者的眼中窥视到品牌未来的格局。

  爱肯牛仔:本土牛仔品牌机会

  投资方:璞玉投资

  投资金额:2千万人民币

  投资时间:2013-06-27

  爱肯是一家牛仔品牌电商,目前在淘宝有两家C店,天猫有一家B店,同时也以B2B形式向一家线下的综合服饰品牌提供牛仔系列产品。其战绩:2010年6月登陆淘宝,上线17分钟6000条牛仔裤销售一空;3个月后成为淘品牌;2011年双11,销售额超出Levis30%;2012年全年销售额8000万,今年预计1.6亿,净利润30%左右。

  但对于爱肯,存在机会:爱肯只做牛仔。首先牛仔不分淡旺季,这个特性可以为之减少库存压力。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牛仔生产基地(供应链),但却一直没有本土的牛仔代表品牌。

  产品方面:爱肯是“买手+设计师”制,上线的第一批货就是从加工厂直接拿的国外品牌进行销售,当然价格很诱人,后来逐渐增加自己的设计,并从款式、版型、面料、工艺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简言之,就是高性价比。

  而在产品基础上,主要依靠用户口碑传播,目前用户30天内的回访率是39%-50%。

  裂帛:扁平渠道放大后的小众情调

  投资方:红杉中国\经纬创投

  投资金额:USD1000万

  投资时间:2011-6-10

  以下来自于裂帛创人的看法:

  做品牌的道路有千万条,我觉得这几年小众品牌起来,意味着个人的自主性更大,不在乎外界的眼光。不要纠结是小众还是大众,这只是外界给你的一个标签,遵循自己的内心最重要。像剥洋葱一样,直至接近内在。

  大家关心数据,觉得裂帛的数据非常漂亮,大家会好奇裂帛做了什么,其实裂帛什么也没有做,只是六个词,“专注、专注、专注,产品、产品、产品”。

  裂帛已经开始走线下,几个原因:第一,做着玩,这个渠道是我们之前没有做过的;第二,看线下能否盈利,只有做到盈利,我们才会开第二家,然后一家家开;第三,线下的市场也很大,可以尝试;第四,线下可以和线上买家很好地互动。

  其实由两个设计师姐妹做起来的其品牌,正是利用互联网的扁平化,将原本小众的风格放大成了一种大众的情绪,瞬间就开辟了一个新的潜力巨大的市场。

  李宁:未来聚焦五大核心品类

  投资方:TPG/新加坡政府基金

  投资金额:10.3亿人民币

  投资时间:2012-1-19

2012年1月12日及2012年1月19日,李宁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与德太集团和新加坡政府投资签订协议,德太集团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分别出资5.61亿元人民币和1.89亿元人民币,合计认购李宁公司总额为7.50亿元的可转换债券,该可转换债券的期限为5年,初步兑换价格为每股7.74港元。同时,德太集团旗下TPG亚洲基金出资349,800,000港元受让李宁公司53,000,000股股份。

  而当年的李宁也陷入库存高企、渠道压力繁重的窘境。不过,2013年李宁在库存、销售网络、盈利能力以及经营现金流得到显着改善,资本结构趋于合理。其中,李宁牌和红双喜牌的毛利率上升,带动整体毛利率按年升6.8个百分点至44.5%,平均存货周转天数104日,按年增加15日。

  与此同时,李宁果断退出非盈利市场,清理了非盈利产品和渠道,关闭低效门店。并清晰定位高端、核心以及基础三级体育用品市场,未来会聚焦篮球、跑步、羽毛球、训练、运动生活五大核心运动品类,并投资建立核心运营平台。

  李宁是传统品牌中相对潮范儿又比较清晰的知道自己定位的品牌,所以近两年的“中高端”、“专业”又给李宁注入了活力。


文章来源:广州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广州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0)
0/20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