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4 16:02
专访 | 陈大鹏会长:拥抱春天,在坚守与变革中勇毅前行
文章来源:上海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中国服饰」每日推送设置“星标”及时获取最新推送2022年中国服...
设置“星标”及时获取最新推送
2022年中国服装行业承压前行,加快产业结构创新调整,
展现了较强的发展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告别跌宕起伏的2022年,充满希望的2023年已经到来。
回首2022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令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经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风高浪急”的重重考验之下,全行业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实现了服装经济整体发展平稳,展现出较强的产业韧性。
启程2023年,“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服装业崭新篇章正在徐徐拉开帷幕。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奋进之年,中国服装人该如何把握机遇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用初心和使命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陈大鹏
看数据,运行放缓中显韧性
中国服饰:请您回顾一下,2022年中国服装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
陈大鹏:2022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在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下,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国内市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中国服装行业负重前行,勇于应对挑战,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创新调整步伐,加大发展动能转换,展现了较强的发展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从生产看,生产增速持续放缓。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11月,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服装产量达211.6亿件,同比下降3.42%,降幅比2021年同期下滑11.95个百分点。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尽管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我国服装产量增速在放缓,但我国服装大国的地位依然牢固,依然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服装生产国。
从市场看,需求总体不振。内销市场方面,2022年1—11月,我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为8294.6亿元,同比下降6.9%,降幅比2021年同期下滑23.3个百分点;穿着类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4%,增速比2021年同期放缓7.7个百分点。国际市场方面,延续2021年以来出口增长之势,2022年1—11月,我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达到1605.27亿美元,同比增长4.2%。但服装出口增速明显放缓的趋势已经显现:从2022年9月开始,月度服装出口转为负增长,2022年10月、11月出口降幅达16.8%和14.4%,出口下行压力正在持续加剧。
在效益方面,运行质效明显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11月,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收13076.9亿元,同比下降3.3%;利润总额657.6亿元,同比下降7.4%;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03%,比2021年同期下降0.23个百分点。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含成本85.7元,比2021年同期增加0.5元;产成品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12.1次/年、7.5次/年和1.3次/年,同比分别下降5.8%、3.7%和2.1%;资产负债率为52.1%,比2021年同期提高0.15个百分点。
我们看到,尽管我国服装行业主要运行指标增速持续放缓,企业经营压力持续上涨,行业经济运行严重承压,但是我国服装行业一大批企业迎难而上,抓基础练内功,强化创新发展,推动着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看产业,中国时尚蓄势待发
中国服饰:进入“后疫情时代”,中国时尚强国建设步稳蹄急。过去多年来,您见证了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壮大,您会用什么词来形容您眼中的“中国时尚”?
陈大鹏:时尚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文化载体和精神体现。在中国,我们拥有56个民族、14多亿人口,丰富璀璨的民族文化和多元生活方式决定着中国时尚开放包容、百花齐放的突出特点。
尤其是在国家走向强盛、民族日益复兴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时尚主流应该更深入地挖掘中华优秀文化价值,在服装设计创新、文化创意创造等方面融合东方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把新时代东方生活美学与造物哲学更好地展现出来,改变以往由西方现代文化主导的时尚消费主流之势。
中国时尚体系的塑造离不开民族之本、文化之魂,我们要积极探索东方美学的当代性与世界性表达,在开放包容中创造以中华优秀文化为支撑的中国时尚语言和精神气质,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勇担行业创新创意发展的责任与使命,加快建设对全球时尚产业发展有推动、有创造、有贡献的时尚强国。
看大势,新征程推进新发展
中国服饰:结合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方向及宏观经济形势,您认为服装行业下一步将迎来哪些机遇?企业应如何抓住这些机遇?
陈大鹏:党的二十大报告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指出,要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也为未来服装行业的发展指明航向。
首先,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为中国服装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全国14亿多人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这对于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性消费业和民生制造业——服装行业来说,14多亿人的着装需求将带来巨大的市场消费空间,是今后产业发展的最大立足点。尤其是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大众文化自信所带来的产业文化创造力提升,将为产业价值创造带来更广阔的上升空间。
其次,党的二十大对高质量发展做了重要强调,产业链现代化、产业基础高级化这一导向为整个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我国服装行业已形成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链配套最完整的产业体系,但与世界时尚强国相比,我们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艺技术、优质制造、精益化管理等方面仍存在差距,尚有许多短板需要补足。
2023年,在国家大力推动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下,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持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一方面,这为产业的转型升级创造出现巨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将推动现代化时尚产业在生产范式、组织方式、商业模式等多方面变革,营造出数字时尚深入融合发展的新机遇。
再次,数字经济和美好生活的碰撞融合,会给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当人们的美好生活期待与数字经济不期而遇,有太多的生活场景等待企业去挖掘,有无穷的用户体验需要企业去迭代,而撬动这一历史性机遇与多元价值增量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具备数字化和信息化能力。
展望2023年市场经济形势,我认为是总体乐观的。从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都清晰地梳理了目前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并对扩大内需,推动制造业、实体经济发展等提供了一揽子政策支持,这些都为利好服装产业发展释放了较为强烈的积极信号。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背景下,一个属于中国的时代正在到来。
与时代机遇同行,我们有理由坚信:中国服装产业在数字经济时代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不会变,中国实现从世界服装制造强国向时尚强国转变的大趋势不会变,中国诞生体现产业创新活力、人文精神和中华文化价值的世界级品牌群体的大趋势不会变。
国家强,则产业强。随着党的二十大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新征程,服装产业的时尚强国建设也必然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到21世纪中叶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中国服装产业也将实现强国建设的新跨越,成为世界服装科技进步的主要驱动者、全球时尚创新的重要引领者、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推进者。
▼▼▼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
文章来源:上海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上海服装行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