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连锁经营 / 大国重器,从专利战争到商业生态系统战争 | 知识产权实务

大国重器,从专利战争到商业生态系统战争 | 知识产权实务

2024.03.21 22:29

文章来源:北京家居行业协会公众号

摘要:

从专利战争到商业生态系统战争————————————————文/健君(二)从自然...


从专利战争到商业生态系统战争

————————————————

文/健君



(二)从自然生态系统到商业生态系统




(三)商业生态系统的威力

  

  


 

首先,知识产权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协同整合。衡量生态系统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生态系统中各方信息与商业价值的互利互换,而要实现此目标,标准,特别是国际标准和专利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大提升了生态系统供应链连接和智能程度。商业生态体系只有在专利标准的指导下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发挥系统的协同整合功能,为客户提供整套解决方案。


  其次,知识产权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商业生态系统的实力决定国家的竞争力,在全球国家竞争力评级指标中,知识产权保护体制赫然在列,成为重要指标。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为商业生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行业和市场环境,给生态系统成员和投资人极大的安全感,为商业生态系统带来大量的外来投资。


  第三,知识产权有利于控制商业生态系统的风险。商业生态系统风险极高,巨大投入后开发出的产品如果因专利侵权无法卖出,就无法带动整个生态系统成员获利,前期的所有投入有可能打水漂,严重的话,生态系统也会因此坍塌。为避免这样的系统风险,就要进行知识产权的全程风险控制,例如通过强大的专利检索和分析工具,可以为生态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行业内外最尖端的技术和产品信息,随着行业边界的消失,这种看似无关的信息可能成为未来商业生态系统的关键商业要素。


  第四,知识产权可以提升生态系统的竞争力。商业生态系统的较量虽然最终表现为企业的生存和盈利能力,但在过程中常常见到的是生态系统之间的专利较量。这种较量一方面表现为国际专利标准制高点的争夺,另一方面表现为生态系统之间的专利战争,知识产权借助合法垄断的力量已经成为生态系统之间竞争的利器。


  最后,知识产权可以推动亦可阻碍生态系统的变革和创新。一方面,知识产权可以有效呵护初创生态系统的创新优势,并为商业化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特别是新产品市场化的开发,往往大于新产品研发的投入,许多新产品出师未捷身先死都是因为侵权泛滥和资金缺乏,这时,适当的知识产权策略可以有助于新产品的生命周期。例如,爱立信每年在专利上都会有很多收入,这些收入又投入到研发和市场化中,都是在生态系统内,没有流出系统外。另一方面,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与知识产权的垄断性相冲突,专利权垄断限制市场竞争,损害自由公平的市场秩序,妨碍知识信息的创造和传播,也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创新和升级。



(三)生态系统对知识产权的反作用


  


  在一个商业生态系统中,核心企业为了占据核心的生态位,有时可以通过合同和专利来获取,但若使企业得到长久的发展则必须有完整的产品创新体系、专利标准化体系和供应体系。一个生态体系的基本战略模式从协同开发开始,然后建立技术标准合作,通过源创新输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通过合理的供应体系实现资产到利润的转变,然后生态内成员分配利润并将一部分投入到新的开发创新当中。创新产品、专利标准、资金利润就这样在生态系统体内循环往复,形成一个对外开放、对内闭环的系统。


  以美国经济保持强劲生命力的商业逻辑为例:一个成功的商业生态系统需要公平和相对稳定的知识产权规则,良好的知识产权系统(如专利标准)会推动更多的技术创新,更多的技术创新则会推动更多的产品交易,有了更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交易,就会有更多的竞争,更多的竞争会推动更多的创新和知识产权,更多的创新和知识产权又可以推动更高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循环就变成更多的贸易、更多的创意、更多的竞争、更多的创新和更多的知识产权,这样就形成一个非常优化的生态环境。


(三)知识产权三大战略转移


  新兴商业生态系统的内在循环和不断进化使基于传统经济模式的知识产权战略已经过时,旧有的战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生态系统的发展,无论对于政府还是商业组织来讲,向与商业生态系统相匹配的知识产权战略转移都是当务之急,并且该项工作很难一劳永逸。

  


以传统的知识产权战略讲资产,从专利的挖掘、布局、储备、授权去规划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从而形成庞大的无形资产是标准的工作范式。以现代的知识产权战略讲利润,如何将大量沉睡的无形资产转化为可见的利润,并且将这些利润在生态系统内实现良性循环被设定为战略的追求目标。


