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5 19:08
【会员风采】沈牡琴:用态度和情怀留住同山烧原来的味道
文章来源:浙江省酒类流通协会公众号
人物名片沈牡琴1970年10月出生,诸暨市同山高粱酒厂第四代掌门人,高级酿酒技师...
沈牡琴
1970年10月出生,诸暨市同山高粱酒厂第四代掌门人,高级酿酒技师,省级非遗项目“同山烧酒传统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连续多年被评为绍兴市级、诸暨市级优秀传承人、民间特级人才、诸暨工匠、绍兴领雁人才。擅长于传统小曲清香型白酒和传统酒药的生产。在传承创新的基础上,带领企业获得“浙江老字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浙江省农业科技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基地”等荣誉称号。
沈牡琴出生在同山镇沈宅的小山村里,在她幼小的记忆中,同山农村里,田间地头种满高粱,家家户户都会酿酒,自己就在同山烧的浓香中长大的。
母亲会把家里酿制的酒,一部分带到集镇上去卖,一部分作为同山的一种特产送给亲戚朋友,一部分留下来给自己家里喝。父亲每次劳作回来,母亲便会叫牡琴给父亲倒上一碗同山烧,酒成了父亲每次劳作回来最享受的时光。酒也成了母亲对父亲的一种关爱。在沈牡琴的心里,同山烧于她有种无法割舍的情怀,她暗暗发誓,长大后自己也要像母亲那样,酿制好酒,给更多的人喝。
1989年,高中毕业的沈牡琴来到同山唐仁村酿酒师傅寿国信家学制酿酒。
1993年,沈牡琴创建了诸暨市同山高粱酒厂,秉承同山烧传统考究的酿酒工艺,以生产清香型传统白酒原酒为主,致力于同山烧传统酿造技艺和传统酒药的生产研发。
酒厂建成后,沈牡琴在产品研发上从未驻足停留,与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合作,联合开发了同山红营养高粱酒、桑葚酒等。并自主开发46度中度酒“红粉池”,其绵柔醇和的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沈牡琴在制酒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细化每一道工序,落实关键控制点,同时整合编写同山烧酿造技艺,并联合同山及周边传统制酒师傅,传承发展酒药生产技艺,留住“同山烧”的原味。
沈牡琴对待同山烧就像对待孩子一样细心呵护,每一个细节都格外关注,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凭借多年经验,沈牡琴用手捏一把发酵的高粱,就能判断出这一缸酒是否发酵完全;蒸馏时,只要看碗里的酒花便能品出这次出酒的质量。
对于原材料她更是讲究,酿酒需有好酒曲,辣蓼草是做酒曲的重要材料,现在因为各种原因,诸暨已经很少看得到辣蓼草的生长。沈牡琴要清晨4点不到,去邻县河边割草料,当天分拣,晒干,精心准备。在制作酒曲时,室内的高温环境,待不了多久便全身湿透,特别考验耐心。而沈牡琴会全程观察酒曲生成过程,并把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一一记录下来。这种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态度,便是工匠精神。
沈牡琴的公公寿国信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老寿家酿酒的历史可追溯到民国1926年创办的“永茂酒坊”,成熟的酿酒技艺一直传承至今。现在老寿家酿酒技艺已传承到第五代沈牡琴的儿子寿巨枫手上。
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寿巨枫,本是想留在大城市工作、创业、发展的,因从小受同山烧酒文化的熏陶,在沈牡琴的影响下,便决定回来跟随母亲一起研发,传承酿酒技艺。
2017年1月,诸暨市同山高粱酒厂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名单。
2017年6月同山镇牵头成立了“酒嫂创客合作社”,沈牡琴作为同山烧非遗传承人为酒嫂姐妹们细心传授酿酒工艺,把日常工作中积累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让她们都学有一技之长,也是对同山烧制酒技艺的一种传承。
🔺2018年1月,沈牡琴被评定为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同山烧酒传统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2019年4月,沈牡琴被授予“诸暨工匠”称号。
同山烧烧制完成后,要放在地窖里静置三年,沉淀后才能酒香十里。正如沈牡琴一样,安心下来做纯正的手工酒,面对激烈的市场,依旧不扩规模,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积累,不断进步,将同山烧传承发扬,用匠心留住同山烧原来的味道。
文章来源:浙江省酒类流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浙江省酒类流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