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3 14:53
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文章来源:千禾味业官网
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酿造健康调味品的股份制企业,千禾味业传承并创新古法酿造技艺,具备独立研发、应用先进酿造工艺的能力,公司有21项核心技术获国家专利或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千禾味道馆”拥有3600平方米的室内面积,坐落于千禾工厂的厂区内,这里地处北纬30°黄金酿造带,大自然给予此处丰富的微生物群,成为了千禾酱油的自然发酵场,也是“千禾味道”的原点。
“千禾味道馆”,集品牌展示、工业旅游、参观互动和体验于一体,从酱油的酿造原料,到还原古法酿造过程,再到打酱油等生活场景的还原,再造一个“酱油世界”。
千禾味业讲究“酿法自然”,酿造所选,皆为食品原料:一颗豆、一株麦、一滴水、一粒盐,组成零添加酱油的天然元素,正徐徐拉开“千禾味道馆”的画卷。
古时做酱油,便讲究“井花水”、“五更水”或“无根水”,可见水中的微生物对酱油品质的重要影响。水乃酿造之母,场景还原千禾酱油的酿造水源,源自岷山海拔5588米的雪域高原,清冽甘甜的雪水自雪域蜿蜒而下,进而惠及眉州大地,成为了酱油酿造的绝佳源泉。
盐为百味之首,传统的盐味,古老的延续,出现于东汉的自贡井盐,也是拥有2000余年技术精髓的历史名片。通过对自贡井盐开采场景的还原,让人感知到咸度适中、雪白透亮、干净味纯且保留了深井盐矿中各种有益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自贡井盐,亦明白为何千禾酱油能拥有鲜香味醇的口感。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酱油中所有呈香、呈鲜以及营养物质都来自粮食中的蛋白质和淀粉,故粮食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酿造成果。千禾甄选非转基因黄豆、小麦/黑豆、黑小麦为原料,并且在酿造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保留粮食的原汁原味。
当然,选料的苛刻与坚持只是第一步,而后,通过还原酱油的酿造过程,其滋味的流转旅行,才即将开始……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酱油的酿造过程:用大豆三斗、水煮糜,以面二十四斤,拌,寻成黄,每十斤,入盐八斤,井水四十斤,搅晒成油收取之。
“春曲秋油、夏酱冬藏”,古法制酱的工艺在这里被还原,遵循传统的酝酿与坚守也在这里被触碰和感知。通过选豆、煮糜、磨面、种曲等场景,还原了酱油制曲的过程。
发酵,是慢工出细活的时候。明•戴义《养余月令》中记载,每豆黄一斤,用筛净盐一斤,新汲冷井水六斤,搅匀,日晒夜露,直至晒熟堪用为止。一缸好酱油,需要历经岁月的考验,白天打开酱缸,阳光使微生物迅速发酵,晚上盖上缸盖,让露气侵袭酱缸,伏天晒酱,搅拌翻缸,秋天来临时才能够尝到酱香的滋味。
清•顾仲《养小录》中记载着抽油的过程:用竹密篦竹篓挣缸下半截贮酱于上,沥下酱油,这种方法叫“抽油法”,也是现在酱油之所以被称之为“生抽”或“老抽”的由来。
虽然无法完全感受古法酿造酱油累月经年的等待和守候,但通过尝试“选豆、搅拌酱醪、抽油”等环节,也是工业化时代里难得的珍贵体验。
当然,还得感受一下如何“打酱油”,酱油用竹提子从缸中舀出,伴着酱香四溢的酱油味。这时,还得来一碗加入酱油和醋熬制的酥鱼汤、一颗酱油糖或醋糖,才是从视觉到嗅觉再到味觉的全面满足!
“千禾味道馆”打造的酱油世界,用沉静雅致的建筑美学、传统古法的生产方式、慢下来的生活节奏,诠释了酱油经历的变迁和富有匠心的精神内核。一边是高科技的流水化作业,一边是传统技艺的“日晒夜露”,随着行业的兴盛和发展,这两种生产方式也在不停地交融、碰撞,并且以“古法新酿”的方式衍生传承下去。
目前,“千禾味道馆”作为眉山市研学旅游实践基地,正在申报“眉山市AAA级旅游景区”,很快就会全面向社会开放,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文章来源:千禾味业官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温馨提示] 文章来源于千禾味业官网,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查生意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查生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