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加盟百科 / 这名华裔母亲为何能把三个子女都送进哈佛?

这名华裔母亲为何能把三个子女都送进哈佛?

2024.10.30 17:50

文章来源:睿丁悦读馆官网

摘要:

睿丁 英语小编今天带您认识一位华裔母亲,这位母亲原本没什么特别,但是她把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都送进了哈佛,自己的事业没有受到耽搁,这让

睿丁英语小编今天带您认识一位华裔母亲,这位母亲原本没什么特别,但是她把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都送进了哈佛,自己的事业“没有受到耽搁”,这让她受到了关注。

  9月24日,被称为“哈佛妈妈”的方莉现身上海一个美国教育投资讲座,讲述为何能把三个孩子都送进哈佛大学的“秘诀”。

  方莉是美国加州大学工程博士,也是硅谷高级工程师,拥有超过24项美国专利,她的三个孩子都先后成功考入哈佛大学——大女儿已经从哈佛毕业,小儿子正在哈佛读大二,还是2016美国总统奖获得者。

  虽然已移居美国20多年,方莉仍坚持认为自己是一个来自中国的妈妈,对于孩子的教育,虽然吸收了不少西式的教育方式,但更多的还是运用了东方的育儿智慧。下面和睿丁小编一起看看这位妈妈的秘诀

 

 
  一是别把孩子当机器人培养
 一个多说是多对孩子说“我爱你”。方莉回忆,她的大女儿上初中时,在木工课上做了一个挂钟给妈妈,虽然作为女儿第一件的作品她很喜欢,可是繁忙的工作却让她把这个挂钟遗忘在角落足足一个星期。大女儿哭了,因为辛辛苦苦给妈妈做的东西妈妈却不喜欢,连一声“谢谢”都没有。女儿的眼泪触动了她:中国式的父爱和母爱在语言表达上一般都比较内敛,即使孩子做出了成绩,家长还是会以“骄傲使人退步”的严肃态度教育孩子。“反观美国家庭,一直把honey(亲爱的)挂在嘴边,我也尝试着把心中的爱向孩子表达出来。” 方莉说,虽然起初自己也觉得有些肉麻,但是后来渐渐习惯了,因为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而父母在适当时候的赞美和鼓励是最有效的方式。

 

方莉发现,这个“一个多说”的方法效果显著,孩子们跟她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少,孩子在成长路上难免犯错,而家长的批评也总是会让孩子情绪低落,但是一句“我爱你”让他们知道,这一切都是出于爱他们。“儿子把作业做完再玩,我爱你。” “下次可不能再这样做了,我爱你。”

  方莉向中国父母们建议:请经常对你的孩子说“谢谢”、“我爱你”吧。不用羞于启齿,你们深爱着孩子,把这句话原原本本的告诉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妥。睿丁小编也觉得对孩子就要直接的表达自己的赞赏和鼓励,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加自信。

  二个忌讳则是“不要总说孩子不行”以及“不要把孩子的时间排满”。

  方莉解释说,不少家长总说自己的孩子不行,如“我的孩子不是这块料”,“我的女儿不行,以后上个普通大学就可以了”这些话如同一个魔咒,会在孩子的心理形成一种心理暗示:我不行,我考不上好的大学,我也不会有什么出息。过低的期望值不仅不能激发孩子的潜能,还深深打击了孩子的自尊,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这样,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更让方莉觉得家长们应该改变的,是不能把孩子当成机器人来培养。她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位事业非常成功的妈妈,对孩子的管理也相当地严格,要求孩子6点50分醒来,6点55分进厕所,7点刷牙,7点10分下楼,“这种近似军事化的时间管理把孩子的整个日常都排满。我想问问这位妈妈,你是在培养孩子,还是在培养机器人?” 方莉认为,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固然是好事,但是让孩子没有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反而会让孩子没有了成长能力。

  方莉认为,过度地机器人式的教育还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大女儿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叫Carol的同学,在各方面都非常的优秀。方莉一度很羡慕,如果自己的女儿也能像Carol这样就好了。但是当时的Carol优秀是用父母给她规划的时间来买单的。当女儿进入哈佛以后, Carol却仅仅进入了一个不算大学的两年制学校。小时候时间的“透支”,让她在之后的学习中“后劲不足”。方莉由此得出结论:“把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主选择,自由探索,才能更好地激励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睿丁英语小编觉得孩子在低领的时候应该拥有自己的时间,不要把他们的时间都排满,这样会让孩子失去很多快乐。

  三个体验则包括了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潜能、让孩子体验到父母的支持、让孩子体验到平等。

  方莉把她的20多年的教子心经写成了一本书《我把三个孩子送进哈佛》,已由人民日报出版社于今年8月出版, 9月18日,方莉在北京举行了新书发布会,来自家庭情感、心理学、文学、出版等领域的嘉宾进行了分享,嘉宾之一的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编辑郭力也是一个成功的妈妈,她的女儿考入了美国常青藤大学,“是否上世界名校,并不是评判孩子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相反,孩子能否全面、健康地发展,能否拥有健全的人格更重要。”郭力的话引发了众多成功妈妈们的共鸣。

“慢班”的普通孩子也能逆袭上哈佛

  方莉告诉澎湃新闻,她的孩子并非天才,都是很普通的孩子,二女儿小学一年级读了两次,中学的时候还上过“慢班”,而不是在优秀孩子云集的“快班”,但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最后如愿进入了哈佛。

  不过,方莉也承认,家长作为一个有心人,适时提供支持非常重要。比如大女儿在高中时就获得了专利,是有一次在吃饭聊天的时候,她关注到女儿的比赛报告,仔细聆听女儿的介绍后,她深夜在专利局网查询资料,事后找专业的律师了解情况,付了不菲的律师费,陪女儿一起申请到了专利。

  二女儿喜欢溜冰,虽然费用很高,作为母亲的她也一直坚持。请名教练要花钱,训练要花钱,她都想办法在其他方面节约,咬牙坚持,支持女儿的运动兴趣。

  为了能全心照顾三个孩子,方莉也放弃了很多赚钱的机会,还买了学区房。她说自己20年如一日地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尽管有不少更好的公司甚至创业机会都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她还是放弃了,因为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更重要,“教好孩子是一门学问。教好孩子是一个过程,你花的心思越多,正确的努力越大,结果就越好。”

  在美国从事学区房营销的林国权告诉澎湃新闻,学区房在理念在美国也很盛行,除了中日韩等东亚籍的父母重视,不少美国白人父母也越来越重视学区房,学区房对口的公立中小学不仅免学费,教育质量也很好。

  方莉说,她在美国长期不搬家、不换工作,也是因为买了学区房。

看了这位成功妈妈的教育经验,睿丁小编真是心生佩服,各位家长也应该多向这位妈妈学习,科学培养孩子。

文章来源:睿丁悦读馆官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睿丁悦读馆官网,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0)
0/20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