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8 11:51
瓜分中国,家居连锁卖场综合统计分析
文章来源:宁波市家居产业协会公众号
导读:连锁家居卖场的兴起,极大地改善了家居建材市场的购物环境,推动...
导读:连锁家居卖场的兴起,极大地改善了家居建材市场的购物环境,推动了厂商终端形象的提升,促使家居建材厂商大力提升品质意识、服务意识。 连锁卖场会导致垄断,不利于自由竞争;连锁卖场挤压了厂商利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业发展;连锁卖场的统一管理导致入驻商户综合成本不断增加。 是“推进器”还是“绊脚石”,家居连锁卖场在各方质疑声中,冲破重重困局,正势不可挡地走向垄断,那些如雨后春笋般开业的连锁网点,正在瓜分中国。 为统观全国连锁卖场的布局及发展现状,家具产业对网点覆盖超过3个及以上省份的家居连锁卖场进行了统计及分析。
内资完胜外资,卖场总体过剩,多网点销售惨淡
纳入统计的11家连锁卖场,内资占比达到64%,外资占比27%,如果算上曾经在家居连锁卖场领域里轰轰烈烈过的“东方家园”“好美家”,可以说内资卖场从数量上完胜了外资。
不过随着房地产调控,作为配套行业家居卖场也急剧萎缩,东方家园全军覆没,好美家退守上海8家门店,而以美国家得宝、德国欧倍德、法国乐华梅兰为代表的外资卖场陆续水土不服头破血流而去,继续苦苦坚持的英国百安居持续曝出关店扭亏的信息,店铺数量从63家直降至39家,其管理、盈利模式等受到各种质疑。日子稍微好过一些的瑞士宜家被指龟速发展至今也仅有15个店铺,相较于内资红星的100余店,居然的70余店,总量上外资是相形见拙的。
内外资店铺数量总和虽然完胜,但近年伴随内资的关键词有“扩张”“开店”,也有“关门”,总体而言存在表面光鲜内部空虚的情况,随着店面数量的增多日均进店流量是低的,卖场门可落雀的情况普遍至极,日子也不好过。
根据本次统计近年业绩,红星美凯龙113个店总业绩约500亿,居然之家71店业绩约300亿,宜家15店总业绩63亿,综合得出几大家居连锁卖场巨头单店年销售业绩均仅约在4亿元左右,这个数据多少让我们有些遗憾,可以预想全国有极多网点销售是惨淡的。
另据数据统计,目前全国家具卖场总面积超过4000 万平方米。如果按1 万平方米年销售1 亿元计算,目前国内市场年销售2000 亿元,只有2000
万平方米的卖场就足够了。这意味着有将近50% 的卖场是过剩的。
大资本的游戏场
纳入统计的11家企业,注册资本金都不低,其中千万级的7家,亿级的2家,十亿级的2家。且外资的注册资本金普遍比内资的高,其实力可见一斑,也足见其扎根中国的雄心。
注册资本金不能全面代表企业的实力,但是相较于绝大多数家居生产型企业几十万几百万的规模,足见纯渠道平台的门槛费是极高的,这是一个大资本的游戏场。从百安居等外资进入中国时动则大手笔并购十个八个卖场的个案,以及车建新为红星扩张进行的数次融资就可见一。
符合经济发达地区消费力强的规律
与家居生产型企业聚集在珠三角与长三角一带的分布规律一致,家居连锁卖场发家地也主要集中在了这几个经济发达区域,纳入统计的11家企业,总部在上海占了4家,北京2家,广州、深圳、杭州各1家。这个统计结果在意料之中,出乎意料的是远在北方的长春孕育了吉盛伟邦,和地处中原的武汉崛起了欧亚达。
从发展的态势来看,发迹并深耕中部的欧亚达经营得道,湖北卖场总数占华中地区的51%,占湖北市场近30%的市场份额。成为中部家居卖场崛起的主力。但远在北方定位高端的吉盛伟邦最终没有坚持走下去,晚节不保,差点被红星收购,其未来走势也一片迷茫。
受政策驱动,也受政策制约
从统计看,集美已经29岁,红星已经26岁,大部分家居连锁卖场的创立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而取得迅猛发展则是在2003年中国房地产大发展之后,这两个节点分别是中国决定搞改革开放与房地产被确定为支柱性产业的时间,可以说现代家居以及家居连锁卖场的诞生是政策性的产物,或者是受政策驱动而规模化发展的。但它也极大地受政策影响,2008年以来持续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让家居企业生存陷入困局,连锁卖场与生产型企业集体过冬,一点点关于房地产的利好信息都可以刺激到家居企业的神经。
包租公方式运营居多,旱涝保收,坐收渔利
统计显示,当前连锁卖场的运营模式主要分为出租店铺与仓储超市两种,但只有36%的卖场采用仓储超市模式,出租店铺模式占了64%的比例,大多数卖场选择了旱涝保收、坐收渔利的出租方式。因为其牢牢掌握了店铺的产权,包租公随时可以轰走租客或者频繁提高各种条件,这也是连锁卖场被人诟病最多的地方。除宜家外,败走中国的家得宝、欧倍德,陷入经营困局的百安居等从某个程度上又在诠释着仓储超市在中国的水土不服。
相较于服装、食品的零售终端模式多样化而言,连锁卖场作为家居零售终端当前的模式略显单一,是否还有更多的运营模式有待开发呢?当然,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大型卖场近年来不惜代价试水电商,也算是一种模式创新,但成效堪忧,家居连锁卖场亟待创新。
自有物业成趋势,租赁物业竞争力下降
目前,有64%的企业租赁场所搭建卖场,租赁+自有物业的占比27%,自有物业的卖场占比9%。宜家所有店面全部是自有物业;红星、居然、百安居属于租赁和自有物业各占一部分;月星、香江欧亚达等是纯租赁物业。
随着近2年来红星、居然、宜家频繁的圈地运动的展开,将有越来越多的自有物业卖场被投入使用,其营运成本的降低、稳定性的增大等多种利好将增加这些卖场的核心竞争力,未来的话语权将更集中于持有自有物业最多的卖场手中。
差距越来越大 垄断已经形成
无论是从网点的数量,还是从综合业绩的表现来看,连锁卖场布局差距越来越大,垄断格局已经形成。
红星美凯龙以网点总数113家,总业绩超500亿人民币当仁不让的成为家居连锁卖场之王;居然之家以网点总数78家,总业绩超300亿人民币成为行业季军。这两个巨无霸远远的把其他连锁卖场甩在了千里之外。
第二梯队的月星、欧亚达、集美家居业绩均约100亿,店铺数量分别只有25、18、8,追赶需待时日和实力。
第三梯队的宜家单店盈利能力挺好,但网点数量太少;百安居店铺总数还坚持在较高位置,但始终在为扭亏挣扎,均处在生存和谋局布势期,暂时难以形成垄断之势。
之后是好百年、特力和乐、香江家居、第六空间等,无论从店铺总数,还是业绩综合来看,根本不足以与巨头抗衡,甚至有些还无法与地方本土卖场形成竞争。
(以上数据截止至2014年4月)
文章来源:宁波市家居产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宁波市家居产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