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1 22:34
【企业实务】由商业秘密之“秘密性”看企业内部管理商业秘密
文章来源:北京家居行业协会公众号
任何企业不论大小,都或多或少有不希望竞争对手了解或知悉的信息,也就是通...
任何企业不论大小,都或多或少有不希望竞争对手了解或知悉的信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权利人付出了相应的智力或劳动成本,或者使用金钱为对价获得,或者通过其他合法方式获得的,一经使用即能为权利人带来现实的或潜在的经济利益及竞争优势。反之,因商业秘密保护不当而导致的泄露会给企业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
一般认为商业秘密具有三个构成要件:秘密性、利益性和保密性(采取必要保密措施)。在三个构成要件中,秘密性被认为是商业秘密区别于其他信息的最根本的属性,是决定信息是否是构成为商业秘密的最权威因素。
秘密性毫无疑问是商业秘密最重要属性。在实践中,商业秘密权利人证明该商业秘密非“公众所知悉”以及权利人已经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来维持秘密性是在商业秘密纠纷中获胜的关键。
商业秘密不为公众所知悉是消极事实。为了证明商业秘密维持“秘密性”的事实,企业可以保留相关文件,包括商业或技术项目研讨的记录,技术开发过程中的数据和实验,来说明所主张商业秘密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并且能够阐明“秘密点”,解释哪项内容是现有领域不为人所知的,并且企业投入了相关的人力和物力,以及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数据,以获得商业秘密的“成本论”和之后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来证明商业秘密不是本领域公知的,也不是能够轻易获得的,从而以积极的方式证明商业秘密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秘密”属性。
企业如何管理商业秘密
根据国家公安部的统计,“我国商业秘密刑事案件中60%都与人才跳槽有关,80%以上的商业秘密外流是由内部员工引起的”。因此,企业需要从内部开始,对商业秘密进行积极主动地管理,并且事先采取主动的保密措施,以维持其“秘密性”。
1、组织经常性的企业员工知识产权培训,增强每一个员工对企业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从而降低企业的商业秘密因无意识而泄露的主观风险;
2、建立商业秘密的档案,这是明确企业商业秘密权的基础。企业需要通过档案编制并管理所拥有的商业秘密,登记商业秘密的内容、数量、性质和来源,并且进行保密级别分类和标记;
3、限制对商业秘密的接触,以必要性为条件,同时记录商业秘密的接触人、接触时间以及接触内容,并且按照不同保密级别,对保密信息的接触范围、期限、能否复印和拷贝等作出相应的规定;
4、重点管理商业秘密的重点区域,只对必须知悉的相关人员告知内容,以相应管理层批准为接触要件,并且采用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密保护;
5、加强对核心员工的保密管理。在签订雇佣劳动合同时,不仅规定竞业限制条款,还应当有保密条款等;在核心员工离职前,签署离职保密协议,也可以约定员工在离职后一定期间内完成的发明创造的所有权归属原企业所有,从而降低因员工离职而导致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
6、对于涉密的机器、厂房、车间等场所限制来访者并提出保密要求,在涉密场所安置监控设备,并设计访问路线以及全程陪同;
7、加强在对外合作中的商业秘密管理。在保密信息披露前,获得相应级别管理层的许可,并且要求义务人签署保密协议;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在相应文件上标注保密,对重要文件进行加密处理,并且及时要求义务人对所接受的保密信息进行确认,作为保密合同的附件;在协议中约定必要的保密期限;对接触、使用商业秘密的第三方和内部员工有正式的信息披露授权过程和信息回收过程;
8、对重大项目实施商业秘密泄密风险评估或测评,并制定和执行相关保密措施。
企业可以根据商业秘密的重要程度,采取其中一种或者几种保密措施来保护。对于重要的商业秘密,按照合理的要求,企业可以使用多一些的保密措施,一方面可以降低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和可能性,另一方面,当发生商业秘密纠纷时,法院认定企业已经采取了必要保密措施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就是说,权利人为防止信息泄漏,已经所采取与其商业价值等具体情况相适应的合理保护措施。
商业秘密的管理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协调企业内部多个部门进行切实的管理。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保密措施,切实有效地执行这些保密措施,并且能够及时收集、固定证据,证明这些保密措施的实际履行,确保将来在任何商业秘密纠纷中占据主动,从而保护商业秘密权的有效行使。(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杂志 作者:李宓)
文章来源:北京家居行业协会公众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北京家居行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