  一个知识产权战略,如果可以协调生态系统成员需求并且使商业模式获得竞争优势,那么它将是生态系统中一股强劲的力量。从实用角度出发,商业生态系统更加讲究专利的质量而不追求数量,企业对核心专利,特别是基本专利会非常重视,它可以为企业带来垄断利润。商业生态系统也更加讲究专利的效率而不是形式,在它们眼里发明不一定是好的专利,被消费者认可的外观设计很多时候比发明专利更好使,比如苹果战胜三星的大部分专利都是用户特别喜欢的外观设计而不是发明。


  从资产到利润的理念转变是传统知识产权战略思想的重大革新,这里的利润不能狭隘地理解为专利许可费收入,而是指整个商业生态系统成员的综合投资回报(ROI)。因此,参与商业生态系统再造的知识产权战略更加注重画出纵览全局的利润蓝图,以便让系统内的成员都能共享受益。比如,设计正确的知识产权战略不仅有助于重塑研发回报的方式,打开产品的溢价空间,更有助于组织向产业最新的利润点转移,使组织始终处于生态系统价值链的利润池的中心。

  



封闭必然落后,开放走向创新,这是商业生态系统的生存法则。从IBM公布其源代码开始,谷歌、特斯拉等新兴商业生态系统的缔造者都纷纷效仿,一场开放式创新的浪潮在全球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基于开放授权框架的知识产权战略对传统的知识产权战略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垄断与开放格格不入,每个商业生态系统对垄断孜孜不倦的追求在商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态度前必须保持克制,否则就成为阻碍创新的因素。这方面的案例不胜枚举,IBM在PC时代果断摒弃了垄断的专利策略,积极培育PC生态系统的合作伙伴,一度使IBM成为笔记本的代名词。而谷歌通过开放免费的知识产权战略,鼓励上下游伙伴在他们的平台上开发配套应用,形成互补性的创新体系和相当的用户基础,成就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跨国生态系统。


  竞争与合作难处一室,但商业生态系统内组织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充分自治的分布式协同工作将代替金字塔式的多层管理结构,友好和谐的标准合作代替了兵不血刃的专利竞争。商业生态系统要求组织成员跳出零和游戏的怪圈,强者不再绝对地驱逐弱者而是成为相互依存的物种,成员结合各自的贡献,共创技术标准,形成竞争和合作的规则。成员都有把蛋糕共同做大的市场愿望,使大家生存在一个丰富而协调的动态商业生态系统中。





中国企业每卖出一部手机,都要给高通交5%的专利许可费。但收取专利费用的巨头不止高通一家,目前,爱立信、微软、诺基亚、西门子等欧美巨头在中国除获取巨额的销售利润外,专利方面也有不菲的收入。以爱立信为例,2012年,爱立信仅仅专利方面的许可费用就达到10亿美金的利润。


  专利授权许可和诉讼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的财务指标,但这绝非专利的核心价值。过分强调专利的短期收益具有潜在危险,企业应该设计好的知识产权战略以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好的知识产权战略不仅由利润收入的多少来评判,而是应将战略重心放在保证产品的销售自由,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增强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优势上。而想要做到以上几点,则必须有科学有效的专利费用筹划。


  专利费用筹划并不仅仅是第三世界企业的专利,西方跨国公司更加注重专利费用筹划工作。从国际趋势看,专利费用筹划越来越成为跨国高科技公司的一项核心业务,被摆在像国际税务筹划一样的重要位置,可以创造巨大的价值。专利费用筹划研究涉及的范围不仅是专利授权许可费,政府层面会涉及上到国家有关专利的政策法律,下到地方的专利资助,企业层面会涉及从产品、品牌、市场等方面的因素。专利费用筹划得当,不仅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费用成本,提高企业的产品竞争力,而且可以有效阻击西方跨国巨头和专利蟑螂的进攻,为拓展海外市场铺平道路。


  对于专利授权人来说,因为没有科学的专利费用筹划,常常受到涸泽而渔等类似的指责。最明显的例子是日本3C和6C联盟为了攫取高额专利费用,最终将中国欣欣向荣的VCD和DVD行业整体压垮。越来越多的专利授权人意识到先养鱼再捕鱼的道理,给予被授权人足够的时间去休养生息,以便保证源源不断的收入。而从专利被授权人角度,专利费用的整体筹划则显得更为重要,科学合理的费用筹划可以降低整体运营成本,提升企业腾挪的空间。市场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专利被授权人应学会在其中利用各种因素进行谈判和博弈,为自己获取最佳的内外部专利运营环境。


按上方二维码,读更多好文章


文章来源:北京家居行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北京家居行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0)
0/20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