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店长对于连锁餐饮企业来说,相当于军队中的连长和指导员,是最基层的门店核心管理代表。对于店长的绩效考核,直接引导着门店的工作方向,进而决定着企业整体的经营业绩。那么店长的核心考核指标应该是什么?有人说是销售额、QSC、配合度……目前大部分的品牌也是围绕门店的实际业绩来进行,因为看上去这是最直观的检视和考核店长的指标。然而,这样的考核指标对于店长来说真的合理吗?在考核店长这件事情上,80%的连锁餐饮品牌都做错了!01顾客首次进店消费不由店长决定
我们先来看看门店的收入组成:
收入=客单量*客单价=(到店客单量*客单价)+(到家客单量*客单价)
那么我们客单量来自于什么呢?连锁轻餐领域,便捷是消费者选择门店消费的一个关键要素。大部分的客单量来自于门店的附近:门店在人流大的区域,自然客单量会高很多;处于人流量低的区域,客单量就会低不少。那么门店位置选择是谁决定的?是店长决定的吗?当然不是。任何一个门店的选址就已经奠定了该门店人流的基数,这个是任何店长都无法改变的。门店位置因素决定流量的大小,也就是客单量的大小。客单量基数实际在确址时就已经定下来了,和我们店长的能力可以说是没什么关系的。因为第一次来门店消费的客户都是由于门店位置和品牌势能、品类选择组合而成。那我们来看看客单价的情况,产品定价是品牌的一个市场策略,这是品牌市场部门、供应链部门、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店长无关;那客单价还包含一个购买的数量,这个取决于我们在面对面时的推荐,这点与店长会有关联,需要店长督促门店人员的口播和推荐执行到位。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第一次来门店消费的销售额,与店长的关联并不大。因为客单量和客单价的关键因子都不是取决于我们的店长。一个连锁餐饮门店开业后稳定下来的业绩,主要是来自服务半径内消费者的复购,可以说连锁餐饮是一门做复购的生意。连锁门店的复购率就是顾客对品牌产品的忠诚度,也就是说满意了,愿意长期选择你。产品符合口味、用餐体验舒适、门店服务周到,顾客自然会愿意再购买,同时也愿意推荐身边的亲朋好友到店消费。那么消费者的第二次及之后的进店消费取决于什么因素呢?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王永庆早年卖米的故事。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王永庆则多了一个心眼,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这一额外的服务深受顾客欢迎。王永庆卖米多是送米上门,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就这样,他的生意越来越好。这就是一个典型做好服务的案例。服务好顾客,掌握顾客需要,让顾客保持较高的满意度,持续复购才能给门店带来稳定的收入。在连锁门店开业后,不断提升复购率,维持门店稳定收入才是店长需要负责的。所以,一个门店复购率的高低才是我们对门店店长考评的核心指标。影响复购率的三大因素: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体验满意度。连锁餐饮门店要把这三个因素做好,执行到位并不断优化才能带来良好的复购。
连锁餐饮企业运用的QSC(品质、服务和清洁)是餐饮行业的命脉之一。顾客的用餐体验,与餐厅的交互,对餐厅的记忆和标签,其实都是通过QSC来完成。所以连锁店长做好门店运营的基础工作——按照品牌总部对门店的要求,将门店标准化执行到位,是带来复购的关键。现在连锁餐饮门店的复购数据,可以通过收银、会员系统收集线下数据,外卖平台收集线上数据,并且外卖平台能够看到消费者投诉和好评的具体数据。但这些都是结果指标,要得到好的结果,先要把控过程指标。
以往在门店运营端的执行数据收集比较难,人为操作统计低效,主观因素影响比较大。
CRFE2022北京国际餐饮连锁加盟展览会
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