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连锁经营 / 上海家协祝大家端午安康!

上海家协祝大家端午安康!

2024.03.17 11:51

文章来源:上海市家具行业协会公众号

摘要:

端午时节,粽子飘香。明天就是端午节了,你知道上海人有哪些端午习俗吗?让我们一起来...

端午时节,粽子飘香。明天就是端午节了,你知道上海人有哪些端午习俗吗?让我们一起来瞧瞧。


端午节最重要的当然是吃粽子了,早年上海人家遇到端午节吃粽子,基本都是自家包的,多数是甜的赤豆粽,或是纯的糯米粽,老上海有一大批宁波人,他们则更喜欢包碱水粽,家庭富裕的还会放几片肉。慢慢就演变成现在种类繁多的粽子:没有馅的清一色的糯米是白米粽,吃起来时蘸绵白糖;糯米与其兄弟赤豆混作一团的叫赤豆粽;还有包精肉的肉粽和包蛋黄的蛋黄粽。现在更是出现了许多“黑暗料理”粽,干贝粽排骨粽已经不稀奇,咖喱粽泡椒粽巧克力粽等等,总有一款“雷”到你。


旧时,上海人有时不叫龙舟赛而习惯叫竞渡。有资料记载,旧时端午节,上海黄浦江有龙舟竞渡之戏。有善杂耍者,身束青龙绦,装载各种器械。乘一种“快船”,往来穿梭于各龙舟之中,更番演奏技艺。上海是传统的江南水乡,因此每逢端午,水上活动几乎必不可少。


端午里的吃,不只是粽子一家独霸天下。在“老底子”的上海,与粽子同锅共煮的还有鸡蛋。也就是说,端午除了吃粽子,还要吃鸡蛋。鸡蛋剥了壳吃,上海人把剥了壳的鸡蛋叫做“白和蛋”。不过现在已经很少听到这样的叫法。

为什么在端午要吃“白和蛋”?多少年流传下来的说法是:那天吃了白煮蛋,皮肤就会如同鸡蛋白一样光洁。时逢初夏,古有五月“恶月”之称;“此月蓄药,以蠲除毒气”(战国·佚名《夏小正》)。一是那时季节变化,人易得病。二是气候转暖,蛇虫百脚皆纷纷出笼,人易受害。吃白和蛋,实际上就是进补和增强抵抗力,如能有利于皮肤,那是割草打兔子——捎带的。

上海人称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它们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多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里所装东西已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

戴香包也颇有讲究。老年人为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香包,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儿童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香包,如老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几个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恋人。香袋以前家家户户都是自己做的,很多小姑娘一下做十多个,还互相赠送。有的还会比较谁做得好看。

在上海,可以从雷允上等药房中买到各色各样的香囊。若是感兴趣,自己也可以亲自制作一个香囊。


食“五黄”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五黄是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和雄黄酒。这是江南一带的习俗,黄色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尊贵的颜色,带有吉祥意味。雄黄之黄,克杀邪毒,也有驱除五月气候中邪气的作用。所以说,吃“五黄”的目的是驱邪毒、求吉祥。

上海人在端午有插艾叶、挂菖蒲的习俗。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传统上,中国人一直把菖蒲视为辟邪之物。由于其形状似利剑的特点,因而民间视之为驱鬼斩魔的降妖工具。菖蒲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同时,民间多将艾叶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因而挂菖蒲艾叶,有驱鬼辟邪、治病防病的意思。


万水千山是情,值此佳节,上海家协祝大家万事如意,端午安康!

文章来源:上海市家具行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上海市家具行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0)
0/20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