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加盟百科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获得重大突破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获得重大突破

2024.11.03 17:21

文章来源:奥克生物

摘要:

奥克生物现在诚招代理,拥有成熟完善的管理运营体系,奥克生物是干细胞临床研究单位、实验室共建项目、课题立项研究、拥有高净值客户的机构和个人的最佳选择,相信奥克生物一条心一起走,在再生医学领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并且干细胞在这些领域上极大发挥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等多家研究单位共同合作开展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研究》成果于2014年3月在国际学术期刊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上发表。

该项研究针对常规免疫治疗无效及反应较差的难治性SLE患者,创新性地利用hUCMSCs强大的免疫调节生物学特性作为主要治疗方法,研究结果提示hUCMSCs治疗安全、耐受性良好,治疗后难治性SLE患者疾病活动度显著下降,肾功能、自身免疫抗体及血清白蛋白等显著改善。该研究结果为治疗难治性SLE这一传统医学界重大难题揭开新的篇章,并取得重大研究突破。

该项目于2009年12月至2011年8月期间开展,采用开放性、自身先后对照、多中心研究设计,共入组40例对常规免疫治疗无效或反应差的难治性SLE受试者。在常规免疫抑制治疗基础上进行2次外周静脉hUCMSCs输注,并随访观察1年。研究结果提示hUCMSCs治疗难治性SLE 安全、耐受;总体有效率达60%(主要临床反应率MCR为32.5%,次要临床反应率PCR为27.5%);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在干细胞治疗后的第3,6,9及12个月显著下降;大不列颠群岛狼疮评估组指数(BILAG)评分在干细胞治疗后的第3个月起显著下降,并在此后的随访过程中持续降低;BILAG评分在肾脏、血液系统及皮肤黏膜方面改善明显;且对于并发狼疮性肾炎的受试者,24小时尿蛋白改善显著,并在干细胞治疗后的第9个月及12个月与基线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干细胞治疗后难治性SLE受试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白蛋白、血清补体C3及自身免疫抗体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以多系统或器官病变和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死亡原因包括SLE引起的多器官或单器官功能损害、感染及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增加社会医疗负担。目前临床治疗主要采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常规免疫抑制治疗,然而长期应用这类药物可能会加重或诱发严重感染、增加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及累积生殖系统毒性等严重副作用,死亡率明显升高。

SLE是外来抗原引起人体B细胞活化,易感者因免疫耐受性减弱,B细胞通过交叉反应与模拟外来抗原的自身抗原相结合,并将抗原递呈给T细胞,使之活化,在T 细胞活化刺激下,B细胞产生大量不同类型的自身抗体,造成大量组织损伤。由于参与病态免疫的T、B 淋巴细胞来源于共同的淋巴系干/祖细胞,因此被认为是一组异常干/祖细胞增殖分化的多克隆T、B 淋巴细胞病,通过干细胞移植重建免疫系统,使SLE达到缓解。该研究成果的证实,并已经开始改变传统的治疗模式,为难治性SLE患者制定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使临床治疗SLE的疗效进一步提高。


文章来源:奥克生物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奥克生物,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0)
0/200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