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加盟百科 / 这几件事,正在摧毁孩子对你的信任!

这几件事,正在摧毁孩子对你的信任!

2024.10.30 18:12

文章来源:睿丁悦读馆官网

摘要:

前两天在家刷综艺,看了一档推理类真人秀《萌探探探案》。其中有一集的内容让我感触很深 这一集的案件借用了热播剧《隐秘的角落》和《家有儿女》的部分剧情:《隐秘的角落》的男主朱

 

 

前两天在家刷综艺,看了一档推理类真人秀《萌探探探案》。其中有一集的内容让我感触很深——
 
这一集的案件借用了热播剧《隐秘的角落》和《家有儿女》的部分剧情:《隐秘的角落》的男主朱朝阳被害,尸体出现在了《家有儿女》夏东海一家的客厅中……
 
由于有人恶意破坏,导致两部剧出现了错位。而嘉宾所扮演的“萌探”需要找出隐藏在他们之中的“卧底”,让两部剧恢复正常。

 

 

于是,“萌探”们穿越到了案发时间的前一天,找到还未死亡的朱朝阳寻求破案线索,并根据这些线索,投票选出了卧底人选。
 
但意外的是,他们失败了……

 

 

而导致他们失败的原因,竟然是朱朝阳撒谎,给了他们错误的线索!

 

 

 
01
 
“我的孩子总是对我撒谎!”
 

 

孩子撒谎,这基本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

 

打碎家里的花瓶,却说“不知道”“不是我干的”;

 

考试成绩不好,就偷偷撕毁试卷,或者模仿爸妈笔迹签字;

 

当不想去学校时会装病,用“头疼”“肚子疼”之类的借口逃避上学……

 

甚至有个妈妈,因为女儿撒谎不写作业,一气之下将她扔在了地铁站!

 

 

当民警找到孩子母亲时,妈妈气愤地表示:孩子总是撒谎,家长已经教育不了了,让警察把小孩带走“关”几天,了解一下“社会的险恶”。

 

这位妈妈是有多生气,才会做出这样“极端”的举动啊!而真正让她气得跳脚、不能接受的点,就是孩子跟她撒谎。

 

“我真的不在意孩子犯错,只要别骗我,我都可以原谅他的!”

 

我经常能听到周围的爸妈们说过类似的话,但孩子们依旧“屡教不改”。

 

“可是不管怎么批评、引导,孩子犯错后第一反应还是撒谎、找借口。真的很担心他们会养成说谎的坏习惯,这长大之后还不知道要惹出多大的乱子!”

 

 

看得出来,在绝大多数爸妈眼中,“孩子撒谎”这件事所带来的后果可谓是相当严重:

 

孩子爱撒谎=品质不好=坏孩子=以后会长歪=长大后可能会犯罪……

 

一通脑补下来,父母们得出一个结论:“孩子撒谎,是不能被原谅的错误。”

 

可是,凡事皆有因果。在担心孩子变坏之前,父母们有没有想过一件事——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宁愿撒谎,也不愿意和你们说实话?

 

 
02
 
爱撒谎的并不一定是坏孩子!
 

 

在讨论孩子为什么撒谎之前,首先家长们必须知道一件事:我们每个人天生就会撒谎,而且在成长过程中都撒过谎。

 

有科学数据表明:2岁时,有30%的孩子开始说谎;3岁时,就有50%的孩子说谎;到了4岁时,撒过谎的孩子就达到了80%……

 

而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明确表示:撒谎是一种成长的自然倾向,它是自发的、普遍的,是孩子自我中心思维的基本组成部分。

 

也就是说,“撒谎”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甚至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经过思考,但并不成熟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所以,当爸妈发现孩子2、3岁开始会“撒谎”时,千万不要一上来就把它上升到道德层面,认为撒谎的都是坏孩子。

 

但如果孩子超过9岁,在拥有了一定逻辑、表达能力之后依旧频繁说谎,那么家长们就要开始警惕——这代表着,孩子开始不信任你们了!

