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5 18:59
丝绸之路上的酒庄传奇 | 让世界品鉴中国味道
文章来源:浙江省酒类流通协会公众号
中国葡萄酒的身影起源于何时?司马迁的《史记》第一次记载了葡萄酒,张骞奉汉武帝之命...
中国葡萄酒的身影起源于何时?司马迁的《史记》第一次记载了葡萄酒,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见“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见到当地盛产的葡萄及葡萄酒的酿制技术,张骞将这一珍品的种植及酿造技术带回大汉朝。栽培葡萄与酿制葡萄酒的技术从西域引进后,经过如今的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传至内地。
公元640年,唐高宗发动了对高昌国的进攻。“破高昌,收马乳葡萄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酿)酒法,帝自损益造酒,酒成,凡有八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即颁赐群臣,京中始识其味。”高昌即中国葡萄酒的起源地新疆,即如今的吐鲁番盆地。吐鲁番盆地,有幸成为中国葡萄酒的起源地。
若从近现代新疆葡萄酒的发展来看,身处鄯善县的楼兰酒庄,则是西部葡萄酒的摇篮。(出自好酒地理局)
楼兰酒庄的故事
上世纪70年代,新疆第一家葡萄酒企业园艺场果酒厂(即“鄯善县葡萄酒厂”,楼兰酒庄前身)在吐鲁番鄯善县成立,主要生产原汁葡萄酒和葡萄罐头,拉开了新疆葡萄酒产业现代工业化的序幕。
伴随1979年的改革开放,园艺场果酒厂也迎来了发展的历史机遇。1979年,借助沙城项目的契机,原轻工业部派出考察团对法国进行葡萄酒技术考察。同年,轻工业部提出了建立母本园的想法,并从1980年开始,陆续从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引入赤霞珠、歌海娜、西拉等国际名种。
同期,园艺场果酒厂更名为“鄯善县葡萄酒厂”,迎来第一次技改,利用当地特有的优势品种无核白、马奶子等鲜食葡萄生产出了半汁葡萄酒、白兰地,年产量突破1000吨。
1982年,轻工业部在对全国酿酒葡萄产区考察后,最终选择了新疆鄯善、山东烟台、河北昌黎等五个地区,作为中国酿酒葡萄的生产试验基地。至此,西部酿酒葡萄的根在这里生长,新疆最初的赤霞珠、柔丁香、西拉、歌海娜、美乐、白羽、贵人香等酿酒葡萄品种,基本都是从楼兰酒庄的母本园里进行适种选育出来的。
楼兰酒庄母本园
其中,独特品种柔丁香,在国内可以用“孤品”来形容,是楼兰酒庄的镇庄之宝。
楼兰酒庄总农艺师薛锋先生介绍柔丁香开花时会散发出浓郁的花香味,在起风时,隔着一块葡萄地的距离都能闻到它的香气。
如今,原有母本园中,只有楼兰酒庄的母本园基地依旧沿用,继续肩负试种选育的实验任务。目前楼兰母本园已拥有30余种酿酒葡萄品种,树龄平均在30年以上,是中国名副其实的“黄金树龄葡萄老藤”。
2017年,楼兰酒庄在原有母本园的基础上划分片区,建立了新疆葡萄酒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酿酒葡萄种植试验基地。根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的建议,楼兰结合本地气候特点,引进了马瑟兰、马尔贝克、小味儿多、小芒森等酿酒葡萄品种。
在以中国葡萄产业首席科学家段长青为核心的技术团队指导下,楼兰酒庄通过改变种植朝向,砧木嫁接和自根苗两种栽植模式、水肥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原料品质、提高机械化操作水平、减少人工成本,打造了适合吐鲁番产区特色的酿酒葡萄栽培示范园。
楼兰,向世界迈出一大步
历经50余年的发展,新疆葡萄酒早已名声在外。
2019年,新疆天山北麓、伊犁河谷、焉耆盆地、吐哈盆地四大产区及玛纳斯小产区,在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上被授予了“世界美酒特色产区”称号。楼兰酒庄,在疆外市场甚至是国际市场逐渐崭露头角。
截至2019年底,新疆葡萄种植面积232万亩,其中酿酒葡萄种植面积35.1万亩,以葡萄酒和葡萄蒸馏酒为主的各类葡萄酒综合产能达到55万千升。已经在葡萄种植及葡萄酒生产上形成了规模优势,是全国最大的葡萄原酒生产基地,地位举足轻重。
而新疆葡萄酒对外发展的历史,也几乎由楼兰一手书写。
1992年,彼时的鄯善县葡萄酒厂与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酒厂合作供应原酒,酿造出来的红、白葡萄酒运往天津,完成了“中国葡萄酒的东西融合”,写下新疆葡萄酒史上的浓墨重彩一笔。
1996年,经营不善的鄯善县葡萄酒厂由国营企业转变为合资企业,重组为新疆楼兰酒业有限公司,并在1999年创下了占据新疆80%的销售市场。
2002年,楼兰酒业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新疆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企业,也比天津王朝葡萄酒香港上市还要早三年。但可惜的是,原本有望借资本腾飞的楼兰遭到了致命打击,投资方看中的是楼兰作为一个葡萄酒企业的资本估值,只想将楼兰卖个好价钱,沦为贴牌酒加工厂的楼兰也因此错失了新疆葡萄酒酒庄化发展的第一个时机。
