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加盟百科 / 孩子面对“霸凌”不敢说,家长该如何引导处理

孩子面对“霸凌”不敢说,家长该如何引导处理

2024.10.30 18:12

文章来源:睿丁悦读馆官网

摘要:

校园霸陵 校园霸凌不仅有直接肢体冲突 也可能是难以忍受的冷暴力 是一群人对一个人的孤立 面对校园霸凌 孩子甚至不知道该求助谁 是学校?老师?还是父母? 即使获得帮助了,又能有效多

 

 

 
校园“霸陵”
 

校园霸凌不仅有直接肢体冲突

也可能是难以忍受的冷暴力

是一群人对一个人的孤立

 

面对校园霸凌

孩子甚至不知道该求助谁

是学校?老师?还是父母?

即使获得帮助了,又能有效多久?

 

 

 

校园是个小社会,有阶层,有小团体,趋炎附势,有些东西会比成人社会更直接、更残酷。校园“霸陵”问题不时刺痛着人们的神经。

 

前不久,一则《河北5名儿童遭遇2名15岁少年的校园暴力!》的新闻跃入大众视线,牵动了数万网友的心。

 

10岁的他们,惨遭开水、打火机、烟头等伤害!

10岁的他们,被霸凌长达四五天!

10岁的他们,被施暴至伤痕累累!

 

他们之中,有的遭遇大面积烧伤、烫伤,

有的被灌鸡蛋和洗衣液后,身心受伤……


开水烫、打火机烧、烟头戳……

 

 

如此暴力手段,怎么可能会出自孩子之手?学生和学生之间,怎么可能欺负到这种程度?

 

2020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以往的法规规章正式上升为法律,并进一步作了修改和完善。

 

其中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学生欺凌的定义,并在第三十九条从建立制度、教育培训、立即制止、及时通知、对学生的保护与管教、处理,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规定了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


此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还规定了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鼓励支持学校聘请社会工作者长期或者定期进驻学校,参与预防和处理学生欺凌等行为。

 

除开法律层面的问题,家庭教育、学校监管也是杜绝校园欺凌的重中之重。

 

 

家庭教育上

 

家长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家庭教育。不欺凌他人,也不被人欺凌。鼓励孩子遇事多与同学沟通,而不要第一时间采取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

 

鼓励孩子多多锻炼身体,健康的体魄增强孩子自信的同时也让校园欺凌远离。

 

 

 

学校层面上

 

学老师要正确引导建立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方面对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认真、严肃处理。

 

另一方面,也要防范未然,多多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校内发生的相关事件加以关注,开展积极的宣传、保持沟通交流的通畅,及时发现并决绝这类事件。

 

曾有一位母亲这样求助:

我女儿今年7岁,以前我不知道,后来有个同学的爷爷跟我说,某某小孩经常打她,每次那个孩子在外面玩,她就不敢出教室门。我问她怎么回事,她说不想讲。我告诉她如果有人打她,就要跟老师说,她说跟老师讲没用,我该怎么办?

 

 

面对这样的问题,家长一定要想到别人打了女儿,她没有告诉自己的原因是什么呢?

 

如果告诉老师没有用,那要如何防范女儿在学校里面被再次欺负呢?

 

事实上,这位母亲的女儿不告诉她被霸凌的原因也许和她不告诉老师的原因是一样的,她觉得说了之后也不会得到任何帮助和改善。

 

 

 

这时候,家长需要反思一下平时跟孩子的沟通模式是否合理?

 

切记不要做一听就炸的家长。说出“我平时是怎么教你的”“你怎么这么没用”“看我的”这种话,然后冲到班主任那里要求给予解决处理。

 

最后闹得人尽皆知,不仅使孩子在学校觉得很丢脸,还对他跟同学的相处没有改善帮助。

 

更不要做只会会责备孩子的家长。“人家为什么不打别人只打你?”“人家打你的时候你打回去啊”。

 

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陷入消极情绪,自卑、敏感、忧虑......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孩子只会更加闭嘴不提,不让家长知道。

 

无论以上哪一种做法,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沟通能力的提升。

 

 

那作为家长,到底要如何规避呢?

 

①我们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让这个男孩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她,并且找到孩子一直躲着的原因。

 

 

 

②当找到问题的原因之后,我们会有了应对的策略。这时候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面对打人事件。通过玩偶游戏的方式重现过去的情景,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和解决方案的示范。

 

注意:如果很多家长自己本身就很难面对冲突,或者在面对冲突的时候就是躲避型方式,就没有办法给孩子做个好的示范。这种情况下可以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③积极和老师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遇到的困难和需要的帮助,给孩子营造支持性的校园环境。

 

通过这个事情的解决过程,让孩子看到除了被动挨打,躲着男孩,她还有其他选择。最重要的是她可以向身边人求助。让孩子找到适合她自己的化解冲突的模式。

 

最后,有个家庭教育的准则送给大家:

 

父母不会时时刻刻帮孩子解决问题,

而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章来源:睿丁悦读馆官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睿丁悦读馆官网,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0)
0/20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