 

建立在血缘之上的关系理应是最亲密的,而父母本该是孩子最值得信赖与依靠的存在。如果孩子对爸爸妈妈都不肯敞开心扉,他们就只能用谎言来保护自己。

 

在《萌探探探案》中,朱朝阳之所以说谎,就是源于他对父母的不信任:

 

父母离异后,一起生活的母亲对他控制欲极强,只关心他的学习成绩,平日态度严厉,说话尖酸刻薄。

 

 

而难得见面的父亲约他吃饭,还是另有目的——父亲怀疑妹妹出事与朱朝阳有关,所以藏着录音笔套他的话。

 

 

被父母相继“背叛”的朱朝阳无法信任任何人,最后只能封闭自己,直至走向极端……

 

 
03
 

这三件事,正在毁掉孩子对你的信任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没有哪个孩子天生爱撒谎,那些变得爱撒谎的孩子,大部分都和家长有关。

 

造成孩子不信任父母的“元凶”,其实是因为爸妈们做错了三件事——

 

1、让孩子感到害怕。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而小孩子就更是敏感。

 

当因为做错事被家长严厉、甚至粗暴的批评、打骂之后,孩子的第一反应并不是“这件事我做错了”,而是“我会挨骂/挨打”。

 

久而久之,为了逃避惩罚,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会了用撒谎的方式保护自己。

 

但是在选择撒谎后,孩子不仅要背负着被父母拆穿的风险,还不得不编造一个又一个谎言来圆谎......

 

如果说真话可以被爸妈理解、原谅时,谁又想要骗人呢?

 

钟南山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小时候说谎的经历:他把应该交给学校的伙食费偷偷扣下买了零食,并在母亲问起时撒了谎。

 

当谎言被拆穿后,他以为自己会遭到父母的痛打。

 

 

没想到,母亲没有过多的责怪,只是对他说:“你这么做是不诚实的。”

 

而一向严厉的父亲则说:“南山,你好好想想,你这样骗我们,你到底对不对。”

 

简单的几句话,让钟南山一夜无眠。他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错误,感觉“比挨顿打刺激更大”。

 

2、让孩子感到“被强迫”。

 

很多爸妈担心孩子太小,容易被别人“带坏了”,所以把孩子看管得特别严。在这些父母眼中,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物”,自己对孩子必须拥有绝对掌控权。

 

限制孩子的交友情况、随意翻看孩子的私人物品,甚至当孩子要求尊重个人隐私的时候,父母都会振振有词:

 

“连你都是我生的,还跟我要什么隐私?”

 

可是就像手中握沙一样,你抓得越紧,手中的沙子就流失得越快。

 

你越想控制、强迫孩子听话,他们就越想要反抗,也更不会与你分享自己的隐私和真实想法。

 

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那个被丢在地铁站的小女孩——其实小女孩学习成绩挺不错的,上课也很积极,但她就是不写作业。

 

 

至于原因,我们或许可以从女孩的妈妈身上发现一点线索:

 

这个妈妈自从女儿出生后,就辞去工作当了全职妈妈。为了看好女儿,甚至在家安装监控,随时看盯着女儿的一举一动。不写作业,会不会是女孩对妈妈过分“关照”的一种反抗呢?

 

另外,新闻中提到女孩只有10岁,却已经在读小学六年级了,而且她要上补习班。或许孩子不是不想写作业,而是她真的完不成……

 

 

3、孩子模仿父母“说谎”。

 

孩子是家长的“复刻版”,他们会模仿父母的一举一动——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他们都会“照单全收”。

 

当孩子看到父母“骗人”之后,他们会发现——原来说话是可以不算数的!

 

尤其是当“受害者”是孩子本人时,这种误导性就更加强烈。

 

同事Lisa曾分享过一件她和儿子之间的故事:

 

为了让儿子好好学习,Lisa承诺:如果儿子期末考试能进年级前十名,放假时就带他去迪士尼玩。

 

然而当儿子达成目标后找她兑现承诺时,Lisa却因为有工作而取消了出游计划。

 

对此儿子非常生气,不仅“罢工”不写暑假作业,甚至开始撒谎逃掉了补习课……

 

社会学家林·扎克曾说一句话:“父母是子女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来自父母的每一次欺骗,都足以压垮孩子的内心世界。”

 

想要避免孩子撒谎,父母首先就要以身作则。只要答应孩子的事情,爸妈就一定要做到。

 

如果做不到,就千万不要做出承诺!

作为父母,我们不要过分解读孩子撒谎的行为。

 

面对孩子小心翼翼的“试探”,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包容他们的错误,让他们体会到来自父母的爱。

 

只有让孩子感到安全和信任,他们才会成为一个敢于认错、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文章来源:睿丁悦读馆官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睿丁悦读馆官网,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0)
0/20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