2007年,浙江商源集团入主楼兰,在商源的支持下,2011年升级楼兰酒庄后,楼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明确了“打造专业酒庄酒”的定位。
2011至2015年间,楼兰酒庄先后完成了年产一万吨的联合生产车间、楼兰文化中心、接待中心、橡木桶酒窖、地下酒窖、白兰地车间、楼兰古堡的建造,成为了集葡萄种植、葡萄酒文化体验、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餐饮、会议、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葡萄酒主题庄园。
今天的楼兰酒庄,已经变成了一个具有地标性、带有西域民族风情的酒庄,已经被收录在葡萄酒圣经——《世界葡萄酒地图》一书中,也是唯一获准使用吐鲁番葡萄酒国家地理标志的酒庄。
按照庄主许志良先生的说法,楼兰有着辉煌无比的历史和文化,楼兰古国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戴着神秘的面纱,楼兰酒庄不仅要通过葡萄酒产品展现新疆风土、融合吐鲁番产区民族风情,还要重现和传播楼兰古国的繁荣与文明。
为此,许志良先生确定了以楼兰文化、吐鲁番文化为底色的酒庄设计理念,将本土最具代表性的壁画王文华、生土文化应用其中。
当我们推开楼兰地下酒窖大门的时刻,古西域的人文历史如画卷一样在我们眼前展开。生土结构的酒窖展示了吐鲁番千年民俗生活的面貌,也让葡萄酒能在吐鲁番地表温度70℃的极端天气下,仍能在恒温5-17℃的地下窖藏。
酒窖内的56个小型储酒间形似佛教洞窟,每一个洞窟里侧都是一幅壁画,这些壁画是经过精心挑选,大部分是来自距离鄯善县70公里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个别是来自库木吐拉千佛洞。
如果仔细看,这些壁画的不仅颜色不够鲜艳,在细节处还会出现斑驳的痕迹,这些都是楼兰酒庄对经典文化的致敬、传承及“复原”。
20世纪初,日、德、俄、法等国探险家在新疆活动时曾清理、挖掘和切割盗走了不少珍贵文物,壁画也在其中。1904年至1913年,伯孜克里克千佛洞90%的壁画被4个探险队切割下来,分批运出国,如今,想要看到一幅完整的伯孜克里克千佛洞壁画,需要辗转多国博物馆。而没有被盗走的残存壁画,也因为全貌缺失、氧化等问题导致颜色斑驳。
除了在地下酒窖复原壁画,楼兰还把壁画用于包装和宣传,这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楼兰文化工作室主任余波老师的主要工作之一。每天,余波老师都会在自己的工作室内绘制酒瓶,绘画前,余波老师会用生土打底来当做画纸,再根据线描稿一点点将壁画复刻在酒瓶上,大概6、7个小时左右,一瓶定制壁画葡萄酒便完成了最后的设计包装。
相比与颜色斑驳的酒窖壁画,余波老师绘制的壁画颜色鲜艳,余波老师介绍“很多游客来新疆看完壁画都很遗憾,觉得新疆的壁画看起来很斑驳、一点都不完整,所以我在画的时候,尽量去还原一幅壁画最初的样子,上色会上7-8遍。”
余波老师说,现在酒庄里的壁画大多数都是局部,今年我们想把一些完整的壁画重新在酒窖里画出来,“楼兰除了是一个酒庄,也是一个壁画馆,用这种方法去宣传壁画文化,同样也宣传楼兰酒庄。”
从余波老师的工作室里运出来的定制壁画葡萄酒经过精密的打包后,会送往分散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手里,壁画内含的西域文化色彩也会随着这瓶葡萄酒传播开来。
楼兰酒庄壁画
2011年,楼兰酒庄葡萄酒作为各国首脑、政府接待用酒亮相亚欧博览会,并成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用酒,开启了楼兰酒庄“文化外交”时代。此后不仅多次作为亚欧博览会指定用酒亮相,2016年楼兰酒庄“楼兰小古堡”成为G20全球峰会的指定用酒,并多次参与各大高端商务、体育、社交活动。
正如同两千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将东方文明沿着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又把西方文化带回东方一样,今天的楼兰酒庄作为文明使者,把沉淀千年的丝路文化、西域文化通过葡萄酒又再次传递出去。
本文来源楼兰酒庄俱乐部
声明:凡注明浙江省酒类流通协会原创文章,版权归浙江省酒类流通协会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本公众号所发布转载文章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你的每个点赞和在看,都是对我们的支持~
文章来源:浙江省酒类流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浙江省酒类流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