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4 19:40
宋书玉副理事长出席宿迁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助推酒都建设并作专题讲座
文章来源:中国酒业协会公众号
宿迁于2012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酒业协会联合授予“中国(宿迁)白酒之都”...
宿迁于2012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酒业协会联合授予“中国(宿迁)白酒之都”称号。今年3月,宿迁又顺利通过“中国(宿迁)白酒之都”专家组复评。如何进一步建设好“中国酒都”,持续放大“中国酒都”品牌效应?
7月1日,宿迁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在市洋河新区召开,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快推进宿迁“中国酒都”建设的意见》,研究部署“中国酒都”建设工作。
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现场
会上,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宋书玉以《共建中国白酒酒都的几点思考》为题作了专题讲座。
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
围绕如何提升中国白酒酒都的产区价值,宋书玉副理事长从六大方面进行阐释。
一是在酒都的培育与建设中,产区政府、名酒企业、行业协会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主要是三种主导模式并存:企业主导;政府主导;政府、企业、协会联动主导。企业要持续做好名酒品牌,做好产区生态、技术、科研、文化等的引领、示范作用。政府在产区规划、生态保护、资源配置、法规建设、文化建设、产业链构建等方面发挥作用。协会要在产区战略发展、产区标准体系建设、科研平台、人才培育、产区品牌提升、产区证明商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通过提升产区品牌价值、创新发展模式,为小企业发展指明方向。
产区名酒品牌经过长期的培育与建设已经形成影响力,产区品牌我们刚刚起步。中国酒业协会倡导的白酒酒庄模式就是最佳模式,即名酒品牌+酒庄模式。酒庄是产区品质、价值表达方式中最得力的抓手。酒庄群打造有利于产区产业合理布局,提升生态保护,提升产区品牌。产区品牌的打造有助于提升产区产品价值、经济效益、优势资源的汇聚(人才、资本、市场)和关联产业提升,提升资源供给,产业链形成。
三是产区自然生态与产业产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生态容量与产能应建立合理结构。
部分产区存在产能过剩的状况,对自然生态和微生态构成极大威胁,生态自然源被过度使用,应通过论证建立产业容量与生态环境保护:构建资源合理配置(原辅料、水、土、粮)、动力供给、排放治理,实现集约、节约、共建需求,共建供给;研发白酒发酵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升发酵副产物附加值或无害化处理,形成循环经济结构,促进生态保护。
四是打造酒都产业链建设,实现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白酒产业贯穿1、2、3产业。上游是农业,下游可延伸的业态众多:文旅、文创、包装、物流、餐饮等,对拉动当地就业、振兴产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未来酒都的建设要实现种酿合一、酒旅融合、酒文融合、酒养融合、价值持续提升。总之,1、2、3产叠加再造N个主业,就可以实现N个价值,实现产区经济快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五是产区拓展要因地制宜,协同发展。
产区特点各不相同,围绕白酒全产业链建设也要因地制宜,以共享经济理念,实现产区高质量发展,合理拓展产区产业结构布局。目前,有些产区已经在原料基地建设、包装、发酵副产物利用等方面实现跨产区合作。同时鼓励名酒跨产区兼并重组,拓展市场。
六是加大产区立法与服务平台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产区生态保护必须通过立法提高保护能力,确保自然生态资源合理开发、适度开发、保护开发、提升开发,让自然生态成为产区最核心的资源。同时,在产区小企业、小作坊准入方面也要立法,强化产区政府指导,科学定位产业布局、规模。围绕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协会等机构合作建立人才培训基地,研发基地、金融、资本服务平台、检测平台、产区标准体系建设,产区知识体系建设等,为产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宋书玉副理事长表示,在“中国(宿迁)白酒之都”建设推进过程中,中国酒业协会将从专业的角度给予大力支持,共同把“中国(宿迁)白酒之都”建设好。
文章来源:中国酒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中国酒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